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3节 第三章

1937年11月27日,辛德贝格立下生死状的四天前,卡尔·昆德和日语翻译颜景和及启新公司总技师王涛等人,也冒着生命危险,从唐山出发,奔赴上海。

昆德从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那里,也拿到一把尚方宝剑——

通行证明:

查本国侨民昆德,奉派前往南京附近江南水泥厂驻守,以便保护上海德商在该厂之利益。合行给照证明,须至执照者。

大德国大使馆

1937年12月7日

于是,就在南京沦陷前夕,敌机不断轰炸,南京市民纷纷外逃的12月初,昆德、辛德贝格、英语翻译李玉麟、日语翻译颜景和等人,肩负着水泥公司所托付的重大使命,历尽艰险,来到了南京栖霞山江南水泥厂。

昆德和辛德贝格,两个来自不同国家的外国人,一个三十四岁,一个二十六岁;一个是古板、冷漠、办事认真的博士;一个是活泼外向、爱打抱不平、爱打架的闯荡青年。

他们带着不同的个性,走进了江南水泥厂,走进了那段残酷而血腥的历史……

这时的水泥厂,按照董事会决议,大部分职工和领导都已撤离,只留下一小部分护厂人员。

到厂之后,他们按照公司董事会决议,立刻行动起来,连夜请裁缝制作了德国和丹麦国旗,并将两面超大型的德、丹国旗插在厂区;在工厂门口树起“德丹国合营江南水泥厂”的牌子;并用石灰、木炭黑白两种颜色,在厂区地面上,铺出一面巨大的德国国旗;辛德贝格让人在厂房屋顶,用油漆涂上一面1350平方米的巨型丹麦国旗;同时组织配枪的护厂队员,日夜在厂区巡逻。

这一系列的措施的确很奏效,在日机大轰炸期间,只有一枚炸弹落到厂区的大窑附近,并没有造成太大损失。

辛德贝格在写给童年朋友的信中,不无骄傲地说:

我在厂里升起了中国最大的一面丹麦国旗。此外,我还让人在厂房的屋顶上,用油漆刷了一面约1350平方米大的巨型丹麦国旗。这样在空中就能清楚地看到。我想肯定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面丹麦国旗!

1938年3月6日,丹麦的《奥胡斯教区时报》以《奥胡斯人在东方:最大的丹麦国旗飘扬在中国南京》为题,发表了辛德贝格的来信。

12月9日,栖霞山沦陷。

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并对南京同胞展开了六周的大屠杀……

南京变成了横尸遍野、血流成河的人间地狱!

从12月初开始,大批从沪宁沿线和南京逃脱出来的难民,纷纷逃进栖霞寺和江南水泥厂。

在难民中,有许多国民党军队溃败下来的官兵,国民党高级将领廖耀湘就藏在其中。12月13日,溃败后的廖耀湘脱下军装,穿上便装,躲进一户人家的稻草里,听说栖霞寺开设了难民所,便逃进了栖霞寺。栖霞寺的监院寂然法师,是一位有着大智大勇的爱国僧人,保护了大批难民,帮助许多混在难民中的官兵脱险。一周之后,廖耀湘趁夜色乘船,偷偷地驶向对岸,逃离了南京。

此刻,无论是昆德和辛德贝格,还是水泥厂的中方领导及职工,对逃难来的中国同胞,都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将大批难民安排在工人宿舍、施工的工棚里;让官兵们脱掉军装,换上百姓衣服,混杂在难民当中,以防日军前来搜查。

占地两千四百亩的江南水泥厂,厂区十分广阔。厂内生产区占地不大,有护厂河为屏障,难民和其他人无法入内。生产区外却能容纳许多难民,是南京最大的难民收容地。

但是,难民越聚越多,宿舍和工棚装不下,只好让难民用芦苇、稻草及油毡纸搭起草棚,大批难民蜗居在既冷又潮湿的草棚里,艰难度日,冬雨天,其状更是惨不忍睹。

留守组领导考虑,难民太多,成员复杂,为了防止发生火灾或其他事件,就将难民分成若干小组,选出十二名代表,由十二名代表实行连环保,对难民营进行统一管理,派人日夜巡逻。而且,厂里负责人每天日夜视察,以防发生不测,并按照真实情况,向难民发放救济粮。

其间,日军经常跑来骚扰,有时一天来好多次,来抓中国官兵,抢东西,找花姑娘!

每当日军前来骚扰,站岗人员就急忙跑去向昆德和辛德贝格报告,二人急忙挺身而出,向日军亮出自己的身份,并郑重声明:“这里是德国和丹麦合资经营的工厂,不是中国人的企业,希望各位长官明白!”

一见到外国人,日本兵只好扫兴地离去。

一天,一名工人慌慌张张地跑来向昆德报告:“不好了!一个叫夏毓华的职工在外面被日军抓走了!日军逼迫他去干苦力,请昆德先生快去救救他吧!”

昆德急忙开车,前去与日军交涉,称被抓走的四个人是他手下职工,请日方立刻放人!日军碍于德国人的情面,不得不放人。其实四个人当中,有的并不是本厂职工,而是附近的山民。

有一次,几个日本兵闯进难民区来找女人,辛德贝格闻讯,急忙拎起双筒猎枪跑出去,日本兵一见外国人端着猎枪跑来,吓得转身就跑。

为了保护难民不受伤害,厂方留守人员不得不对来犯日军进行好吃好喝好招待,让他们酒足饭饱之后手下留情。

昆德和辛德贝格各有分工。

昆德守在厂里,负责处理厂里的事务。辛德贝格对南京城区熟悉,又有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负责跑市区,并且与国际委员会主席拉贝先生接上头。拉贝在日记里多次赞扬他,还将一辆福特汽车借给了他。

辛德贝格给拉贝打借条:“我保证不对这辆汽车造成任何损伤,负责它的安全归还。”时间是1937年12月21日。

辛德贝格有了福特汽车,进城就更方便了,为南京国际委员会,为难民,干了很多事情。

辛德贝格驾驶着福特汽车,送伤员进城去医院,给食品极其缺乏的国际委员会送去粮食、禽类和蔬菜。拉贝每次见他送来几只鸡、一头猪或者百十个鸡蛋,总会热烈地拥抱他,称他是上帝,称他给国际委员送来了救命的食品!

辛德贝格还驾车拉着南京红十字会主席、美国牧师约翰·马吉,到栖霞山地区考察,秘密拍摄日军暴行的电影……这部电影胶片是日寇在中国暴行所留下的唯一一部动态记录,为世界留下了一部极其珍贵的影视资料。

在大量素材中,我还听到这样一则故事:

据说,1937年12月23日,辛德贝格从自备电源的收音机里,听到一则消息,日军飞机可能要轰炸英国军舰。他担心停泊在南京下关的英轮“蜜蜂”号舰艇被炸。因为十天前,12月12日,载有美国外交使团和社团人员的美国“帕奈”号炮艇就被日机轰炸了,死伤数人。辛德贝格很着急,想通知“蜜蜂”号舰艇,又没有通讯设备。于是,就让人在他后背上,画上一幅醒目的丹麦国旗,跳进冰冷的江水中,游过江去给“蜜蜂”号舰艇报信,让它赶快离开下关!从而避免了一场舰毁人亡的灾难。

我不知这故事是真是假,但就辛德贝格的性格来讲,完全可能是真的。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