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4节 关于生活

毕业了。格罗斯曼、埃拉特、科尔罗斯都留校就业了。没有哪个教授愿意留下屡屡缺课的爱因斯坦,所以刚刚光荣毕业,就已光荣失业。

1900 年 7 月,爱因斯坦揣着崭新的毕业证,与家人相约,度了一个长假。阿尔卑斯山下,瑞士卢塞恩湖和意大利边境之间,美丽的梅西塔尔村迎来了爱因斯坦一家。热烈的见面礼后,妹妹玛雅向爱因斯坦泄密:多莉绯闻在家里是个敏感话题,说多了会被删帖、封 ID !爱因斯坦不禁忐忑起来。

但丑媳妇早晚要见公婆。爱因斯坦终于鼓足勇气走进了妈妈的房间。天气情况、国际形势、股票行情、考试情况这些重要论题几句话就聊完了,最后不得不进入正题,聊聊“多莉”了。刚才还在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的母子,双边关系瞬间紧张起来,天阴了,想聊会儿国际形势已经来不及了。

老妈切换到当初看米列娃照片时的那个表情,问道:“那么,‘洋娃娃’的事儿怎么办?”

爱因斯坦小心翼翼地答道:“当我老婆。”

答错了,阴转暴雨。老妈再也 Hold 不住了,无助地扑在床上,像孩子一样大哭起来。她认为这桩婚事会毁了爱因斯坦。哭了一会儿,她觉得应该再努努力,拯救儿子于水火之中,于是说道:“任何体面的家庭都不会要她。她要是怀了孕,你就麻烦大了!”

这些理由, 在爱因斯坦看来, 都不是理由, 于是他激动地顶撞了母亲:“我绝不认为我们是在非法同居!” 意思是, 我已认定她是自己的老婆。

整个假期,这种拉锯战常常发生。当然,也有美好的和平时期 —在不谈多莉时。

在米兰被工作缠身的父亲也加入了这场大讨论,他给爱因斯坦写了一封信,决定动用缓兵之计,告诉他:“妻子是一种奢饰品,你只有生活宽裕了才负担得起。”意思是,多莉的事儿先放一放,你先把事业干好再说。

经过前面的折腾,爱因斯坦的防御技已经升级到 100,凡是针对多莉的攻击,一律加倍反弹,他给米列娃的信中写道:“如果是那样,妻子和妓女的区别,就是一张终身契约了。”四面楚歌的孤军奋战,似乎让他产生了某种悲壮的献祭感, 他感觉自己的爱越来越深了: “直到现在,我才知道我对你的爱是多么疯狂!”

小男孩乔尼,

爱使他痴迷。

一想起多莉,

抱枕不肯弃。

在爱因斯坦和米列娃心里,他们的爱是纯洁的、精神上的爱,超越了本能欲望的爱,这种彼此认同的高贵情怀,让他们的感情走向巅峰。

多莉攻防战一直持续了几个月。到 9 月份,爱因斯坦发现,父母自知没有胜算, 遂无心恋战, 正准备虚晃一枪, 退出战斗。 他对米列娃写道:“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我正试着体谅父母,但同时不准备放弃生命中重要的东西 — 你,我的宝贝!”

实际上,除了多莉这件事,他在努力顺从父母的心意,对周围的人温文尔雅、 笑脸相迎, 有求必应地为亲友们演奏小提琴, 做一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好小伙。这些,温暖了妈妈受伤的心。

他甚至顺着老爸的心思,到米兰工厂去看那些新设备,了解公司的情况,以便将来接班。这些小花招,使得老爹甚是欣慰。加上这段时间生意还过得去,老爹的精神也重新抖擞起来。

虽然爱因斯坦的理想是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而不是工程师,但是,当时爱因斯坦正为找工作犯愁,他投递的自荐信都石沉大海。在爱因斯坦的父亲看来,这种情况下,进入自己的工厂,当个优秀工程师,助家族企业一臂之力,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爱因斯坦在这方面不愿将就,他宁愿打零工,也不愿去当工程师。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否则,这个世界上将会多一个技术顶尖的优秀工程师,而少了一个伟大科学家。

爱因斯坦先是在苏黎世联邦观象台做了一段临时性的工作,不久就又失业了。想在瑞士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必须拥有瑞士国籍。

爱因斯坦无奈,只好走一步看一步,他在苏黎世找了家庭教师这份没什么前途的职业先混碗饭吃。反正没立业,成家还谈不上。他这时做梦也想不到,将来有一天,瑞典皇后请他吃个饭,需要排 3 个月的队。

爱因斯坦找工作的全过程非常诡异,一个数学、物理天才,只是想得到一份教师的工作,却连续 9 年都没办成。

实际上,爱因斯坦后来也慢慢明白怎么回事了。用人单位为了更靠谱,都会向毕业生的母校打听该生的情况。看看爱因斯坦和老师的关系,结果可想而知。其实岗位不是没有,当时韦伯教授就缺两个助手,但他宁愿从工程系雇两个学生,也不肯用爱因斯坦。

为找工作、入瑞士国籍这两件事奔波的同时,爱因斯坦却没耽误科学研究。

1900 年 12 月,爱因斯坦完成了第一篇科学论文《由毛细血管现象所得到的推论》,研究了分子间的作用力。该论文于 1901 年发表在欧洲顶尖的物理学刊物、莱比锡的《物理学杂志》上。从此以后,在他的求职信里,就可以附上这个成果了 — 当然,附上它也不管用。对于这篇论文,爱因斯坦后来说它“没有价值”,但我们会发现,在这篇论文里,他承认分子、 原子的假设, 这个思想, 对他今后的研究, 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爱因斯坦给米列娃的信中,有“我们的分子力理论”字样,于是后来掀起了一场争论:米列娃在多大程度上帮助爱因斯坦取得了那些成果。然而,查遍他们那时的通信,也没见米列娃的信中有相关内容。米列娃自己倒是十分清楚,在给闺蜜的信中,她称自己一直是爱因斯坦的坚定支持者。

1901 年 2 月,瑞士批准了爱因斯坦入籍瑞士的申请,得到了一个今后成为国家荣耀的公民,而爱因斯坦为此花掉了可怜的全部积蓄。

这下可以堂堂正正地找工作了。爱因斯坦一高兴,自觉按要求申请服兵役, 要知道, 当兵, 规规矩矩令行禁止, 还要拿起武器, 这对追求自由、爱好和平的爱因斯坦来说,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儿。然而,瑞士这么严谨的国家的兵,也不是你想当就当的,经检查,爱因斯坦有毛病:脚气、平足和静脉曲张,不合格 — 这个结局真是皆大欢喜。

4 月,爱因斯坦发出一批求职明信片,附有邮资已付的回执,但都如石沉大海,杳无回音,连一封婉拒的回执都没收到。邮资已付啊!讽刺的是,爱因斯坦成名后,有两张明信片被收信人珍藏了起来,其中一张后来进了莱顿科学史博物馆。

5 月,温特图尔城,一家职业技术学校同意爱因斯坦去当两个月的数学老师。因为原来的老师体检合格,去服兵役了。爱因斯坦喜出望外,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是一只快活的小鸟,绝不会在郁郁寡欢中沉沦……最近我将沿施普吕根步行赴任,这样,我可以同时享受两件美事 — 接受新工作和徒步旅游。”

经济的压力是最大的压力。这只快活的小鸟工作漂泊不定,经济捉襟见肘,生活困顿不堪……但这些压力没有让爱因斯坦一蹶不振,相反,一些微不足道的收获,总能给他带来无尽的快乐。这份为期两个月的工作机会,让他欢欣雀跃。

他像沙漠里的仙人掌汲取稀薄近无的水分一样,拼命汲取哪怕一丁点儿的幸福, 在蛮荒的天际, 支撑起一个傲然挺立的奇迹。 这种缩小苦难、无视世俗、放大幸福的能力,让他摆脱了世俗的纷扰和苦恼,自信地在科学世界里开疆扩土。

这期间,他和米列娃相约游览了美丽的科莫湖。分别后,爱因斯坦在给米列娃的信中提到,他刚刚读了勒纳德关于光电效应的论文,内心的喜悦和幸福无以言表,迫不及待地想要与爱人分享。几年后,爱因斯坦解释光电效应的论文出炉,为量子力学革命吹响了冲锋号。

同时,爱因斯坦还给格罗斯曼写信说,他在这期间致力于气体动力学理论的研究,思考着物质相对于以太的运动。他还撰写了一篇气体动力理论方面的论文,并交给苏黎世大学,申请博士学位,但没有被接受。

两个月很快过去了,爱因斯坦又失业了。

米列娃也不走运。1901 年 7 月底,她正准备补考,却发现自己怀孕了,这对此时的她来说,并不是好事,果然,这次考试又没通过,分数和一年前一样,满腔雄心壮志顿时化为泡影。于是她只好放弃理想,回

老家生孩子去了,这个孩子就是传说中的“爱因斯坦的私生女”,后来这个孩子哪去了呢?目前不知道,反正米列娃回来结婚时,没带回来,爱因斯坦也没见过。据说是给米列娃的一位朋友领养长大了。

总而言之,米列娃这次考试失败,让她信心全无。临回老家之前,她要求爱因斯坦写信给他父亲,提出结婚计划。并且要求爱因斯坦发誓娶她。她还要求,把写给父亲的信的内容寄给她一份,好让她知道信里都说了什么。

1901 年秋,经同学哈比希特推荐,爱因斯坦来到莱茵河畔的沙芙豪森小镇,在当地的一所私立寄宿中学当补习老师。这个岗位的任务是提高学生成绩,使他们毕业考试过关。爱因斯坦鉴于自己在路易波尔德中学的痛苦经历,本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展开乐趣教育,结果与学校的教学理念相冲突,惨遭解雇。

一时间,找一份新工作,比找一个清纯的女演员还难。

那时,他父亲赫尔曼的公司也陷入了困境,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资本家不是那么好当的。 爱因斯坦看在眼里, 急在心里, 但自己身为长子,连个稳定的工作都找不到,于是更加痛苦。但生活还得继续,爱因斯坦有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在极度困苦中,他仍然没放弃希望,甚至没失去幽默感。在给格罗斯曼的信中,他写道:“上帝创造了驴子,还给了它一张厚皮呢!”

在爱因斯坦发求职信的名人中,有莱比锡大学的化学教授奥斯特瓦尔德,他后来因稀释理论方面的贡献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在信中,爱因斯坦拍完马屁后,恳求他提供一个职位,但与其他的信一样,依旧没有回音。十几天后,爱因斯坦再次写信:“我忘了上封信是否附上了我的地址……”依然没有回音。悉此,贫病交加的赫尔曼先生十分难过,他瞒着爱因斯坦,给奥斯特瓦尔德写信求援,恳求他能为爱因斯坦推荐一个工作,然而还是没有结果。九年后,奥教授第一个提名爱因斯坦获诺贝尔奖。历史啊,真是一锅粥。

生活,条条大路被堵死,但在崎岖小路上跌跌撞撞的爱因斯坦却依然乐观。

他安慰亲朋好友道:我最后还有一条出路,我可以拿起小提琴挨家挨户去演奏,这总可以挣几个钱吧!

好朋友贝索认为自己能帮爱因斯坦一把,他舅舅是米兰联邦工学院的数学教授,他求舅舅为自己的好朋友写一封推荐信。舅舅写了。但依然没什么用。

正当爱因斯坦陷入绝境之际,他收到了格罗斯曼的来信。

伟大的格罗斯曼,他再一次给爱因斯坦同学带来了光明!

格罗斯曼请求他的父亲,向瑞士专利局的局长福瑞德瑞希 • 哈勒推荐爱因斯坦。哈勒先生是个实干家,他心胸开阔,言出必行,答应帮这个忙。但需要考核,不是这块料,我可不要。

面试过程中,哈勒先生拿出几份专利申请书,让爱因斯坦当场提出意见。爱因斯坦虽然不懂工程方面的技术细节,但他对新事物敏锐的理解力和判断力帮了大忙,第一关通过。接下来,哈勒先生与爱因斯坦谈起了物理。哈勒先生对物理理论虽然没有过深的了解,但我们要知道,专利局的主要工作就是鉴别真伪、优劣,哈勒先生从工程师一步一步干到局长的位子,凭的就是一双慧眼。这次,他依然没看错,爱因斯坦是个人才,要了!

但是专利局目前没有空岗,所以现在爱因斯坦要做的就是:等。

在爱因斯坦看来,这个职业是一份很有前途的职业:稳定,不用为生活操心,工作之余还可以搞学术研究……另外,技术专利鉴定这个工作,必须接触各种专业技术领域,迫使人多方思考,而思考,是爱因斯坦与生俱来的挚爱。爱因斯坦给米列娃写信报喜:“要是这事儿成了,我会乐疯的!”

后来,爱因斯坦来到瑞士专利局所在的伯尔尼,租了一个破旧的小屋,先在教育界混口饭吃——当家庭教师。

下面是那份当初不起眼,现在被无数人阅读的小广告:阿尔伯特 • 爱因斯坦,联邦工业大学毕业。教物理,3 法郎 / 小时,免费试听,愿者请洽。

应者寥寥,但总算勉强维持了生计。

1902 年 3 月,爱因斯坦收到一个罗马尼亚学生莫里斯 • 索洛文,他是一个知识广博、兴趣广泛的家伙,爱因斯坦和他一见如故,于是,授课变成了读书、讨论和研究的聚会。而且没过多久,哈比希特也加入了这个聚会。

志同道合,赤诚相见,心心相印,畅所欲言,这是何等幸事!有的人一辈子都不曾体验过一次。

他们贫穷并幸福着,充满浪漫和激情地给这个聚会起了个名字:奥林比亚科学院。

之后,爱因斯坦的妹夫泡利 • 温德勒、同事米开朗基罗 • 温德勒的丈夫、铁哥们米歇尔 • 贝索先后加入这个后来名动全球的“科学院”。

马赫、康德、休谟、安培、庞加莱、斯宾诺莎、阿芬那留斯、狄更斯、塞万提斯……

哲学、物理学、数学、文学……

奥林比亚科学院无不涉猎。

思想的饥渴是人类独有的饥渴,这是高层次的饥渴。

What ?你有新的想法?他有不同见解?死鬼,怎么不早说,快说出来,大家讨论讨论先!

他们畅所欲言, 毫无顾忌, 有时一拍即合, 有时针锋相对, 遇到死角,就一起研究,不搞清楚不罢休。

讨论、 争论, 其实是思想的激励和解放。 于是, 思想的翅膀越展越宽,相托相济,扶摇直上。

什么是幸福?同喜欢的人一起做喜欢的事,这就是幸福。

1902 年 6 月 16 日,这是一个值得伯尔尼专利局纪念的日子。这一

天,他们正式聘任爱因斯坦为三级技术员,年薪 3500 法郎。虽然不多,但爱因斯坦不必再为生存担忧了。

成为瑞士公务员,收入稳定了,也该考虑成家了。

爱因斯坦的同学和朋友听说他真的要娶米列娃,又反对了一下这门亲事,但强烈的责任感让他决定结婚。

1902 年 10 月,患心脏病的父亲临终前把爱因斯坦叫到房间,点头同意了爱因斯坦的婚事。此情此景,让爱因斯坦十分心酸,后来,每思及此,爱因斯坦都愧疚不已。1903 年 1 月 6 日,在哥们的帮助下,克拉姆街 49 号 2 楼公寓被布置一新,爱因斯坦和米列娃结婚了,证婚人是索洛文和哈比希特。他们在一家小饭店举办了庆祝活动,深夜归来入洞房时,爱因斯坦发现,钥匙又忘带了,只好折腾女房东。后来,爱因斯坦的各种丢三落四,成了女房东这辈子的看家笑话。

总而言之,这场除了当事人,其他人都反对的婚姻,硬生生地钻出了梦想的嫩苗,怯生生地等待着现实的风霜。

和多数新婚夫妇一样,他们很是甜蜜了一阵子。

也和多数婚姻一样,他们只是甜蜜了一阵子。

美丽的爱情之花离不开现实的土壤。如果生活是一片干旱的沙漠,那么爱情就像沙漠中的一场雨,片刻滋润之后,便随风化去。

牛郎织女之所以不吵架,是因为他们没实现“你耕田来我织布”的诺言。再甜美的爱情也会被艰苦的生活沤出馊臭味。

爱米恋也未能免俗。

开始,他高论来她倾慕,他工作来她家务。

接着,他计算来她对数,他工作来她家务。

之后,他上班来她家务,他思考来她家务。

然后,她家务来她家务,他思考来他算数。

最后,她家务来她吃醋,他研究来他愤怒。

其实,爱因斯坦并不适合结婚,因为他像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虽然偶尔也生生炉子,带带孩子,但他不会过日子,心思也全没在家长里短上。每天,除了投入工作之外,他的其余时间都沉浸在物理世界里,不是独自思索、计算,就是与朋友们在一起讨论物理数学哲学什么的,很少操心家事。

而且,爱因斯坦的老妈也不喜欢米列娃,婆媳之间,一个尖酸,一个刻薄, 一个狠辣, 一个阴沉, 棋逢敌手, 互不相让, 明争暗战, 风起云涌。

小爱身处其间,不胜其恼,更是一头扎进物理。

而米列娃则做了全职主妇,她在感情和物质上完全依赖爱因斯坦,感情纠葛、柴米油盐、琐碎家务看着不起眼,实际上非常消耗精力。

于是,新婚的激情渐渐被消磨殆尽,米列娃又回到阴郁之中。但米列娃的阴郁,并没有遮住爱因斯坦的阳光。因为他牵挂的,是科学之光的引导,是神秘自然的召唤。

对爱因斯坦来说,生活的磨难不算什么,吃什么,穿什么,住在哪,他全不在意,只要能保障基本生活,他的注意力就不会在物质生活、家长里短上停留片刻。

作为思想的巨人,他的欢欣,他的幸福在于思想。他的纠结,他的苦难,自然也在于思想。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不是痛苦。

求之不得,那就拉倒,也不是痛苦。

求之不得,辗转反侧,这才是痛苦。

对爱因斯坦物质生活的苦难,我们可以感同身受。因为我们太在意。

对财物的得与失,多与寡,取或予,我们比高精度的科学仪器还要敏感。

而在思想上,我们中的大多数却是麻木的。不承认?

你说地球是宇宙中心?那就是好了, 反正也不耽误我踢皮球、 打太极。

他说这只鹿其实是一匹马?没关系,只要我有钱赚,它爱是什么是什么。

张三被人欺负了?那关我什么事,又没欺负我。李四和王五在讨论真假对错?太无聊了,不管讨论出个什么结果,也不值一块钱。你问我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这不太好说,那得看领导喜欢什么,讨厌什么。

为什么我们花了很多钱也买不来朋友?想那么多干吗,还是赚钱要紧。

哎呀, 有个问题想了好久也没想明白, 那就算了吧, 不想就没问题了。

于是乎,我们在思想上不会痛苦。不存在的东西,怎么会痛?

但爱因斯坦会痛,他有,他在意,他难割难舍,他燃烧整个生命启动思想之舟,航行在迷宫之海,孤独地寻找接近真理的出口。

那是一个没有边界的心灵险境,那是一场没有终结的思想搏击。壁垒、暗礁、黑云,眼前突然开阔,欣喜的泪水还没来得及涌出,却因误入一个大大的死港而惊出一身冷汗。旋涡、风雨、恶浪,眼前突然一亮,幸福的彼岸清晰可见,冲刺!沸腾的热血又被冰冷坚硬的现实瞬间凝固、击碎……

孤独、焦虑、渺茫、无助、迷惘、绝望……

英雄的历程只有在其成为英雄后,才是资本、是史诗、是传奇。在成为英雄之前,那只是傻事、是教训、是笑料。

其中的痛苦,谁知道?天都不知道,只有自己知道。无人喝彩。甚至无人理睬。

然而,面对这些,爱因斯坦用一个微笑压倒了一切。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