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4节 第四章

  
  北京承受着巨大的政治压力。《北京日报》社社长也时刻关注着姚文元那篇“大作”,曾两度打电话给上海《文汇报》的熟人,探问此文的背景,也曾两度打电话给彭真,请示是否在《北京日报》上转载此文。彭真说,《北京日报》不必转载,除了《人民日报》的重要社论各地报纸必须转载外,像上海《文汇报》上的文章没有必要转载。
  
  可是压力一天比一天大。如江青后来所说:“我们组织的文章在上海登了以后,北京居然可以十九天保持沉默不给登。后来主席生了气,说出小册子。小册子出来,北京也敢顶风不给发行。”
  
  彭真知道毛泽东“生了气”,知道《解放军报》准备转载,不得不给《北京日报》领导去电话,指示转载。11月29日、30日,《北京日报》和《人民日报》才先后被迫转载,但都分别加上了彭真和周恩来定稿的按语。
  
  按语特别强调了毛泽东同志一贯倡导的“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有不同意见应该展开讨论。对海瑞和《海瑞罢官》的评价,实际上牵涉到如何对待历史人物和历史剧问题,我们的方针是:“既容许批评的自由,也容许反批评的自由;对于错误的意见,我们也采取要说理的方法,实事求是,以理服人。”两个按语目的都很明确:对待《海瑞罢官》的问题属学术问题,应当贯彻“百家争鸣”方针。
  
  12月29日,吴晗迫于形势压力,写了《关于〈海瑞罢官〉的自我批评》一文,登于《北京日报》。他对学术批评表示欢迎,并开列了一个近年来研究海瑞的时间表,以此说明自己研究海瑞并非有影射庐山会议之意。并在一些问题上,违心地承认了错误。
  
  这时毛泽东离京南行,他先到山东,又去安徽、江苏,于11月19日抵达上海。
  
  毛泽东一路视察,一路提醒人们警惕修正主义。
  
  12月8日至15日,毛泽东在上海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此后,毛泽东下榻于杭州。12月21日上午,毛泽东在杭州召见陈伯达、艾思奇、胡绳、关锋、田家英等作了长谈。毛泽东在长谈中,谈及了12月8日戚本禹在《红旗》杂志上发表的批判翦伯赞、吴晗的文章《为革命而研究历史》(文中没点名),也说及了姚文元的文章。毛泽东的原话是:“戚本禹的文章很好,我看了三遍,缺点是没有点名。姚文元的文章也很好,点了名,对戏剧界、史学界、哲学界震动很大,但是没有打中要害。要害是‘罢官’。嘉靖皇帝罢了海瑞的官,1959年我们罢了彭德怀的官。彭德怀也是‘海瑞’。庐山会议是讨论工作的,原来打算开半个月,会议快结束了,彭德怀跳出来。他说:你们在延安骂了我四十天的娘,我骂你们二十天的娘还不行!他就是要骂娘的。”
  
  江青得知毛泽东说了这么一段肯定姚文元文章的话,欢欣鼓舞,令速整理毛泽东谈话记录。艾思奇和关锋花了一通宵,写出《毛主席1965年12月21日同陈伯达等同志的谈话纪要》。交给田家英后,田家英删去了毛泽东以上的那段话。这一《谈话纪要》于1966年1月9日经彭真批发印出。江青见少了她最感兴趣的那段话,追查责任者。田家英因此被安上“篡改毛主席谈话纪要”的罪名,直到在中南海自杀身亡。
  
  戚本禹听到毛泽东的赞语,难抑兴奋之情,于1966年1月15日赶写出《〈海瑞骂皇帝〉和〈海瑞罢官〉的反动实质》一文,跟姚文元形成南呼北应之势。这样,江青在北京也有了“笔杆子”。
  
  与戚本禹几乎同时,关锋也赶写了《〈海瑞骂皇帝〉和〈海瑞罢官〉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一文。但是这两篇文章运气似乎没有姚文元的文章顺利,被中宣部压下。原因在于北京市长彭真,他作为1964年成立的文化革命小组组长,召集小组成员开会,拟定《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即“二月提纲”)。其主旨就是试图就这场学术批判运动的性质、方针、要求等方面对已经出现的极左倾向加以适当的约束,把运动置于党的领导下和学术讨论的范围内,不赞成把它变为严重的政治批判。
  
  该提纲经过在京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传阅讨论,并向在武汉的毛泽东汇报后,于2月12日由中共中央转发到全党。根据这个提纲精神,中央宣传部理直气壮地将关锋、戚本禹送来的批判《海瑞罢官》的文章拒之门外。
  
  戚本禹几次打电话给许立群,询问他的“攻要害”文章何时可发表。许立群的答复很干脆:“‘攻要害’的文章不止你一篇,别人还有,现在都不能发表。”
  
  后来他们越过许立群,把两篇文章的清样直送彭真。彭真让秘书给他们打电话:“彭真同志工作很忙,最近要下乡,没有时间看文章!”
  
  直至两个多月后,彭真受到批判,戚本禹的“攻要害”的文章才于4月2日由《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同时发表。
  
  江青等人靠林彪支持,阴谋升级。毛泽东谈话后,中央书记处停止彭真的工作。吴晗所受迫害升级,一家四口丧失三条人命
  
  “二月提纲”的下发并没有使事情结束,张春桥和江青坚持认为吴晗“研究海瑞,有一味药方极为重要,那就是骂皇帝的问题”。他们要从这里打开缺口。
  
  江青看到对《海瑞罢官》的批判受到北京市委的抵制,便在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林彪身上动脑筋。
  
  林彪果然全力支持江青!
  
  有了军队重要人物的撑腰,江青气壮了。1966年2月2日到20日,她在上海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从会后整理的纪要看,座谈会全盘否定建国以来党领导的文艺工作的巨大成就,诬蔑建国以来文艺界是被一条“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专了我们的政”,号召要“坚持进行一场文化战线上的社会主义大革命”。
  
  这个座谈会纪要经过毛泽东三次审阅修改后,由他建议以中央军委名义报送中央批准,于4月10日转发全党。这个纪要提出的严重的政治责难已经不再是针对文艺界领导人的,而且是对着一些中央领导人的,包括彭真在内的北京市委。它批判了《二月提纲》,使彭真、陆定一的倒台已成定局。
  
  有了毛泽东的批示,林彪、江青便把斗争的矛头直接对准包括吴晗在内的“三家村”,批判对象指向中共北京市委书记邓拓、统战部长廖沫沙,并且盗用工农兵的名义,声嘶力竭地叫嚷要揪“三家村”的“后台”。
  
  毛泽东又连续找康生、江青、张春桥等人谈话,严厉指责“二月提纲”混淆阶级界限,不分是非,是错误的;中宣部是阎王殿,要打倒阎王,解放小鬼;中宣部和北京市委包庇坏人,压制左派,不准革命;如果再包庇坏人,中宣部、北京市委和文化革命小组要解散。毛泽东说:“我历来主张,凡中央机关做坏事,我就号召地方造反,向中央进攻。”
  
  毛泽东谈话后,中央书记处于4月份停止彭真工作。自然,吴晗所受的迫害也升级了。1966年4月,关锋、戚本禹两篇被中宣部和彭真拒绝的“攻要害”文章得以见“天日”。这是比姚文元定调还要高的文章,一篇是戚本禹的《〈海瑞骂皇帝〉和〈海瑞罢官〉的反动实质》;另一篇是关锋、林杰的《〈海瑞骂皇帝〉和〈海瑞罢官〉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两株大毒草》。
  
  戚本禹的文章,那逻辑颇为奇妙:他引用列宁的话,“知识分子的特点就是敏感”。戚本禹认为,吴晗正是依照“自己特殊的阶级敏感性”,“预知”了庐山会议,所以“提前”写了为彭德怀“翻案”的《海瑞罢官》。这两篇文章比起姚文元的更明目张胆,阴险毒辣,为吴晗定下了与彭德怀罢官一样的罪。其实,揪住吴晗不放的真正意图在于,通过批判吴晗,揭出“三家村”,通过“三家村”,揭出“彭罗杨陆”,再通过“彭罗杨陆”,揭出“中共党内最大的走资派刘少奇”。
  
  为了达到这个阴险的目的,吴晗便平白无故地遭受打击迫害,成了“文化大革命”开场祭旗的牺牲品。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