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官场财经 > “互联网+”如何“加”:积极拥抱“互联网+” > 第 5 章 不要“+互联网”,而要“互联网+”
第1节 不要把“互联网+”等同于“+互联网”

“互联网+”就是各行各业和互联网一起发生的一场化学反应。为什么是化学反应?把氢气和氧气混在一起,它们还是两种气体。但是一旦它们产生了化学反应,就能变成水,这就是本质的变化。“互联网+”也是这样,不是传统行业和互联网的简单结合,而是利用互联网对所有行业的再造,产生新的商业模式。比如“互联网+”银行、基金=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零售=电子商务;“互联网+”制造业=工业40。

——华为轮值CEO胡厚昆

当前,“互联网+”理念很火,各行各业、各种论坛都在谈论相关内容,但所议内容都不脱离使用互联网的方法:一种是“+互联网”,另外一种就是“互联网+”。

这两种方法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很多企业家为了更好地迎合这种变化,于是把互联网跟自己的传统企业结合起来。如开一个淘宝网店销售本企业的产品,或者在互联网上投放广告,甚至在互联网上雇用水军打击竞争者……这些都是“+互联网”的具体做法,没有改变某一个行业或者说产品的本质,企业经营不过是利用互联网这个工具使得企业更加有效率,但不会产生爆炸性的、指数级的变化。这是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最简单的、最多的做法。

而企业经营者利用互联网思维指导一个产品或者一个行业,有效地改变消费者对产品的体验,有效地改变企业经营者看待用户的方式,改变它和用户的连接方式,改变它的商业模式,从而真正实现资源重新配置,产生化学反应甚至是核反应的效果,这样的做法才是“互联网+”的内核。

面对当下火爆的“互联网+”浪潮,很多传统企业的经营者非常惶恐,因为他们不知道“互联网+”为何物,以为创建公司官方网站就是“互联网+”。殊不知,那样的做法是对“互联网+”的误读。

那是“+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思维”曾给予中国传统企业较多的机会,如今的“互联网+”更是如此。华为轮值CEO胡厚昆坦言:“在互联网的时代,传统企业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基于互联网的颠覆性挑战。为了应对这种挑战,传统企业首先要做的是改变思想观念和商业理念。要敢于以终为始地站在未来看现在,发现更多的机会,而不是用今天的思维想象未来,仅仅看到威胁。”

在胡厚昆看来,那些把着力点放在“+互联网”上的企业家相对就显得肤浅和傲慢一些,而“互联网+”自然不会给他们更多的选择。

《商界》杂志对此发表专题文章指出:“正如英语在欧洲已经不算是外语而是商务语一样,“互联网+”时代下的情景实现只有一条路:不是传统工业的人才去学习四不像的互联网,而是互联网的从业者们必须懂点传统工业流程,必须主动去服务传统业界。反而言之,传统企业转型的关键之一,是学会向互联网要服务、提需求。”

在“互联网+”时代,特别是现今的商业服务格局中,最优先服务的是用户,其次是客户,最后才是企业。虽然目前在某些领域中还并非如此,但未来这一定是大势所趋。与之相应的是,传统企业的着力点应该是做到用户第一,客户第二,企业第三。

关于“互联网+”,新东方联合创始人徐小平有着自己的看法。徐小平说:“如果你问我传统企业如何做互联网加法,我的答案是:不要‘+互联网’,而要被‘“互联网+”’。”

在徐小平看来,传统企业要向互联网转型的确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传统企业如果能够开放心态,大胆并大方地起用互联网人才,让互联网来“+”你和你的企业,使互联网人才如水流般渗透进“传统”的每个角落,成为领导转型的主体,这样一来所谓的互联网转型必然发生,成功的概率将大大增加。刘醒、向琳:《有温度的互联网,才能+》,载《商界》2015年第5期。

与之相反的是,很多传统企业却在“+互联网”之路上犹豫和胆怯地摸索着。在焦虑与争论之中,一场颠覆与升级的博弈影响着传统企业的互联网+之路。在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要求之下,华为终端走的是一条和大多数互联网手机公司完全不同的路径,其成功的标本意义在于能够使传统制造企业重新审视“互联网+”热潮。

在“互联网+”时代,很多营销大师都在鼓吹互联网颠覆论,认为互联网可以颠覆传统的一切,任正非不赞成互联网颠覆论。任正非说:“互联网还没有改变事物的本质,现在汽车还必须首先是车子,豆腐必须是豆腐……想把最好的手机在一个比较适当的价格范围内做好,按你们这个原则,爱马仕早就垮了,但现在垮掉的是小厂家。”

可以肯定地说,任正非在华为终端的转型实验,更接近一个传统企业对互联网的谨慎拥抱,简单点说,在华为,传统企业运营模式还是成立的,事物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是“+互联网”,而非“互联网+”。杏苞姑:《互联网转型上“蹑手蹑脚”,华为在害怕什么?》,见http://wwwsootoocom/content/652585shtml。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黄震表示,“互联网+”不等于“+互联网”,“+互联网”是一个信息化过程,“互联网+”是信息化之后要在这个土壤上再生长出新生事物的过程。所以,如果没有提前进行信息化,也难以实现“互联网+”。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