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1节 无那尘缘

爸爸离去的那个清晨,依着妈妈的嘱托,我给她打去电话。我说,妈妈,爸爸走了,你再来最后送别爸爸一下,看看我们给他穿戴得合不合您的心意。

妈妈在赶来医院的路上,这即是她最后一次走向爸爸了。妈妈第一次走向爸爸,是在她出嫁的那一天。妈妈是新学生,爸爸是新青年,他们的婚礼是新式婚礼,没有吹鼓班子,没有花轿红盖头,没有一切烦琐的旧教礼法,只有一辆爸爸从同事那里借来的自行车。

那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阳光明媚,春风和煦。自行车停在妈妈家的大门外,爸爸走到屋里,牵住了妈妈的手。妈妈用另一只手揽着蓝花儿小包袱,跟着爸爸走到院子里来。她脖子里围着爸爸送给她的粉方格头巾,两根油亮的长辫在腰间一摆一摆。爸爸骄傲地一路骑出村外,车铃声洒满了乡间的小路。妈妈羞涩得藏在爸爸身后,微微低着晕红的脸庞。

妈妈抱怨说,爸爸有些骗婚的嫌疑。在媒人嘴里讲到的自车自牛大砖房,那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事。车和牛都是亲戚家的,专门借来给媒人看,大砖房倒是有些影子,只在胡同里那面挂上了薄薄的一层陡砖。妈妈是没落的大家闺秀,本来也没打算嫁入豪门,可是那样穷困潦倒的生活实在出乎她的预料。

院子里站着几位帮忙的亲戚,她的婆婆正在里外忙活,新娘子进了门只看到一张用坯头垫脚的斜腿桌子,上面摆着两个瓦盆,一个里面是昨天发好的绿豆芽,一个里面是今天在地里挑来的青青菜。

妈妈做梦也没想到,大姑姐抱着个不满一周的小孩子走上前来,竟然让怀里的孩子跟新娘子叫妈妈——两盘简陋的盐拌小菜,一个逝妻留下的婴孩儿,这就是爸爸给予妈妈的新式婚礼。

妈妈小爸爸五岁,又是爸爸教过的学生,她原以为会得到爸爸更多的照顾和疼爱。可是贫苦的家庭骤然间打破了她的梦境,为了孝敬奶奶,为了抚育儿女,她不得不远离爸爸辞职回家。春天种麦,秋天割谷,一年四季,妈妈拖着羸弱的身体在田间劳作奔波,就像是一株庄稼,她把生命的根一辈子深深地扎进了泥土里。

就算是爸爸妈妈离开了,妈妈的心还是时刻牵挂在爸爸身上。那些年月政治运动五花八门,纷纭而至,校园知识分子聚集,又是运动的重灾区。爸爸天生性格耿直,尤其在领导面前从来都是宁折不弯的脾气。因此每当听到政治运动一来,妈妈对爸爸就是一百个担心。

村里有两名爸爸的学生,每到学生放假还家的日子,妈妈提前计算好,把农活做到前头,早早地等到学生家里去。其中有个学生是爸爸非常器重的一个,他的家里很穷,爸爸在学校不少周济他。可是当爸爸被学生关进单间之后,妈妈再去他家了解情况时,却被他赶了出来。妈妈流着眼泪往家走,她从学生的转变中看到了炎凉的世态与不古的人心,由此更增添了为爸爸的忧虑。

妈妈又赶去另一位学生家,这学生很好,没有与爸爸划清界限。他安慰妈妈说,别担心,婶子,俺叔他对学生是真心好,学生们不会难为他,你放心吧,有我呢,有什么事我都不瞒你,跟你说。这名学生还真是说到做到,每半个月主动回家来向妈妈报告一次爸爸在学校的情况。

妈妈从奶奶的细粮里省出两个馒头来犒劳他,那份犒劳里面更多的是知道爸爸平安后的慰藉。半个世纪过去了,妈妈依旧记着这件事,不时提起来还在感念这名学生的好。

妈妈对爸爸的疼爱已远远超出了夫妻的范畴。每次爸爸回家来,妈妈都不忍心早早叫醒他,而是一个人悄悄起身到井上挑水,遇到乡亲们笑话还要替爸爸打着掩护。放下水桶扁担,手不识闲地烧火做饭,归置院落。直到整个堂屋弥漫出细细的粥香,爸爸才会像个贪吃的孩子,打着哈欠伸着懒腰从里屋踱出来。

爸爸从不下地,在妈妈的保护之下,他的鞋子从鞋底到鞋帮儿都是那么干净无比,浑身上下透露出城里人的文化气息。爸爸写得一手好毛笔字,每每进到腊月,妈妈都会早早地预备下大摞大摞的红纸,因为她知道,爸爸要为半个村子的乡亲们写春联送对子。爸爸骄傲地泼墨挥毫,妈妈就恭敬地站在一旁,满眼里欣赏着爸爸的神情和姿势,那一份欢喜和崇敬表明她在心理上还是爸爸的学生。

爸爸写完一副,她就托在手上送到等在门口的乡亲们面前,脚下踩着云步,像一只欢乐的云雀在院子里来回奔波。爸爸总会把“书香源远”“耕读传家”这样的词语留给自家,妈妈带着我们贴春联时,回回都会讲明“书香”里面包含她,“耕读”更是单单指她,仿佛那是爸爸专门写给她的颂歌,是向她表达爱和感谢的暗语。

爸爸在第一次心脏病发作的时候,正是他事业的上升期。如果爸爸坚持不离开岗位,他可能会谋到更好的职薪。可是妈妈根本不在乎这些,在她心目中,爸爸的健康最重要。是她苦口婆心地劝说爸爸办了离休手续,并手把手地教爸爸在小院里莳花弄草。

夏天里,西番莲大朵大朵地开放,在爸爸看来,像是在门口堆出了灿烂的云霞。晚风中,南窗下盛开着一簇簇夜来香,妈妈陪着爸爸坐在星光下,手上缓缓地摇着蒲扇,与爸爸细数着早年乡间的陈情往事。妈妈就这样不动声色地说着做着,让爸爸那颗拼争的心平静下来,那颗躁动的心安顿下来,那颗漂泊的心缓缓靠岸皈依,平稳地渡过了心理和病理的危险期。

妈妈是爸爸的天使,她降临凡间的使命只是为了护佑爸爸和他的七个孩子。在爸爸生命的最后,仿佛心灵感应一般,妈妈也是心衰不止。可是她每天都要从病榻上勉强支撑,挣扎着为爸爸准备寿衣。从贴身的汗衫衬裤,到爸爸钟爱的呢子风衣,只有妈妈最懂得爸爸的心思。

每到深夜,我都劝妈妈回家歇息,看到爸爸对她点头,她才会一步三顾地离开,在病室门外久久徘徊。妈妈告诫我们,不要在爸爸面前哭泣,这样爸爸走时才会心安。我们也同妈妈一样,彼此装出坚强的样子。我知道,每当妈妈独自一人回到空荡荡的家里,她必会暗暗饮泣,垂泪到天明……

爸爸安静地睡在那里,耐心地等着妈妈。妈妈来了,俯身到爸爸的床前,正正帽子,抻抻裤脚,为爸爸把穿戴齐整一遍,就如同年轻时送别爸爸返城上班。最后妈妈把脸紧紧地贴在爸爸的脸上,在爸爸耳边温柔絮语,嘴唇又轻轻地吻上了爸爸的额头。

那一时,那一刻,妈妈在心中重新走过了万水千山,曾经的千辛万苦千难万险,都有爸爸在她的身边。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长如玦。尘缘无奈啊,今生这一吻别去,爱的人再无归期。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