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节 关岛
-
战争初期的几个月,日本帝国的海军、陆军横扫中国、东南亚等西太平洋地区,鲸吞了数百万平方英里的土地,数以亿计的人民生活因此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日军在偷袭珍珠港之后的几个星期内,迅速占领了关岛、威克岛、香港,并在菲律宾、马来半岛、婆罗洲、荷属东印度群岛登陆。1942年2月,英国自认为不可攻陷的堡垒新加坡沦陷,苏门答腊和爪哇遭到攻击。6个星期的时间,日本已经扩张到缅甸,北部直抵阿留申群岛,南部到达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直接威胁从美国到澳大利亚的重要交通线。
这段时间的战争中,有超过30万名盟军士兵阵亡、受伤、被俘。投降人数众多的几次战役如下:在香港有1万4千名英国、加拿大、印度士兵投降;在爪哇有2万5千名荷兰士兵、7千名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士兵投降;在菲律宾有7万5千名美国与菲律宾士兵投降。投降人数最多的战役发生在新加坡,当时的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称之为“英国历史上投降人数最多的大灾难”。一次战役共有13万名英国、澳大利亚、印度士兵向兵力劣势的日军投降,这次战斗是日军陆战史上最大的胜利。1
日本陆军并没有准备好接纳数量如此众多的俘虏。究竟应该怎样处理这些俘虏呢?过了一段时间,日军释放了一些为荷兰军队效力的印度尼西亚士兵和为美国效力的菲律宾士兵,并且成功地策反了部分印度士兵对抗他们原来的宗主国——英国。这些举动经过精心策划,为了配合日本“解放亚洲人民”的宣传而实施。尽管如此,日军手上仍然有14万名白人战俘。2
在日军对战俘处理做出长期规划以前,首先要把他们从战争最前线的地区转移出去。而转移战俘的工作最早从关岛开始。1941年12月10日,日军第144师团大约6000名士兵在岛上登陆,岛上美国守军的数量与之相比微不足道。美国守军司令、关岛副总督、军港指挥官唐纳德·吉尔斯(Donald T. Giles)对美国政府牺牲守军的做法极度失望,称之为“耻辱的牺牲”。几百名美国守军仅仅配备了手枪和斯普林菲尔德步枪,在抵抗了短短20分钟之后旋即投降。在这场短暂的战斗中,美军有17人阵亡,38人受伤。
一个月后,即1942年1月10日,美军战俘吃到了一顿不同寻常的丰盛午餐:肉、冷土豆、少量咖啡。日本人通知他们乘船南下,只需携带热带衣物即可。在阿普拉港的佩提海军船厂,战俘们登上了吉尔斯口中所说的美丽客船阿根廷丸——一艘航速20节的豪华邮轮,重12755吨,可以承载800名乘客。这艘船曾经往来于远东和南美洲之间,而后被征召用于运兵。虽然是豪华邮轮,可是战俘得到的待遇却与日军有天壤之别。关岛总督在甲板上试图向日军指挥官解释美军投降的原因,却遭到对方掌掴。
日军指挥官吼道:“你和你的手下由于懦弱无能才投降,我们会用相应的待遇招待你们,你们会得到人类身体能够承受的所有惩罚。”而美国战俘们,则很快了解了日军对战俘的态度,他们被赶到4层甲板之下,被塞进4层架子里,8个人并排躺下,躺下后脸距离上一层架子的距离很小。没有通风设备,没有卫生设施。吉尔斯说,虽然这是豪华邮轮,可是设计时从没有想到它会被用来运送战俘:“如果加上锁链,我们的处境就和奴隶没有区别。”3
在战俘们猜测船会驶向哪个“热带”地区的时候,阿根廷丸却驶向了北方。邮轮没有舰队护航,也没有呈“之”字形蜿蜒前进,吉尔斯担心会遭到潜艇攻击。气温越来越低,好像“一桶桶的泔水”的食物从上层甲板成排地吊下来。水兵二等兵约翰·加里森(John B. Garrison)抱怨被迫待在发动机的正上方,而且每天只能去甲板活动1次。他估计被俘的人有300名军人和400名平民,所有人只能一个挨着一个地睡在钢架子上。加里森在投降时体重140磅,到达日本时体重减到110磅。尽管饥肠辘辘,他还是不习惯腌萝卜配米饭这样的粗劣食物,觉得这些东西难以下咽。吉尔斯司令说,曾经做过日本战俘的人以后再也不会抱怨食物不好了。4
1月15日早晨,阿根廷丸驶入了濑户内海,在四国岛的多度津港抛锚停泊。战俘们并没有为应对寒冷天气做好准备。吉尔斯回忆,战俘中有420人被带到距离多度津港东南8公里的善通寺战俘营,这是在日本建立的第1个战俘营,由预备役士兵管理——他们还能够为战俘着想,尽管战俘们的新居所条件之差令人震惊,可是综合看来,这座战俘营要优于日本帝国的其他战俘营。5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