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1节 孩子能看到家长在偷懒

“给他准备了专门学习的房间,让他上补习班,给他做营养餐,我们做了这么多,可他还是不学习。”

有很多家长都会如此感叹。

根据我的经验,说出这种话的家长大多存在想在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上偷懒的潜意识。

这些家长应该做的事情,有单纯的家务,有工作和家务共存,每个家庭都不一样。

但是想让自己的事情 “尽量轻松解决”“偷工减料”。孩子在某些时候感觉到家长的这些想法,就会体现在自己的生活态度上。

轻松解决的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在需要自己发挥作用的问题上,不认真地去面对它”。

这跟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而下功夫研究从而“轻松解决”这种直面问题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这种“轻松解决”的表现可以用“想要逃避”来描述。想逃避分配到自己身上的责任,这代表什么呢?

归根到底就是对通过自己做的事情而受惠的人没有敬意。

带着敬意做事的人,可以自觉地为别人付出自己的努力和时间。即使觉得“麻烦死了”“好辛苦”,也会为了别人不吝惜地付出自己的时间和劳动。

母亲的心中如果有“能偷懒就偷懒”的想法的话,无论做多少饭菜,对孩子而言那都是偷懒的饭菜。孩子就会像镜子一般反射出这种心情,做出相同的行为。这不仅是面对母亲时的行为,也是孩子终生的生活习惯。

我曾经听过一位母亲的亲身经历。

她的女儿在上小学的时候,当时的学校有每周轮换去食堂工作的轮岗制度。每周轮值的小朋友要在周末把围裙带回家。在家里洗干净之后,回学校给下一周轮值的小朋友。这时就出现了认真熨围裙和因为忙只是洗洗就叠好的两种情况。

“熨围裙的时候,我总不由自主在心里对下一个小孩说‘要加油哦’。

但是慌慌张张省略了熨烫的步骤,虽然心想‘这次就不熨了’,可心情也不会太好,总是觉得自己好像哪里‘偷懒’了。虽然已经是十年之前的事了,但还是可以回想起来。”

正是如此。

不知道是哪位孩子会穿上自己洗的围裙。但是为了那个未知的孩子,而花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这就是敬意的表达。

母亲熨好了围裙,孩子毫不知情地拿给下一个孩子。他浑然不觉对对方的敬意,甚至可能连敬意的定义都不知道。

但是在内心,已经种下了敬意的种子。虽然还只是种子,但总会在某时开花。

例如,老师说“你每次都把围裙熨好了拿来,替我给你妈妈道个谢”的时候,他就会切实感到“对他人有敬意的时候就会得到感谢”,这时种子就会开花。

但是如果没有听到这种感恩的反馈,种子一直在内心沉睡的话,也一定会在未来某个时刻碰到类似的场景。

那时就会明白:“啊,是这样,对对方抱有敬意的话,就好像妈妈那时候熨围裙一样啊。”

我家也发生过这种事情。

妻子多年来一直给全家三个孩子做三餐的便当,所以早上五点就起床了,晚上睡得也早,往往我回家的时候她已经睡了。但是我完全不介意。换句话说,她一直坚持早上五点起来做饭,让我一直怀有感谢之情。

有一天,我这么问妻子:

“是不是你上中学的时候,你妈妈也一直给你做便当?”

然后她回答:“嗯,那当然啊。”也就是说她已经耳濡目染,不用别人说“给我做便当”,而是自己就是这么长大的,所以轮到自己去做便当也是自然的事情。相信我们家的女儿将来在同样的位置上,也会这样做便当的。

这种生活习惯是不用语言就可以自然学会的。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