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节 第二章
-
这些天,苏秀坐在新媒体部的角落里,看着别人在忙碌,在培训,在领命最新任务,而她则没被安排工作,她心里的敏感、失落铺天盖地。
苏缨回到家还没坐定,就接到了妹妹苏秀的电话。
苏秀说:“你在家?做什么呢?”
做什么呢?苏缨心想,刚去斗了小三呐,要是你没挺着个大肚子,就拉你一起去了。你当记者的,什么人没见过,我就不信我们斗不过她,再不行给她曝光。
苏缨当然不会这么说,因为她知道,苏秀如今肚子日隆、行动不便,还面临转岗被边缘化的危机,在忙着找领导呢,哪有精力跟自己联袂出击呀。前不久,苏秀还托苏缨找过一个学生家长了解维权的事,那家长是知名律师。苏秀想问的是,单位可以让孕妇靠边站吗?如果要告怎么告,可不可以就此吓唬单位一下?
今天,苏秀不是来找家长的,更不是想赌气跟单位打官司的。
上面已经说过,如今领导们看见她已经烦了,随她去了,所以她在原部门待住了,不用动了,没人来赶她了。
但问题是,她的不舒服也来了。
因为苏秀骨子里跟两个姐姐一模一样,都是很要强的人。
这些天,苏秀坐在新媒体部的角落里,看着别人在忙碌,在培训,在领命最新任务,而她则没被安排工作,她心里的敏感、失落铺天盖地。
在这间日光灯24 小时照彻的办公室里,她感觉自己仿佛已被沦为没用的、不被重视的角色。
是的,经过这样众目睽睽之下的犯倔、不走,自己已像是不值钱的、需要被照顾迁就的大妈了。
苏秀是那么委屈和愤懑。
她想,我要让你们看到,我没那么可怜!
她飞快地盘算:我得做点什么给你们看看,我苏秀到底有没有用?!
她想到了那个“文化走出去”项目。这其实来自于她穿梭于领导们办公室时的道听途说。
这年头在单位工作,多跑领导办公室是有好处的,你会听到一些信息,比如领导在接电话时说到的只言片语,比如有人匆匆进来汇报时的某些词句。你坐在一旁,多少会听见一些,如果脑子灵光,也可能组合成有用的东西。
苏秀在穿梭领导办公室诉说委屈的日子里,她听到最多的,也是当下领导们最忧心的事儿,就是传统报业在互联网冲击下的严峻生态,报社广告收入每月飞速下滑……头儿们皱着眉头,在说“冲击”“互联网思维”“用户”。他们说,我们的“用户”在流失,我们必须用新平台去吸引用户、积聚用户,否则迟早步入绝境。
耳边飘过这些言语,苏秀听明白了,对传统报业来说,可行的新平台有两类,新媒体是一种,文化产业是另一种。
比如眼下,报社看好的文化产业项目就有一个——“海外华人子女中国乡土文化读本”编纂推广项目,它属于“中国梦”“文化走出去”主题,针对海外华人子女目前缺乏优质、正规的华文教材,尤其是缺少中华文化寻根主题读本这一现状而打造的文化精品工程。这也是省商务厅将大力扶植的项目。
报社有意于此项目,不仅因为其恢宏的“中国梦”主题,还特别看好其牵带的一个巨大的海外信息平台。这是一个由全世界海外华人少年构成的阅读平台,人数巨大,涉及区域广泛,如果辅以在线网络、无线APP、网络电台等各种网络阅读模式配合,它就是一个端口,可以辐射到各个华人家庭、企业、社团,人群定位清晰,有各种垂直需求和服务的可能性,也由此可获得用户数据。这对报社来说,具有崭新的平台意义,因为本省有多个著名侨乡,有大量华商,借助这个平台和用户数据,报社不仅可以扩大文化影响力,还可以整合相关商业资源,进行海内外商业、广告经营的互动……更何况,省商务厅还有1000 万元的扶持资金。
于是,苏秀所在的报业集团看好它。
同城另外两家报社也看好它,也将倾力争夺,此外,广电、高校等单位也都跃跃欲试。
就目前的PK 情况看,苏秀他们报社处于劣势,因为方案较弱,编纂力量无法确保权威性,在推行方式上缺少创意……苏秀在领导办公室“维权”时,耳边掠过的就是这些信息。
苏秀坐在办公室里,面对墙角那株枯萎了的发财树,在想着“文化走出去”。
她决定先让自己走出去。
商务厅,这可是姐夫周昆的单位,自己以前去商务厅采访过,给他们写过两篇稿子,他们杨厅长挺满意,并且后来有一次在外面参加一个经济高峰论坛时,还遇到过这个杨厅长,他还记得自己是周昆的小姨子。他笑呵呵地说,记得,当然记得,也算家属嘛。
苏秀知道,“乡土读本”项目目前由事业部在做设计,事业部的员工大都学经管、金融出身,策划文化项目不是他们所长。
抛开这一点,即使他们有好的想法,但等他们用干巴巴的文字写出来,那也毫无意趣,更别说高度、情怀这些东西了。所以,他们的文案目前处于劣势理所当然。也正因为此,报社这两天又让新媒体部主任廖静山协助事业部做好该项目的文案设计。社长说,老廖那儿现在有那么多才子才女,协助一下吧。
廖静山领了这个任务后,有些情绪。一则自己部门的工作本来就很忙,二则既然这是事业部的任务,那就该由他们自己想办法完成,谁没短腿呢?自己练啊!招这方面的人才啊!否则动不动就往别人的部门一推,养成习惯了怎么办?这年头逞功的时候都奔在前面,做事的时候则能推就推,还拼命给领导出主意:这个他做好、那个他做好。那干吗不推给经济部呢?经济部不是跑商务厅的吗?按理说他们最搞得定呀。
苏秀可不是廖主任,这个阶段她可没这样的心态,这个阶段她要证明自己。于是,她去了廖主任的办公室,请战。
廖主任原先对苏秀感觉不错,但这一阵因为调岗的事,她这样四处找领导,让他有些尴尬,所以他现在看见她就有些头大。
她走进门来的时候,他还以为她又是来“维权”的呢。他想,不是没让你走人吗?还有什么事啊?再说,又不是我让你走,搞到后来怎么感觉像是我让你走的一样?
哪想到,苏秀这次不是来维权的,她是来要求做商务厅项目文案的,廖主任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但他看她有身孕的样子,又说:“你可以协助事业部做一些工作,但不要搞得太累了,这毕竟是他们的工作。”
苏秀准备从两方面入手,首先是“乡土文化读本”教材本身的编纂理念问题,得确立一个有系统、有情怀、有高度的文本主旨,张罗出一张有说服力的编著者名单;其次是多往商务厅跑跑,采访领导,为该厅多多写稿,赢得情感,然后再沟通这个项目,打动他们,拿下它。
所以,今天苏秀给姐姐打来电话,询问教材编写问题。她说,姐,我接了个做教材的项目,蛮好的项目,是关于乡土文化的。我没编过教材,你当了这么多年老师,肯定知道编教材的事,你认识这方面的老师吗?
苏缨听明白了之后,说:“我帮你找宗老师吧,他是我们学校教乡土教材的老师,特级教师,他一定认识这方面的专家。
还有,我再给你介绍教育出版社的吴月社长吧,他们搞教材有经验。”
苏秀说:“好好,你早点帮我找他们。”
苏缨说:“这个项目不错,苏秀你办成的话,什么1000 万扶持费、平台、新媒体这些的,我们也不去想它了。关键是,说不定我还能跟你一起去意大利、西班牙、法国推广这个教材呀,姐还都没去过呢。”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