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2节 倒霉狐狸的下场:我一定要吃到

所谓行动者,是对问题不多做思考,按照某种固定模式进行行动的狐狸。行动者的下场都不是很好,有五只可怜的狐狸被分在了这个小组。

第一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读过许多励志类图书,是一位有志青年。它发现自己摘不着葡萄之后并没有气馁,它想:事在人为,只要努力,迟早能够得到葡萄。“有志者事竟成”的信念支撑着它,可是没想到事与愿违,它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地跳,不仅没有出现奇迹,反而跳得愈来愈低,最后体力耗尽,累死在了葡萄架下。

这种英勇无畏的行动者,我叫他“勇者”。他的行为,我称为“固执”,即不断重复某种无效的行为,如同心理学上的强迫症。坚定不移的志向固然令人敬佩,不过,成功是不是真的能如此实现呢?

相较第一个勇者,第二只狐狸似乎聪明一些。从远处看过去,它想葡萄架不算高呀,可以试一试。来到葡萄架下,它一看到葡萄架比远处看的时候高多了,还试什么呀?它想:你这个坏葡萄,害我白高兴一场,吃不到你,我也要出出这口气。于是,它对着葡萄破口大骂,然后不断撕咬自己能够咬得到的藤。不料它的骂声太大,惊醒了正在睡午觉的果园主人,果园主人拿起一把铁锹,走到它身后把它打死了。

这种采用破坏性行为的行动者,我叫他“暴徒”。他的行为,我称为“攻击”,如同心理学上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采取破坏性行为,虽然发泄了一时的愤怒,终究是为社会所不容的。

第三只狐狸看起来不像前两只那么强壮,有点弱不禁风,是个话不多说但想法不少的知识青年。它来到了葡萄架下,尝试几次跳起来去抓葡萄都没有成功。它想:好吧!这不是我的东西,不去想它吧!不行啊,葡萄真大,颜色真鲜艳啊,我忘不了它!喝酒,一醉解千愁吧!不行,还是忘不了!什么,听说其他组的狐狸吃到葡萄了?凭什么啊!这世界真是不公平,算了,我不活了,以死明志!啊,葡萄,下辈子我一定要吃到你……

于是,这只狐狸怀着类似黛玉临终前的怨念,一头撞死在葡萄架下。

这种忧愤而死却死不瞑目的行动者,我称他为愤怒的青年。他代表了生活中常见的“不患无,患不均”的心理。公平、公正固然重要,现实却往往不一定能保证公平。在这种前提下,与别人比较的时候,可能会忽视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而采取不理性的行动。

第四只狐狸是第三只狐狸的同窗好友,也是个知识青年。它来到了葡萄架下,试了一试,失败后,它既没有继续尝试,也没有破口大骂,而是发出了感叹:唉,美好的事物有时候总是离我们那么远,既然如此,强求也无益,不如保持这段距离,让自己留有一点美好的梦,不是也很好吗?从此,它不再执着于葡萄,反而诗兴大发,写了本名为《遥远的葡萄》的诗集。

这种将物欲转变为艺术创作动力的行动者,我叫他为“诗人”。他的行为类似心理学上的“置换作用”,即用一种精神宣泄去代替另一种精神宣泄。这算是行动者中少有的好结局。

行动组的最后一只狐狸比较特别。它发现想吃葡萄的愿望不能实现后,也没有什么对策,只能傻傻地在葡萄架下发愁。过了一段时间,它感到腹中一阵绞痛,去医院一查,居然患了胃病。它怎么也不明白,自己平时一向很注意饮食卫生,一日三餐也很规律,怎么会患胃病呢?

准确来讲,这只狐狸也许不能算是行动者。它的行动不是出自主观意愿,而是因潜意识而产生的行为,在潜意识中,它将心理上的痛苦转换成身体上的疾病。我把这种行动者称为“病人”。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