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1节 打击朋党,不仅是政治账,更是经济账

在中国历史上,朋党是一个别具特色的文化概念,甚至可以说朋党是和中国封建政治相伴相生的,有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都和朋党有着密切联系,比如历史上的党锢之祸、牛李党争、元祐更化等。按照《辞海》的解释,朋党是指一些人为自私的目的而互相勾结,朋比为奸。后来泛指士大夫结党,即结成利益集团朋和党。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很显然,朋党并不是什么好词儿,尤其是在传统儒家文化之中,结党完全不是君子所为, 而是彻头彻尾的小人行径。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曾作过一篇文章,叫作《朋党论》,在这篇文章中,欧阳修阐述了他所理解的朋党是什么样子的。按照欧阳修的观点,朋党自古就有,是一种客观存在,但是朋党的问题必须分而论之,这是因为朋党也是有类别之分的——朋党可分为“小人之朋”和“君子之朋”, “小人之朋”是以共同利益为纽带的,这是“伪朋”,而“君子之朋”则是以志向和志趣为纽带的,也就是同道之人,这是“真朋”,“伪朋”会乱政,而“真朋”则有助于维护政治的稳定。同时,欧阳修还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朋党是否会危害政治,关键要看君主是否能正确区分和对待 “伪朋”和“真朋”,如果皇帝能“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那么天下就会大治!

但雍正对欧阳修的观点嗤之以鼻, 他将欧阳修的 《朋党论》 斥为 “邪说” 。在雍正看来,欧阳修的观点完全是乌托邦式的,过于理想,他根本不懂社会现实,只会纸上谈兵。雍正自认为自己在藩邸时期已经对朋党有了非常深切的认识,是真正立足于社会现实的,基于这种深刻认识,他认定,凡有朋党,就必然有利益集团, 有利益集团就必然会阻挠国家政策法令的推行,危害到社会稳定和国家统治,根本不存在“伪朋”和“真朋”之分。

所以,雍正于雍正二年(1724 年)七月,颁布了《御制朋党论》,一方面是为了反驳欧阳修《朋党论》中的观点,另一方面也拉开了雍正皇帝打击朋党的序幕。

在这篇文章中,雍正对朋党进行了言辞激烈的抨击。他说:“今之好为朋党者、不过冀其攀援扶植缓急可恃。而不知其无益也。徒自逆天悖义、以陷于诛绝之罪。亦甚可悯矣。朕愿满汉文武大小诸臣、合为一心。共竭忠悃。与君同其好恶之公。 恪遵大易论语之明训。 而尽去其朋比党援之积习。 ”

由此可见,雍正对朋党的深恶痛绝,以及打击朋党的决心。另外,雍正还在文章中现身说法,并说了这样的一番话:“朕在藩邸时,坦易光明,不树私恩小惠,与满汉臣工、素无交与。有欲往来门下者,

严加拒绝。圣祖鉴朕居心行事,公正无私,故令缵承大统。”意思是说,自己在藩邸时,行为光明磊落,从来都没有招引过门客党人,从不结交满汉臣工,因此,先帝康熙才会青睐于自己,并让自己继承大统。雍正是想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做例子,告诫各级官员不要结党营私。

雍正也知道,和巨大的现实利益相比,自己这样的空洞说教是全无意义的。所以下一步,他就要开始打击朋党了。而要打击朋党,就要先了解雍正初期朋党的情况。我们都知道,几乎历朝历代都有朋党,而这些朋党的前身多是从功臣集团演变来的——打天下时,自己跟随先帝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等到王朝建立,封侯拜相,享受荣华富贵,即使自己死了,自己的功劳也能让自己的后代吃好几辈子,这些人往往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而结成利益集团,进而发展成朋党。这是历朝历代都存在的朋党。

在雍正朝,功臣集团有两个代表,一个是以年羹尧为首的利益集团,一个是以隆科多为首的利益集团。

当然,雍正朝的朋党远不止这两个,这是因为这一时期的朋党,不仅仅是功臣集团,还有康熙朝太子之争遗留下来的问题——以胤禩为首的势力集团依然存在。虽然在夺位之战中,胤禩没有夺得大位,但他心里不服,再加上旧党的拥护,他们势必要继续和雍正对抗到底。

而且,朋党之所以集结为朋党,必然是有某种共同利益的,是这种共同利益将他们捆绑到一起,这就为经济腐败提供了温床。事实上,无论是什么样的政治诉求或政治目的,为了达到目的,必然会在经济上大做文章。

比如,胤禩为了让自己的亲信担任要职,便大肆纳捐、行贿,这就是朋党背后的经济腐败问题。

当然,这还是朋党的基础性危害,当朋党的势力达到一定规模之后,他们通过贪污受贿,不仅能够聚集巨大的社会财富,还能聚集谋取私利的权力,而这必然会对皇权构成极大威胁。

而这对于一国之君雍正而言,显然是不能容忍,也是不可容忍的。尽管胤禩是他的兄弟,尽管年羹尧是他一手栽培出来的大将,尽管隆科多是他的心腹,但当他们触犯了皇权,影响到雍正的吏治改革时,雍正还是义无反顾地出手了。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