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8节 入侵

纽伦堡的爱德华·迈尔刚满8岁,他在休假的住所寻找答案—为什么人们会打仗。在饭馆里,一个农民喋喋不休地谈论“世界战争”和“人民战争”。一个人将大啤酒杯重重地放在桌子上,周围的人都沉默了。他的嘴里只有几颗残余的牙齿。他喊道:“让他们放马过来,塞尔维亚和俄罗斯这些狡猾的家伙,看他们谁能活着离开我们巴伐利亚这片土地。我们一起用粪耙揍他们,这些轻浮的笨蛋。”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言辞一定是爱德华从他兄弟那里听说,然后写到日记里去的。作为报酬他收到了5个芬尼,但每个人都觉得父亲的见解很有价值,而母亲一直在咆哮,她头痛了一晚上,让我们快睡觉。

爱德华就法国战争的爆发以押韵的形式记录下来,如下:1914年8月4日,电报中说,昨日德国向法国宣战,法国人太草率,而且急不可耐,总是悄悄进入,在道路和桥梁扔下炸弹,虽如此,对法国的战争并没有什么正当借口。我们现在有两个敌人:俄罗斯和法国;人们说一个在东线一个在西线。

一条战线在西部,另一条在东部—这正是德军指挥官不惜一切代价竭力避免的事情。自19世纪末起,不恰当的外交政策已经使德国在欧洲渐渐被孤立,德国处于法国、俄罗斯和英国的包围之中,后三者结成了联盟。根据将军的格言,只要对手还没有变得十分强大,就可以向皇帝申请发起战争。他们的策略是遵循一个计划来的,这个计划是根据其发明人施利芬[1](Schlieffen)的名字命名的。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应该快速进攻占领巴黎,迫使法国投降。之后,军队再掉转马头与俄罗斯作战。这个计划的关键在于速度,需要灵活动员部队。所以战争也以惊人的速度扩展到最远的省份。

14岁的阿格娜丝·岑克尔(Agnes Zenker),又名南希(Nessi),住在萨克森地区一个名叫贝尔福(Bärenfels)的偏远村庄。父亲是一个林务官,本来薪水并不丰厚,但是作为国家公职人员,他将林务所作为自己的官邸,因而,家里有一个女仆和一个马车夫。南希是个热爱自然的孩子,对她来说,在森林里与动物和植物在一起比和人们相处感觉更舒服。战时动员时,一家人聚集在院子里。邮递员交给了父亲一封电报。南希屏住呼吸:“难道爸爸会被召去军队吗?”一分钟后她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征召令是针对赫尔曼(Hermann)的,是他们家的车夫。“这真令人悲伤,但是赫尔曼看起来满怀信心,一点也不害怕。我们的德国士兵都是这样。”南希在日记中写道,从此以后她便坚持写日记。

女孩似乎也在分享这种必胜的信心:“嗯,我相信我们会占领列日。列日的坚守非常牢固。敌人都对此感到惊讶。齐柏林飞艇[2]发挥了重大作用。它熟练地投掷炸弹。”这个天真的孩子一下子就对它着迷了。一方面,南希错误地认为,齐柏林飞艇在8月6日对比利时堡垒城市列日进行的“大量”攻击并没有什么军事意义,由此而造成的六位平民的死亡与8月16日列日战役造成的成千上万的受害者相比简直微不足道。但另一方面,轰炸使得战争进一步升级,带来更多的后果。

德国取得首次胜利的地方引起了一阵非议。比利时是个中立国,由于军事力量薄弱,已经退出战争。但不幸的是,它刚好处于德国对法国行军计划的地理位置中间点。只有快速行军通过比利时,施利芬计划才可能取得成功。德国为了这个战略思想无情地牺牲了中立国家,比利时对其通行做出了最后通牒—尽管比利时人不允许藐视他们的主权,但德国军队还是入侵了。这违反了国际法,可是德国有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说辞。

“钟声响起,旗帜飘扬。就连我们的小村庄都有巨大的欢呼声,我从来没有想过大家会为战争感到高兴。”南希惊讶道,欢呼似乎是会传染的。南希最开始写日记是因为老师和家长的鼓励,她不想违抗他们。而现在她自己开始对写作认真起来:“我也很高兴,我居然能生活在战争中。我很骄傲,期待有一天能给儿孙们看我的战争日记。”

德国袭击比利时之前,法国和俄罗斯的盟友英国曾犹豫要不要对欧洲大陆上的冲突进行干预。现在大不列颠群岛的天平偏向支持进行战争干预的一方。德国将军们考虑了这种风险—宣称这没有什么意义。大不列颠终于认识到,不同于法国和俄罗斯,由于没有征兵制度,他只有少量的职业军人。

爱德华·迈尔在他哥哥姐姐的帮助下,准确地解释了这件事。“英国和比利时也成了敌人。德国人不久就发现了,很快就进军比利时,因为下一条进攻路线是前往法国。英国人为此愤怒地对德宣战。报纸上说,德国只有小商贩在居住了,人们不需要害怕。也不用担心他们的船队。”

[1] 阿尔弗雷德·冯·施利芬,德国军事家,陆军元帅,他制订了德国东西两线作战的完整战争计划,史称施利芬计划。

[2] 是一种或一系列硬式飞艇的总称,由德国飞船设计家齐柏林设计而得名。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