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1节 一个世界大国的梦想

大不列颠以世界大国的身份加入这场战争,同时还有其所有的殖民地和管辖地: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纽芬兰甚至尼泊尔。大英帝国的参与标志着欧洲地区的冲突已经升级为一次世界大战。

14岁的阿尔弗雷德(Alfred)来自伦敦东区,他的房间布置得有些简陋,甚至可以说是破旧。一幅描绘着海洋的巨大挂图足以吸引所有羡慕的目光,但害羞又腼腆的男孩既不让客人或者朋友进入他的房间,也不让他们进入他的生活。阿尔弗雷德是一个安静的目击者,他没有玩伴,是个孤独的孩子。有那么几天,他会花好几个小时研究海洋地图,画出报纸上所说的船队的所有路线,标记刚好在海上的船只,用手指沿着他们的航线梳理,用纸板标出经度和纬度。

现实中,阿尔弗雷德的旅行只局限在伦敦及其附近地区。海洋旅行对他来说像做白日梦,但他在这件事上永不满足。他读的书几乎都是关于旅行见闻。要他学习,他会研究地图,或者英国铁路的时刻表,如果有人就此问他,他能凭记忆几乎完美地背诵出来。阿尔弗雷德曾经坐轮船到泰晤士河口。此外,自从1906年有了有轨电车,他曾经坐在上面在伦敦四处穿梭。他帮父亲工作的时候,当然没有现代技术可使用。菜贩和鱼贩给在东区的无产阶级和底层人民提供廉价的食物,自古以来都是用古老的马车。

阿尔弗雷德是个规矩的孩子,家人对他十分放心。但也有些小小的争吵,特别是当妈妈再次叫他“弗雷德”的时候。他不喜欢自己的名字,因而也不喜欢他名字的缩写。他自称“希区”(Hitch),希望别人也这样叫他。因为他的全名是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

英国舰队的命运对这个男孩来说比什么都重要,因为海洋是英国的,有这种意识是有原因的。大英帝国包含着几乎1/4的地球陆地面积,有450万人,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1/4。除此之外,由于其经济的主导地位,帝国还掌控着一些形式上独立的国家的命运,如中国、泰国和阿根廷。在阿尔弗雷德的版图上能与英国相抗衡的只有俄罗斯帝国,后者有着广袤的大陆,但英国与沙皇自1907年圣彼得堡条约开始成为盟友。

阿尔弗雷德的地图上只是粗略地标出了大陆,但毕竟也有奥斯曼王国和双重君主制的奥匈帝国。英国的报纸上一再警告德国的侵略野心,但这种告诫收效甚微,仅从地理位置看,其邻居和对手法国已经足够它忙得不可开交了。地图的范围让旁观者惊讶,可是人们无法看到,在帝国鼎盛时期的背后,也有过度扩张的痛苦,这种扩张已经失去控制。

然而,现在是战争时期,时间推动着边界在地图上移动。英国为了营救已陷入困境的比利时正式加入战争。当然,大英帝国加入1914年战争也有其更深层次的原因。一方面是德国的企图,德国想要建立海军力量,开展海军军备竞赛,建立更多更大的海军战舰,而不是巩固自己作为欧洲大陆强国的地位;此外,亲英派的威廉二世有英国王室授予的英国海军上将军衔,而且他年轻时曾和表弟乔治五世一起在岛上玩战争游戏,当初玩的这些策略博弈后来似乎变成真的了。

阿尔弗雷德一家是虔诚的爱国主义者。他们是爱尔兰移民的后裔,出身最简单的背景,一路拼搏,成为下层中产阶级—在战争中他们支持收留他们的国家。生活在感恩之中,他们所怀有的不是时下所流行的“美国梦”,而是“英国梦”。阿尔弗雷德的祖母不会读写,签署文件的时候只会画一个叉。阿尔弗雷德的父亲把他送到斯坦福山的圣伊格内修斯(Sankt Ignatius College)学校学习,这所学校属于耶稣会学校,虽然这意味着会遭受财政上的困难。只有1/4的学生能通过严格的入学考试,阿尔弗雷德是其中之一,1913年夏天他到这所耶稣会学校上学。他是个好学生,但只在一门课上非常突出:地理。惩罚几乎是学校的日程安排之一,当然,体罚的原因多种多样,并不是因为特殊的天主教徒身份,被视为“健康又英式”。耶稣会的特点是用橡胶带打手而不是木棍,抽打三次之后,手就麻了。如果被罚打更多下,处罚要分散在几天之内。在当时的世界,这种严格的教育是司空见惯的,只不过以不同的形式出现。“毁灭不了我的,将使我更强大。”德国末日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的这句名言几乎成了教育中的法律。阿尔弗雷德有些内向,但他非常愿意为英格兰赢得军事荣誉,只是这时他还太小。

对他来说,战争是在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下发生的,这令人兴奋,虽然他耶稣会的老师激烈抨击说这是“轻浮罪”。此时的伦敦已经有400家电影院,每星期有8万名观影者。(电影)《新闻周报》里播放不同国家士兵的游行,妇女和儿童向他们招手。1914年阿尔弗雷德到伦敦大学的夜校学习导航学以及电力机械方面的手工艺课程。他很可能想加入海军,否则就难以接受他选择这种教育途径。尤其是阿尔弗雷德不得不独自担负越来越多的经济开销。父亲在战争开始前患上了严重的疾病,不久就过世了。这是家庭的灾难—对阿尔弗雷德来说,他的童年结束了。一夜之间,他成为家里的顶梁柱,必须找到一份固定的工作。他不再用手指在地图上遵循着遥远国家船只的路线,他得在“亨利电报电缆公司”得到一份工作,计算电缆强度和容量。也许是职业选择起到了一定作用,亨利公司成了海底电报电缆安装方面的先锋,与此同时,印度和锡兰[1]更为密切,公司成为英国和美国之间大西洋海底电缆的分包商。现在他偶尔也会梦到他在美国的工作场所。

[1] 印度洋岛屿。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