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节 第五章
-
这个上午,苏秀让自己在这条虚拟的路上来回走了七八趟,心里的忧愁如影随形。这条路,就是女儿何小悠的放学路——从中山小学到凯旋新村自己的家。
苏秀坐在办公室里,在看电脑上的城市三维地图。
她滚动着鼠标,仿佛投身于地图,从中山小学门口出发,沿着中山南路往前走,到珠江路口,过天桥,沿珠江路向解放中路走,走到中国银行门前,穿过马路,向左走,到了银泰商场,向右拐,经过明丽眼镜店,穿过文慧路,再往前走,前面有一个地下通道……这个上午,苏秀让自己在这条虚拟的路上来回走了七八趟,心里的忧愁如影随形。这条路,就是女儿何小悠的放学路——从中山小学到凯旋新村自己的家。
楼宇、马路、天桥……从起点到终点,如果扎羊角小辫的女儿一个人正走在其间的某个点上,苏秀一定心神不定到无法做别的事了,除非得知小悠已顺利抵达终点。
苏秀想,这样的一条路,即便等小悠上初中了以后,也不敢让她独自回家。
那可怎么办呢?
苏秀从地图上抬起眼睛,办公室雪白的墙壁就像她此刻空茫的头脑。
其实,如今婆婆马华已接手了妈妈陈招娣接何小悠放学回家的任务,并且,已经接了两个星期了。
那么,为何苏秀还在为这事劳神?
因为她发现了不妥的萌芽:婆婆马华一旦走近了这个小家庭的日常生活,就萌发了遏制不住的全面介入意识。
比如,马华查看儿子家的冰箱、油瓶、盐罐、茶碗,然后提醒烧菜用油多、用盐多了。
她说,这不利于健康。
说得没错。但儿子儿媳表示明白了之后,她还是不停地提醒,几乎每天都说这事,将不放心明明白白地摆在了脸上。
再比如,蔬菜问题。马华说,苏秀,你们要多吃蔬菜,蛋白质不能代替蔬菜。
说得也没错。但问题是,苏秀一家平时也没少吃蔬菜呀。但不知怎么回事,马华就是认定他们不吃蔬菜,还认定他们买菜都是买贵了。于是,她就给他们分析为什么蛋白质不能代替蔬菜。
接下来,婆婆又认定这一家人吃饭的饭量太少,她说,蛋白质不能代替粮食,不能净吃大鱼大肉。
说得也没错,但苏秀心想,哎哟,难道我们平时不吃粮食了吗,不吃粮食我们吃什么?我多吃了点肉和鱼,那是因为怀着宝宝。
苏秀心里郁闷蒸腾,心想,你反反复复地敲打这些,是不放心呢,还是在指责我?仿佛我在害你儿子似的。既然那么不放心,就让你儿子来烧吧,我都怀孕了,你没看见我又上班又做饭吗,你横挑竖挑什么呀?
马华是护士,说起营养什么的,总是一套又一套,全是正确答案。
苏秀心想,你说起来一套又一套,但我怎么觉得你比我妈差远了,你别说你接小悠时没看见别的家长都给小孩带点吃的过去,怎么就你想不到她上了一天学可能饿了?前天下午,小悠体育课长跑下来,人已经很累了,你怎么不知道打个车回来?小悠晚上还有一堆作业要做呢!还有,有天突然降温了,你怎么就不知道带件厚点的衣服过去给小孩套上?
那天实在忍不住了,苏秀说了两句,这老太太就不爽了,居然说,我是不知道的,我以前又不做这个。
哎哟,你以前不做反倒光荣了?
凡此种种奇葩细节,每天都涌到苏秀面前。更让苏秀犯难的是,老太太马华个性上的严肃劲儿和喜欢上纲上线,让小孩子何小悠有些抗拒。小孩子说不清理由,只是对妈妈说,我不想要奶奶来接了,我要自己回家。
于是苏秀意识到:正如之前所料,这婆婆渐成了自己情绪上的对立面。
这样下去,多半不妥,心情还是其次,主要的是,这以后还指望她来带新生儿呢,这才是更长远的问题。
苏秀感觉万千蚂蚁在心里爬动。她想,还有什么办法?
但是想不出来。
她把视线重新投向电脑里的三维地图。
这狗血的中国式放学之路,它几乎难倒了所有家长。
今天对苏秀来说,是倒霉的一天。
当她冲着电脑上的三维地图发愣的时候,部主任廖静山突然找她,说有事商量。
苏秀走进廖主任的办公室,她注意到了他略有躲闪之意的眼神。果然,他说的话让她吃了一惊。
廖主任说:“苏秀,报社考虑到了我们新媒体部门的特殊性,决定从下周起,让我们部门的采编人员分批去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的网络公司学习。这也是下了决心的,虽然咱们这里的工作是连轴转,谁都不太跑得开,但不出去学不行啊,网络媒体分分钟都在创新,一不留神就跟不上用户需求的变化了,所以编委会这次下了狠心,决定让我们轮番出去充电。由此编委会研究了我们部门的人员结构,也考虑到了目前你身体状况的特殊性,所以想让你换个岗位,因为这样赴外地培训对你来说,是不现实的,所以也算是照顾你,想让你调去阅评组。”
苏秀一愣,耳畔鸣响。
她说:“我还是喜欢我们部门。”
她心想,阅评组?阅评组都是退居二线的老同志去的,去那儿就意味着边缘化,本来快要生宝宝了,边缘化就边缘化呗,但问题是,生完孩子后又不是不用干活谋生了。如果就此一直待在阅评组了,那可不行,不仅因为那儿的收入全报社最低,更因为在那儿待个两三年下来,人绝对落伍了,绝对跟不上报社主流工作的节奏了。所以,即使现在他们答应你生了孩子后可以调出来,但这两三年下来,其他哪个好一点的部门还会要你啊。
苏秀在媒体待了将近二十年,当然看得明白这道理。
所以她不想去阅评组。
她看着廖主任,哀求道:“我不去,廖主任,我喜欢我们这儿,我喜欢做这里的工作。”
廖主任脸上有为难的表情,他继续劝:“苏秀,其实,调整一下也好,你在一线冲了那么多年,如今,在像我们这样的传统媒体里,让自己先静一下,是好的。”
苏秀心想,正因为如今人人都看到了纸媒危机,所以自己既然已在新媒体部了,就绝对不能被人调出去,其他部门的人都争着想挤进来呢。尤其年轻一点的,他们可不怕辛苦,怕的是上这个班学不到新东西。这年头,能学到新东西的平台就算是好平台了。
是的,苏秀目前所在的新媒体部虽忙碌,但干活的人每天都在接触新技术、新内容生产形态,所以是处于前沿的。这一点很重要,谁让这个年代仿佛在飞,人手里不抓着点新东西,就像不攥着点钱一样不踏实。尤其对苏秀这个年纪的女人来说,让自己停下来很容易,但问题是后面还要工作十几年,不,现在她们要六十岁才退休了,所以都不敢想象假如你落伍了,那后面怎么混啊,谁管你啊。
所以此刻,苏秀认定不能离开这新锐地带,不能去那些“夕阳部门”。
苏秀尽力让自己的眉头展开,对廖主任笑起来,说:“我想待在这儿,一方面是熟悉了,另一方面,也想多学点东西,不学的话有危机感。廖主任,我想跟着你干。”
廖主任再劝道:“苏秀,你现在这样的状况,我怕你在这儿吃不消。”
是不太吃得消,苏秀心想。但她不能这么说。
她说:“我吃得消,现在没什么反应了。再说,生孩子毕竟是暂时的,一生完,我婆婆就会接手的。”
廖主任知道,今天这个思想工作是难做的,他有准备,而且他心里也在为难。但是,在这个全天候在线工作状态的部门,他确实需要更年轻的人来贡献想象力,来快速掌握新技术,来上夜班。谁让他这儿做的是新媒体产品。
他就把理由推给了编委会,他说:“苏秀,让你去那边,也是因为编委会考虑了我们部门的人员构成,想给更年轻的人多压担子,需要有人‘白加黑、五加二’地干……”苏秀心里一阵委屈,因为她知道这话的意思是:部门里想进年轻人,如果像她这样的不挪挪地方,那么,年轻的怎么进来呢?
即使苏秀理解这道理,但她还是想不通:你们可以动别人嘛,干吗非动我啊?我在报社都待了二十年了,这点关照都不肯给,那还有什么面子啊?再说我又不是要你们照顾我轻松,相反我是不想去轻松的地方。难道女人要生宝宝了,女人年纪大一点了,就被这样对待?哪可以这样势利?
苏秀脸神忧愁,她抚着自己的腹部,感觉宝宝在动。她想,这个宝宝可能真的生得不是时候。
她低声说:“我不去阅评组,我也想充电,北京培训我能去的。”
廖主任脸涨红了,因为知道劝她不进。
他一急,脑门一热,眼镜片都花了。他说:“编委会都决定了,你总得服从大局!钱钢、丰锐明、陈霞、李优优、梅利等几位年轻同事,今天下午就要来我们部门上岗了,人力资源部已安排好了。”
苏秀说:“我不去阅评组。”
一个下午,苏秀都把头伏在办公桌上。
好多人都以为她在哭。
好多人心里都在想,这日子过得真快,一眨眼,许多人实质上正在被淘汰。
虽有同情,但又有什么办法呢?
谁让我们生活在这个飞一般的时代,无论行业还是观念,一刻不停地要求我们跟着飞起来。
同事尹雪燕把一个橙子放在苏秀的桌上,凑近她的耳边说:“苏秀,你不知道我多羡慕你啊,我做梦都想去阅评组,那儿没有压力呀,而且不用上夜班。”
苏秀没抬起头,心想,你老公生意做得这么好,你是富婆哪,你啥也不用操心,你在单位做就是混个编制,我可不像你,我要干活,要赚钱的。
下午三点钟,新媒体部来了七八个新面孔,他们将自己的桌椅和办公用品搬进了这个部门。
办公室里是一片挪桌子、装电脑的声音。
年轻人初来乍到,向坐在电脑前的一颗颗脑袋打招呼:请多关照。而坐在电脑前的那一颗颗脑袋,心里在想,是该求你们小将日后关照。
从地方新闻部调来的小美女李优优,手里抱着一叠书,走向苏秀的座位。按部主任安排,她的办公桌就是苏秀的这张。
李优优看见苏秀端着杯子在慢悠悠地喝水,就叫了一声:“苏姐。”
苏秀没回头,她一边喝水,一边对坐在前侧的李丽美说:“办公室里这么吵,我这稿子到下班前可交不了啦,我明天一定给你写好。”
李丽美向她眨眨眼睛,说:“没事,后天也行,你这身体,我可不敢催你。”
苏秀笑道:“呵呵,我这身体没这么娇,女人不都生孩子吗?一个个也不都要这么过来的吗?没事。”
苏秀拿着杯子站起来,去走廊上打水。她压根儿没看李优优一眼,她仿佛自言自语,小鬼头,什么来头呀,真是太搞笑了。
她没理这小美女,也没理会他们在搬家,更不想理会有人要搬到她这个位置来。
她不会这么就走人的。她想,我平时老实不吱声,你们就以为我好调派,老实人逼急了也会发牛脾气,我不走,坚决不走!我要去找领导,我要问他们,难道你们家的女人不生孩子了吗?
她准备明天一早,去20 楼领导们的办公室,敲遍所有的门,找遍每一个头儿。
这天,苏秀一直在办公室里加班到晚上九点半才回家。
老公何合问:“怎么这么晚?”
她没好气地说:“都是为给你生宝宝!何合,看样子你得给我去赚钱了,想到单位我就受不了。”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