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6节 给予孩子内在的价值

在人成长的过程中,对其性格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幼年时期父母的态度和处事方式。当孩子长大后,他所经历的事情和所受到的伤害,皆由自己的性格造成。所以,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式,会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性格习惯和价值取向。

一位妈妈带着刚满三岁的女儿在外面逛街。走过雪糕店时,女儿拉着妈妈说:“妈妈我想吃雪糕。”于是,妈妈就给女儿买了一只雪糕,女儿很是开心,边走边吃。

当他们路过一家玩具店的时候,女儿一下子看到了自己特别喜欢的小公仔,于是,女儿又对妈妈说:“妈妈,我想要那个玩具。” 妈妈不想给女儿买,就对女儿说:“宝贝乖,那个需要很多钱,妈妈今天没带那么多的钱,今天就不买了,我们下次买好吗?”女儿虽然不太情愿,但还是噘着小嘴跟妈妈一起走了。

过了一会儿妈妈带着女儿来到了一家时装店,妈妈一眼就看中了一件很漂亮的衣服,虽然衣服需要好几百元,远远超过了女儿喜欢的小公仔的价格,可妈妈却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衣服,然后带着女儿回家去了。

故事看似完了,可妈妈的行为对于女儿的影响却远远没有结束。一般来说,孩子在六七岁前的逻辑分析能力还没有发育成熟,所以,他们不会做出妈妈在撒谎的结论。而就是因为他们不会做出妈妈在撒谎的结论,所以才会变得更可怕。我们知道,孩子生来就是爱父母的,因而会对父母所说的话全部接收。但是,如果父母的话和行为前后不一致,就会让他们变得矛盾,当然这种矛盾是在潜意识层面进行的,因为他们认为妈妈说的和做的都是对的,他们就会认为是自己不对,自己有问题。在这个故事中,妈妈没有给女儿买玩具却给自己买了衣服,女儿在潜意识中就会认为:“妈妈的衣服重要过我,妈妈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而我却不可以,这表示我是没有价值的。”据此,女儿就会产生对自己人生最具杀伤力的一个信念——我没有价值,我没有资格,我不值得。当然,这是潜意识给她的感觉,她是说不出来的。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但对于任何人来说,获取“成功”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自信——拥有内在的价值感。在孩子与家长相处的过程中,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在直接影响着孩子,对孩子内在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决定着孩子将来的生活习惯、性格、人格、情感等。因此,为人父母者一定要在孩子生命初期就认识到尊重孩子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密切关注孩子内在的需求,从自身做起,通过正确的言行给予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当然,尊重孩子的内在需求并不就是要满足孩子一切的要求,而是希望家长言行一致,在约束限制孩子的时候,也要以身作则。不要像上文中的妈妈,以没带钱为借口来拒绝孩子的要求,而后却又花钱去为自己买东西,这对孩子价值感的伤害是巨大的。

值得提醒的是,当孩子向父母要一件东西时,家长不应该只是去看物质的外在价值,而是应该静下心来去透视一下孩子内在的感情动态,看一下这件东西是否会给予孩子更好的内在价值,这才是最重要的。

比如,现在的很多玩具因为提供了过多的刺激往往会限制孩子创造力的发展,当孩子因为无聊而想要个新玩具时,家长不妨鼓励他造个木偶剧场或画幅壁画来赋予孩子内在的成就感,这种有创意的活动往往会在给予孩子内心满足的同时,提升孩子的自信和自我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由于社会压力的日益增大,很多为人父母者常会因为工作、生活等原因,把自己的孩子交给老人去带,殊不知,这会让孩子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会觉得是因为自己不够好,所以父母才不要自己。人都是要找自己的亲生父母的,由别人带大的孩子会缺少与父母的亲近感,从而会产生很重的分离感。

轻微的自我价值感低会表现为不自信。比如,我们觉得某人在某一方面表现得很优秀,但当大家推举他出来做他平常很拿手的事情时,他会表现出一种很强烈的不敢担当。甚至有些人会在成功唾手可得(如加薪或升职)时,出现放弃或突然病倒等情况。

一位来上“为人父母”课程的学员,大家觉得她各方面外在条件都很好,但她的婚姻却很不幸。她先生什么都好,就是爱打老婆,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打她,所以她过得很辛苦。朋友劝她说:“你这么好的条件,干脆分开得了。”谁知她却说:“唉,有什么办法呢?也许我命中注定如此吧!以前读书时交往的男朋友就喜欢打人,谁知道现在嫁的人又是这样,也许真的是我命不好吧!”这位朋友就属于典型的自我认为“没有资格享受快乐美好婚姻生活”的人,类似的情况是非常多的。

比如,在很多公司里,会议室的主席位通常都只能是老板坐,每次开会,上面中间那个位置一定是老板的。即使某次开会,老板有事不能出席,大家也都知道老板不在公司,却也没有人会去坐那个位置。这也是很多公司里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是受“我没有资格”信念限制的状况。

这种信念无时无刻不在破坏着人的自我价值,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的成长和提升。当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低时,他也就会感觉别人也同样没有价值;而一个自我价值感高的人,通常会觉得别人跟他一样有价值。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有些人会去随便结束他人的生命、为什么有些人会虐待比自己更弱的人了,因为在他的潜意识中,会认为他人的生命与他的生命一样没有价值。

这种“我没有资格”的限制性信念的典型表现是:没有自我,需要看别人的眼光行事,不敢完全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当别人的意见和自己不一样的时候,无法很直接地拒绝别人。行为决定结果,这种自我价值感低的限制性信念在限制我们行为的同时,也间接决定了我们的结果,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是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并且,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立场不一致,如爸爸打孩子时妈妈袒护或妈妈教训孩子时爸爸袒护等,也会造成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低。

我们知道,对孩子一生都会产生影响的教育,是人格教育。人格教育,在于让孩子学会控制情绪,建立积极的价值观。那么,我们该如何做才能够不让无价值感的信念植入孩子的潜意识中,才能够让孩子的心灵充满安全感,为孩子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呢?

首先,给予孩子应有的尊重。拒绝做孩子的权威,抛掉设计、指挥他们的观念,尊重孩子的内在需求。另外,孩子在六岁以前最好父母亲自带。事实证明,跟着自己父母生活的孩子在身体和心理方面通常都能够获得更加健康的成长。

其次,父母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孩子最善于模仿自己的父母,孩子价值观的形成往往会受到父母价值观的影响和作用。

再次,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可以对孩子价值观的形成起到引导作用。当孩子对于某事耿耿于怀时,要告诉他事情表面背后的真相,让孩子明白父母的苦衷。

最后,关注孩子的言行举止。一旦发现孩子有不正确的价值观时,要给予及时的更正,这是每一位为人父母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总之,父母的价值观以及父母对孩子价值观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异常重要。价值观不仅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行为趋向和心理倾向,甚至能够决定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会走怎样的人生道路。

给予孩子外在的财富不如帮助孩子建立起正确的内在价值观。因为只有具备了积极的内在价值,我们的孩子才能够拥有更强大、更持久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希望我们每一位为人父母者都能够从自身做起,用尊重帮助孩子培养起正确的价值观,有效推动孩子的长远发展。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