用户名:
密码:
第3节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投资银行摩根大通最新的一项研究显示,全球大部分超级富豪过去20年都不能守住巨额财富,“败家率”高达80%以上,股票投资失利、被征收重税及挥金如土令他们身家大缩水。据《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把财经杂志《福布斯》最新的全球400富豪排行榜与20年前同一富豪排行榜对比,结果发现平均5名榜上有名的超级富豪中,只有1位还在榜上屹立不倒。

摩根大通的调查还发现,富有家族的后人都挥金如土,所以很多家族都是“富不过三代”。高通胀、政府向富豪的资产或其公司业务征收重税以及欺诈案都是拥有巨额资产的风险。无独有偶,我国广州1990年排名前100位的富翁到2000年仍排在前100的只有5位,国内最早出现的10位千万富翁,到现在仍然不倒的只剩一人。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当然不是!

道理很简单,这些人经过艰苦努力,创业成功后拥有了巨额财富,但成为“土豪”后,便飘飘然起来,以为拥有金钱便无所不能,发展新项目没了当初的谨慎态度,放松企业管理,凭想当然办事。他们整天沉迷于酒宴关系场,花钱挥霍无度,根本不想如何理财,最终导致事业走上下坡路。

还有一例更能说明不理财的危害性。在德国多特蒙德球场旁边有一间矮小破旧的房屋,里面住着一对年迈的老夫妇,男主人穷困潦倒,每天的工作就是照例清扫球场,并在比赛之前修整草坪。但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位老人就是当年叱咤足坛的球星胡伯。进入老年的胡伯常常追悔自己当年毫无节制的奢华生活,重复着“如果我当年节省一点……”之类的话。据一项对150 位退役球星的调查,退役的球星中只有9% 的人还维持着以前的生活,44% 的球星过着与普通人并无多大差别的生活,而其中21% 的球星更是负债累累。

从这些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金钱并不等于财富,今天日子过得好不好, 与曾经拥有多少金钱几乎没有任何关系,而是与把握财富或者说是否善于理财有关。当大把的金钱降临时,你不会因为得意忘形而挥霍无度;当生活在贫穷的环境里,又不会因经济拮据而意志消沉,而是在困境中尽力多挣钱,理好财,并让其不断增值,从而改变人生。

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的人家境贫寒,这些人当初参加工作时,月薪、福利相差无几,同样都经历了结婚、生子、子女上学等阶段。但20 年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情况:一部分人通过投资、理财过上了好日子,虽然他们曾经也有过被股票套牢的教训,但经济状况渐入佳境,不仅买了房,还有了私家车,过上了宽裕的日子。而另一部分人满足于现状,无所事事地坐等机会,至今仍然租住在公房里,别说买房买车,到现在仍然是“月光族”, 更谈不上个人发展。因此,是否善于理财、投资,其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无数铁一样的事实已经证明了一个浅显而又深奥的道理:“你不理财, 财不理你。”不要总认为只有手中有了大把的钞票、有了富余的闲钱或年纪大了生活没有后顾之忧时,才进行理财。其实,只要敢于尝试和实践, 哪怕通过理财多了100 元的收益,那也是智慧的成果,体现的是一种严谨的生活态度,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

富人要理财,穷人更要理财。特别是近年来经济高速增长,带来国民财富的快速积累,客观上对财产管理与配置的需求日增;计划生育政策加速了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增加了社会的养老压力;大幅攀升的教育、医疗、住房和生活费用以及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加重了人们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人们迫切需要安排好现有的资产。

就在这时,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催生了大量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购买金额起点无限制、交易便捷等优势,为亿万民众提供了广阔的理财空间和交易平台。拒绝贫穷、全民理财的时代已经来临。

即便有些人思想深处仍没有意识到理财的迫切性,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不断增长也不得不让人们自觉开展理财活动。当下社会上有句流行语:“跑不过刘翔,但要跑过CPI。”CPI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

在通货膨胀时期,资金即使存在银行也会悄然贬值,变得越来越“少”。说到钱存放在银行里会变少,可能许多人不能理解。存放在存折上或信用卡上的钱只要没有支取,金额只会多,怎么会变少呢?解除这个疑惑,关键要弄清楚谁动用了存折或信用卡上的钱——拿走钱的正是“通货膨胀”。自纸币取代金属货币流通以来,通货膨胀就如同幽灵一样与经济如影随形——每当国家的财政出现赤字时便增发纸币,这样既能弥补赤字,又能进行财富的重新分配,而最终埋单的就是广大普通民众。只要纸币存在,通货膨胀就不可避免。

根据国家统计局年报,2014年全国CPI为2.6%,而同期的活期存款利率仅为0.35%,如果100元存放在银行活期存款账户里,实际购买力就只剩下97.75元,被CPI神不知鬼不觉地“拿走了”2.25元。任何人都必须正视通货膨胀,只有通过理财、投资,实现资金增值,才能有效化解通货膨胀对自己的生活所带来的影响,防止自己辛苦挣的钱被CPI 拿走。

理财很简单,无任何技巧可言,但要理好财并不容易。这就如同做一个仰卧起坐很简单,每天做一个也简单,但生命中每天都坚持就不容易了。所以,理财最重要的就是坚持——走出“误区”、更新观念、养成一般人不喜欢且无法天天坚持的理财习惯而已。比如每日记录收支账、读几页财经书、控制一次消费冲动、节省一笔开支、关注理财产品收益的变化等, 这就如同每日都要吃饭穿衣一样,更多需要强迫自己自觉完成。要想做好理财,就应从两个方面入手。

⒈ 走出理财“误区”

(1)误区一:没有钱不用理财。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方面有些人收入不高,在支付必要的生活费后,就所剩无几了,确实无财可理, 这种类型的人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在“开源”上动脑筋,千方百计地增加收入;另一方面有些人收入较高,但缺乏长远规划,对子女教育、退休生活、养老准备等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种类型的人必须增强长远规划的意识,在“节流”上下功夫,减少费用开支,将剩余资金纳入理财目标。

(2)误区二:理财麻烦,且有风险。的确,互联网金融引爆了金融理财产品的创新,伴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理财产品的种类和品种比以前更加丰富多样,技术性也有所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请理财专业人士为自己量身定制简便易行的理财计划,然后身体力行地将理财计划贯彻下去。

(3)误区三:理财产品多为有钱人设计。其实,理财是一种行为习惯、自发意识,与钱多钱少没有必然联系。目前,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提供的金融理财产品数不胜数,在购买起点金额上做了细分,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特别照顾“首尾”——理财金额起点为1元,甚至一些理财产品为博人眼球,购买起点金额为1分钱。因此,只要有意愿,谁都可以参与。

(4)误区四:年纪大了,没有负担之后再理财。凡事都要趁早,既然理财是一件有益的事情,何必要等?越早开始理财,今后的生活越轻松。以子女教育为例,在孩子出生后,每月固定用一部分资金存储教育基金,完全可以避免子女长大后需要一次性大笔支出教育经费对家庭财务造成的冲击。再如养老计划,这是一项大额、不能回避的刚性支出,若临到需要支付时才紧急筹划资金,难免会让人陷入仓促的境地。

⒉ 更新理财观念

(1)理财就是管理现金流。一个人从出生就开始用钱(现金流出),长大后,更需要赚钱生活 (现金流入)。但“赚钱一阵子,花钱一辈子”,因此理财应该成为一个人的长期活动,需要经年累月的坚持和足够的耐心。

(2)时间价值和复利观念。资金的时间价值指目前所有资金比未来获得的等量资金具有更高价值。以1万元为例,假设年通货膨胀率为5%,20年后,其购买力变成了3960元;假设通货膨胀率10%,20年后,其购买力就只有1640元。复利指每经过一个计息期,都将所生利息加入本金,从而构成新的本金,以计算下期利息。每到一个计息期,上一个计息期的利息都将成为本金,即“以利生利”,俗称“利滚利”。

(3)要有弹性观念。由于客观环境的不断变化,原定的理财计划要随着各种因素的变化而适时调整、变更,保持灵活性,不能僵化。要保证资产流动性。资产流动性指资产能够以合理价格顺利变现。因为为了生活考虑,任何时候应该保持资金的支付能力,资金链不能绷得过紧,现在或将来,现金永远为王。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