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5节 “黄与林”广告公司(1)

1975年,两人各出资25000元,在湾仔公寓大厦租了一间小房间,老板共职员总共3人,成立了“黄与林”广告公司。此公司的成立使得黄霑结束了在“国泰”广告公司大堂“总经理”的难受生活,也充满了迅速与不可思议,林燕妮称“星期六我离开电视台,星期天我的公司就开张了”。

从“排名最末”到“七大”之一

这家公司的成立可以看作黄霑与林燕妮感情甚笃的一个表现,是两人才气的展现,也是以黄霑遇到“Bastard of the year”,自己做负心汉抛弃了大着肚子的太太,林燕妮被千人所指是狐狸精开始的。开始公司并不景气,排名最末。后来,黄霑的“刁钻绝桥”,加上林燕妮的公关技巧,公司慢慢进入正轨,包括希尔顿香烟、嘉华银行都成为他们的客户,第七个月便收支平衡,年终结算,纯利有三万多。经过几年的努力,年营业额1亿2千万,甚至加入了4A,名列香港七大广告公司之一。

1

关于“黄与林”广告公司的创立,黄霑称是林燕妮想开公司,自己的梦想一直是电影导演,但因为抛弃妻子成为世界上最坏的男人,名声不好,自然不想连累搭档一起跟着电影不卖座,所以只得跟着开公司;林燕妮则称黄霑游说自己做宣传不如当老板,自己经不住劝说,才同意。究竟是谁?仿佛并不重要,总之,二人的5万元合在一起,公司宣告正式成立。

其实黄霑做广告,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他本在演艺圈,有人脉,据他[1]讲前EMI音乐总监Romy Diaz还是毛头小伙子时便为他所用了;露云娜7岁,便帮他唱“发达”汽水广告;关正杰刚刚考进港大,就帮霑叔吆喝“一生起码一次,到世界度假”的航空广告。

而他又在广告行业从业多年,可以说如鱼得水。黄霑自1965年开始,数次接受各种类型广告培训,间或加入三家公司皆从事与广告相关的工作,是广告界的前辈了;而林燕妮也曾在美国修过广告课程,但是还没有完成就被电台召回来做电视台宣传部门的主管。林燕妮常称相较于遗传学,自己算是学有所用了。但是遗传学讲究统计、实验、客观冷静的分析,这为她走广告之路提供了很好的行囊。

华资广告公司长期处于边缘地带,在洋人公司做惯了事的人,甚至对华资公司有所歧视。黄霑并无歧视之意,否则也不会自己开创一家华资公司了。华资公司曾经长期受到“香港广告公司联会”的排斥,黄霑之所以不歧视,是看重这些华资公司的真本领。有些华资公司很注重服务质量,一些华资公司甚至不收15%的佣金,甚至有的连书稿费也不收,却换来良好的口碑,赚钱能力很多“4A”、“十大”都比不上。黄霑不但不歧视,早在他还在为洋人打工的时候,他便公开表示,对华资公司的佼佼者,他十分敬佩。

于是,华资公司的经营理念与方法,深深印在他的心里,虽然创业的前三年生意一般,但两人的原则并不输阵。当时轩尼诗是他们的客户,所谓“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就是轩尼诗的广告。怡和也是他们的客户,但是轩尼诗的客户代表却与怡和闹僵了关系,使得“黄与林”夹在中间为难。当轩尼诗的代表认为自己是他们的大客户,占了生意额的一半,便以此要挟,如令他满意,便要先由他指定客户总监。最后,黄霑和林燕妮还是坚持原则,并不受人摆布,果然,光明磊落,并无闲言闲语。

二人都是“进取型”,喜欢“打仗”,也深深体会到其中的艰辛。广告公司的规则是一刻都不能停下来,一旦停止创新便被淘汰,甚至被林燕妮称为“不归路”[2];黄霑则称要么就不入行,要么就下决心做到最好,要“立志高”[3],即使做不到全港第一,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否则,谁会想到你?也就是说,除了勤奋,还要有野心。二人兼职颇多,但是无论哪种兼职都不及广告收益多,只是黄霑在广告界做了二十三年,最后逃不过“千金散尽”,也颇让人唏嘘。

创业之初,当然艰难困苦不断。黄霑对创业颇有一番心得。他自认了解广告业,认为广告业最好是“老中青”三代的结合,因为这样的公司能更好地各司其职,经验、技巧、冲劲儿全都具备,当然占尽先机。他对自己的要求也颇高,广告界一般以上一个广告来评判广告公司的优良,而黄霑却认为应该以下一个广告为标准,因为广告界的规则就是创意是关键,所以企业开销最大的是员工的薪水。

当时,比较有名的广告公司有谢宏中任总经理的“恒美”,Joe Wang任总经理的“爣煌”,Cecil任总经理的“李奥贝纳”,都是比较有名的由华人主掌的广告公司。也就是说,过往洋人对华人的歧视已经在一定程度内被消解。

2

黄霑认为,作为一个成功的广告人,除了“死不认输”的面子之外,他有真材实料。“面子”对黄霑相当重要,他曾经评价“欧米茄”手表伤害了大众的面子,因为“欧米茄”的广告词是“One Day You Too Will Own An Omega”。黄霑称看到此广告便生气,决不戴此手表。其实,此手表在营销上是动过脑子的:其一,的确是一流的奢侈品,价格昂贵,有自信的身价,自负一点儿也不为过;其二,消费对象如果是普罗大众,自然可视之为理想,拥有一块象征着金钱与身份,作为毕生奋斗的目标,当然此目标是身份和地位,也并不输阵。黄霑曾经分析过多年前自己的一则得奖的香烟广告,称此广告一经推出便获得了英国市场顾问的赞许,还在纽约参展得了金牌奖,不料香烟却滞销,分析其原因是“面子”出了问题。

这则广告的对象是普通大众,甚至是口袋里少钱的底层民众。广告的创意是香港的诸色人等甚至包括新界的“赶猪郎”,人人拿着香烟面对镜头微笑。黄霑分析此广告失败是因为博了顾客的“面子”,有些低层民众看到“赶猪郎”便对号入座,觉得很没有面子。黄霑同烟民们感同身受,恐怕与之多年“爱面子”实在有关。据我猜想,这说不定就是黄霑首支重要广告“马会烟”失败的又一内幕?

当然,黄霑也不去找这些“虚面子”。他称自己宁愿给员工加工资,也不喜欢将办公场所一再装修,他甚至怀疑“美轮美奂”[4]的广告公司是否有真才实学。因为广告公司的利润实在不多,员工的薪水又占多数,哪里来的闲钱装修呢?香港有家广告公司,一经易主便开始装修,洋人老板不惜血本,结果生意惨淡,行中地位也一落千丈。

有客户称黄霑小气,那绝对是谣传,爱面子的人都不会小气,即便是骨子里小气,表面上也是一副“大爷”样子,定是“死要面子活受罪”。黄霑疑似“小气”的事件亦有,如“免费服务”[5]、“想找月亮的客户”[6]等。黄霑称他有一次去“抢生意”,在介绍自己公司的时候,客户提到“国际服务”,黄霑称“盛世”是世界第一的广告公司,自然有“国际服务”,客户说没有钱怎么办,黄霑便答“没有钱,就没有那么服务”,客户自然低沉了脸,黄霑也失败而归。不过他庆幸自己没抢到这单生意,否则客户的哲学是“要服务,但不付钱”,这对替客户先付账后收钱的广告公司来说,无疑是灾难性的。也有十分挑剔的客户,黄霑称,要什么都行,只要有钱,连月亮都可以摘得。客户称,没钱如何?黄霑称“那就不要找月亮了”,客户因此换了广告公司,结果真的有公司愿意为他们免费“找月亮”,结果黄霑在不久之后,听闻这家公司又准备换家广告公司。黄霑自乐,称这是其意料之中,因为广告人开广告公司也是为了赚钱,没有水米进账,谁又肯做?可见,这两次关于黄霑小气的指责皆不作数,黄霑真不“小气”。

他曾佩服“万宝路”香烟广告的制作方,称“驶一文得两文”。但他对“万宝路”香烟的广告导演却不以为然,因为此广告是用金钱堆出,跟技术关系不大——

找个好摄影师,拍他几万尺菲林,正光、侧光、背光,种种角度拍下来;长距、中距、短距、特写、大特写,通通有齐,还愁挑不出四十五尺好菲林来?[7]

他称这样的广告公司实在少有,香港少,世界范围内也少,倘碰到这样的广告公司为你的企业服务,那是相当有福,因为“花一块钱,换来两块钱的效果”,何乐而不为?

除了设备,黄霑并不认为香港缺少广告界的精英。他坦言最喜欢跟香港的摄影师合作。原因无非“机灵”二字——

反应快,灵活敏捷,坐言起行,应变之速,天下再无一地可以与之比较。[8]

黄霑合作过“英、美、法、澳、葡”等地的摄影师,觉其有组织有纪律,要是要他们应变,便统统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了。关键是,香港的摄影师价格也便宜,从性价比上看,当然“物超所值”,甚至可在世界范围内名列前三。其实,香港制作团队的应变能力的确是世界第一,香港电影的制作周期可谓神速,一个星期可以拍摄一部卖座影片,经典之作《东成西就》也不过拍了二十七天。如此神速,水准却不落,用这样的团队来拍广告,当然不差。

3

尽管黄霑常称自己对于林燕妮的了解只有70分,但在广告行业,他们是彼此了解的。对于做老板,林燕妮亦深有体会。她的本性就喜欢竞争,所以做了老板,再难熬的日子也挺了过来,一旦同样是老板的朋友向她诉苦,她很不以为然。现代社会,员工与老板之间的关系渐渐人心不古,纵使老板担心员工的生活但是员工却不去思考老板的困难重重,因此,“分钱大有人在,分忧却没有人了”[9]。但是,作为老板,与员工风雨同舟却是必要的。

林燕妮称,广告行业,通宵是常事,想要按时下班,那就不要染指广告业。开通宵的疲倦绝对不是几杯咖啡能搞定的事情,关键在于一口气。士气高昂,自然气吞万里如虎;气势低落,稳稳地在八小时内悠闲通过,当然气势全无,死气沉沉。试想剪片到凌晨5点,休息片刻便重新上阵,拍片二十几个小时,不论职位高低全员上阵,反倒越玩越有精神。

林燕妮从不摆架子,总是与员工共同劳动,丝毫不在乎自己是不是没有椅子坐,是不是泡了倒茶小妹该泡的咖啡,甚至捡了欧巴桑该收拾的垃圾……如此,跟员工分秒必争,最后众志成城,绝不能因为摆老板的谱而跟员工产生距离,以至于失了地气儿,人心不齐,自然“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最后只能关门大吉,宣告创业失败。

林燕妮如此不“身娇肉贵”[10],自然做得好老板,一声“兄弟们来呀”便众人拾柴火焰高,将“黄与林”经营起来。同时,这个老板也叹,那些绝对不摆架子的“中层员工”,即使现在未能升职,但她心里已经开始暗祝其“前途无量”了。

她对于工作跟娱乐同样倾注全部心血,这跟黄霑相像。我想多半是因为工作得心应手,算是兴趣,兴趣变成了工作,当然不觉忙碌。于是,林燕妮工作的时候便将工作视为挑战,玩乐犯懒的时候,也懒到底,放纵自己一番。创业之初,她的确没有什么空闲时间,在仅有三人的广告公司任客户服务、创作文稿和媒介管理于一身。她在电视台的时候,去国外修了一段时间的广告,也没有什么相关的学历和文凭,但凭借一段时间的电视台宣传加上悟性高,又因为是美女,公关有着天然的优势,于是,她很快如鱼得水。

黄霑虽然没有管理公司的才能,他“不可分类”,但是好在明白一个道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于是,他干脆当甩手掌柜,多给年轻人机会。黄霑称,自己当主事人以来,一般在招聘员工的时候称“我欢迎你抢我的职位”。[11]甚至公开表示,要是有朝一日,青年人策反成功,他定十分兴奋。年轻人定是会犯错的,但错误犯过一次便改正,那就是收获了,倘不冒险,一味求稳,公司也就难以逃脱僵化的命运。甚至在温水中将公司当成一只青蛙就此煮熟,连破产都不知因何,便可悲了。  

[1] 黄霑.《阿叔》.《黄霑文集1·未够不文集》.香港:明窗出版社,2011:207.

[2] 费勇.《林燕妮传奇》.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47.

[3] 黄霑.《只合有野心的人》.《黄霑文集4·广告人告白》.香港:明窗出版社,2008:35.

[4] 黄霑.《表面华美无用》.《黄霑文集4·广告人告白》.香港:明窗出版社,2008:225.

[5] 黄霑.《免费服务?》.《黄霑文集4·广告人告白》.香港:明窗出版社,2008:218.

[6] 黄霑.《想找月亮的客户》.《黄霑文集4·广告人告白》.香港:明窗出版社,2008:219.

[7] 黄霑.《驶一文得两文》.《黄霑文集4·广告人告白》.香港:明窗出版社,2008:227.

[8] 黄霑.《还数香港》.《黄霑文集4·广告人告白》.香港:明窗出版社,2008:31.

[9] 林燕妮.《时代不同》.《林燕妮香水散文系列·死在昨日》.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129.

[10] 林燕妮.《士气》.《林燕妮香水散文系列·死在昨日》.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130.

[11] 黄霑.《多给青年人机会》.《黄霑文集4·广告人告白》.香港:明窗出版社,2008:55.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