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2节 第二章

个性决定命运,这话一点不错。

丹麦小伙子辛德贝格去江南水泥厂,完全是他的性格使然。

在他去江南水泥厂之前,曾有过一段非同寻常的经历。正是这段经历,使他亲眼目睹了被军国主义鼓噪下的日军如何集体丧失理智,丧失人性,陷入一种人类罕见的疯狂当中!

1937年8月19日,辛德贝格从美国度假回到上海,“淞沪大战”正酣,他所在的公司关闭了。失业的他,参加了上海租借议事会招募的万国商团,当了一个月的“兵”,其任务就是将散落在各处的死难者残肢断体搜集起来,运到一起等待处理。

1937年9月中旬,辛德贝格在报上看到一则招聘广告,英国《每日电讯报》著名战地记者彭布罗克·史蒂芬斯,刚从西班牙飞抵上海,要招聘一名司机。辛德贝格提交了应聘申请,立刻被录取了。

于是,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在“淞沪大战”最激烈的时刻,人们经常看到一辆崭新的宽大克赖斯勒轿车,车身被喷成了抢眼的乳白色,车盖上画着一面巨幅的英国国旗,日夜穿梭在战火纷飞的前线……

辛德贝格既当司机,又当史蒂芬斯的助手及摄影师,拍了很多照片。这些照片后来都成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辛德贝格拉着史蒂芬斯和一名中国翻译,奔赴前线各路战场采访。路上,经常遇到因日军使用毒气弹和酸弹而大批受伤的中国伤员,其状惨不忍睹。他们尽最大能力把伤员装上汽车,送到红十字会或医院。但是,伤员太多,更多伤员还是躺在炎热的太阳底下,痛苦地呻吟着,等待着来人接他们去医院。很多时候,他们遇到大批中国伤员截住过往车辆,乞求司机送他们去医院。辛德贝格和史蒂芬斯常常忍受着极大的歉意,回绝伤员们的乞求,因为他们要去前线采访。等他们采访归来,他们的汽车里总是塞满了伤员。

辛德贝格对中国士兵发出由衷的赞叹:“中国士兵是非常令人钦佩的,他们勇敢地奔赴前线时,唱着欢快的曲子。他们衣衫褴褛,用竹竿担起负荷。增援部队沿路看到他们受伤的战友,却并没有被吓倒,这些让人同情的场面,似乎更能激励他们继续前进!”

在“淞沪大战”最紧张的时刻,辛德贝格开着大轿车,拉着史蒂芬斯,每天奔波在炮弹呼啸的前钱,冲过颠簸的弹坑,无数次地与死神擦肩而过。他们每天就在炸弹的爆炸声中、在飞机的轰鸣声中工作、吃饭和睡觉。

他们俩配合得很默契,史蒂芬斯亲切地称他“辛德贝儿坏”,说他脑袋聪明、狡猾、鬼点子多,总能带他逃离危险。

听到赞扬,辛德贝格一脸得意的坏笑,骄傲地说:“我从小就鬼点子多,好多孩子都听我的!”

在“淞沪”激战这段时间里,史蒂芬斯向英国《每日电讯报》每天发去全球最新、最快的战况,用生命诠释着一位战地记者的神圣使命。

然而,1937年11月11日,一个被魔鬼诅咒的日子。

那是数天激烈交战之后,一个短暂沉寂的上午。

天空阴暗,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火药味儿。辛德贝格和史蒂芬斯跑到上海法租界五十英尺高的法国电厂水塔的水泥平台上,趴在那里,观察着中国军队撤退和日本军队开进的情况,并进行拍照。

当时,史蒂芬斯趴在一根水泥横梁后面,辛德贝格先是隐蔽在一根水泥柱后面,后来又攀上水塔中间的瞭望塔。

中午时分,双方又展开了激烈交火,日军机枪猛烈扫射,一颗子弹突然击中了史蒂芬斯……

辛德贝格趴在水泥柱横梁上无法下来,一次次地询问史蒂芬斯:“怎么样?还好吗?”

开始,还能听到战友微弱的回答,渐渐地,没了声音,一股鲜血从史蒂芬斯的前额上流下来,顺着他苍白的手臂不断地滴落下去。

当日军停止射击之后,辛德贝格急忙跑到史蒂芬斯面前,却发现,满脸是血的战友已经停止了呼吸。

就这样,日军罪恶的子弹夺去了一位伟大记者的生命。

11月14日下午,辛德贝格怀着悲痛的心情,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史蒂芬斯的葬礼。他成了众多媒体关注的人物,记者们纷纷前来采访他。

事后,辛德贝格来到战友牺牲的地方,拍了一张照片。照片上的弹痕清晰可见,只见他紧蹙眉头,冷风吹起了他的满头卷发。

失去了战友,辛德贝格很难过,他觉得这是他有生以来,过得最有意义的一段时光。

在这段时间里,他目睹了太多的死亡,也目睹了太多的残暴与罪恶!目睹了那些见人就鞠躬的“谦谦”君子如何变成了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如何变成了见到女人就强暴的禽兽!目睹了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惨死在日军的炸弹及屠刀下,尸体堆得像小山似的,有两三米高……

辛德贝格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并不能将眼前的暴行上升到多么高深的理论,但他从小就受丹麦伟大思想家格朗德维格的影响:一个人热爱和忠于自己的国家,但是,在这种爱与忠诚之上,还有一种更高的人类之爱,即对人类的忠诚及对人类命运的关怀!

正是这种纯朴的正义感,决定着他后来的行动。

记者的死,让丹麦小伙子又失业了。

他不记得这是第几次失业了。可他不想离开中国,战友的遇难,残酷的战争,都不能吓倒他,反而使他经历了死亡的洗礼,变得越发坚强,越发无所畏惧了。

于是,他来到丹麦驻上海总领事馆,请求领事帮他介绍工作。

这时,江南水泥公司董事会向驻上海丹麦史密芝公司总部发来函电,请求丹麦史密芝公司派出得力人员,以债权人身份入驻江南水泥厂。史密芝公司向丹麦领事馆打来报告,请求领事馆派人去南京江南水泥厂。

正巧,辛德贝格来找工作。

领事问他:愿不愿意去战区的南京江南水泥厂工作,工资不菲。

辛德贝格立刻同意了。

于是,丹麦史密芝公司给辛德贝格出具派驻江南水泥厂的证明,并要求辛德贝格向领事馆立下一份“生死状”。

“生死状”这样写道:

上海,丹麦王国领事馆:

我特此同意志愿前往南京附近的栖霞山江南水泥厂,战时停留期间,风险自担,假使我负伤、伤残或死亡,不对FL史密芝公司或任何其他方面附带任何要求。

直到我完成这项工作,返回上海的时候,我将收到月薪一百英镑的酬金。

假使我死亡,这钱通过丹麦总领事馆支付给我的双亲,父母各半,他们的地址是:

卡伦·玛丽·辛德贝格夫人,Sct.pauls plads 11,胡奥斯。

约翰·N辛德贝格先生,霍尔斯坦斯加德,奥泽,日德兰。

1937年12月1日

签“生死状”这天,是1937年12月1日。

12月1日,正是日军以大陆第七号、第八号命令,下达命令进攻南京的日子:“华中方面军司令须与海军协同,攻占敌国首都南京!”

写到这里,我不禁在想:辛德贝格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跑到南京江南水泥厂去工作?他来中国的时间不长,不存在对中国人怀有报恩思想。那么,他到底出于什么目的?是为了不菲的工资,还是他爱冒险的性格使然?

的确,水泥厂董事会聘请卡尔·昆德和辛德贝格的月薪很高,一百英镑,是常务董事陈范有月薪的2.5倍;高级职员的14.29倍;一般技工的五十倍,普通工人的一百倍。

但是,当看到辛德贝格写给家人及朋友的信,看到他后来的所作所为,我们发现,他去江南水泥厂并不完全是为了钱。

他在给丹麦家人的信中写道:

从丹麦引进设备的一家水泥厂正好在战区,我已经被派到那里,去升起丹麦国旗。这是非常危险的,但假如我能做成,是值得去冒险的。

他在给丹麦家乡童年好友的信中写道:

你难以想象,这里到处血流成河……所有的村庄都被烧毁了,所有的牲畜和家禽都被掳走了。举目四望,看到的是农民和中国士兵的尸体,以及啃噬着尸体的饿犬和野兽。偶尔能碰上一两个幸存下来的老人或妇女,他们在为寻找一点果腹的东西而孤独地流浪。

8月份以来,我每天都无法避免地亲身经历着战争的恐怖。血,血,到处都是血!

厂里收容了六千名中国农民,包括妇女和儿童。他们失去了一切,几乎是一些赤贫的人。他们有的寄身于厂房的屋檐下,有的住在自己用稻草搭建的小窝棚里。我们的国旗保护着他们。但问题是没有足够的食品,只有上帝才知道,这些可怜的人是如何苦熬度日的。等春天到来的时候,他们甚至无法耕种,因为所有的牲畜都被日本兵宰杀吃肉了。春播的种子到时也肯定没有……绝大部分粮食和家禽都被日本兵抢去了。

从这些信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满怀悲悯情怀的正义青年所发出的内心告白。

此刻,我似乎触摸到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灵魂……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