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2节 第二章

在成为更好的自己之前,你要先认清自己

这是一个迷茫的时代。所以人们总是刻意去强调要拥有一个目标。

难道人活着就真的要为了一个目标,颠沛流离、身心俱疲也在所不辞?所以在你制定你的宏大计划之前,你一定问问自己:“这真的是,你,想要的吗?”

说出来不怕被人笑话,在我20出头岁的那一年,好友问我“以后的人生目标是什么”的时候?我睁着无辜的双眼回答他的是:“我要成为一个时代女性”。

我要成为一个时代女性。这句话无数次出现在我梦中。我像每一个爱做白日梦的女孩一样,在上班的路上,在天气很好的公园里,在一个不愿意醒来的早晨,总是能找到间隙幻想自己成为了舞台上的主角。

童年的记忆里,不止一次提醒我,我曾失去了一次去表演舞蹈的机会。因为老师说我肢体僵硬,所以在排练之后我还是落选了。如幻觉一般的场景里,那个小女孩,穿着漂亮的裙子,梳着整齐的马尾,眼神却恍然若失,站在舞台下面,不愿意离去。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提到,童年的遭遇会严重影响一个人长大以后的性格。长大后的我,强迫自己去学舞蹈,不断的暗示自己多么的热爱舞蹈,而这一切不过是为了去弥补那幻觉般的缺憾。无论我花费多少精力,事实证明,我的确四肢僵硬,很不适合跳舞。当我重新审视自己,开始放下的时候,我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我生活才开始灿烂起来。

如同我读的《读完本书,才有力气完成剩下的梦想》所讲述的一样。我觉得每一个人的人生不是从出生那一天开始的,而是从自我意识觉醒的那一天开始的。

花些时间进行思考和自我反省是很有必要的。

在人类的人格中,存在三种“我”,分别是“理想的我”“幻想的我”和“真实的我”。

二十世纪初,弗洛伊德给出了“自恋”的定义,提出了“理想的我”。随后,纽伦堡又提出了“幻想的我”的概念。这些定义不但能够帮助我们对产生自尊的自我进行简单的了解,而且也是客观地认识疲劳必不可少的因素。

“理想的我”是我想成为的人,我们喜欢的样子。比如,“理想的我”想要拥有同布瑞·范迪坎一样大的房子,希拉里·克林顿一样成功的事业,同时具有夏奇拉的性感和美貌。当然,这些都是不可能的。

“理想的我”不属于病理的范畴,只要不过分理想化,区分开理想和现实,清楚地知道这些都是不可能实现的,虽然不可能,但是你还是会偶尔地想象一下。但是,一旦混淆理想和现实,把“理想的我”当成“真实的我”,就会非常容易产生疲劳。尤其对于公众人物而言,他们需要经常暴露在媒体下,所以他们必须区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比如Lady Gaga,对她来说“理想的我”是一名在聚光灯下闪耀的歌星,而“真实的我”是史蒂芬妮,一个平凡的普通人,这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将Lady Gaga和史蒂芬妮区分开可以很好地保护公众人物,因为他们难免会受到各种非议和过高的大众期望的伤害,这些都是对于Lady Gaga而言的,而不是史蒂芬妮。

从事曝光率比较高工作的人,若是将个人身份同职业身份混在一起可能会加快疲劳的产生。比如医生,他们的身份总是被定格在医生这一职业上。一位职场妈妈在分享她的个人经历时说:“我受不了总是被叫作李医生,我不想一直成为李医生,永远成为李医生。我根本就不是这个人!”这些话带有典型的疲劳特征,拒绝成为别人期望他们成为的“某人”。

哲学家萨特曾说“他人即是地狱”。时间有限,分配时间精做觉得更重要的事,是我活出自我管理的见证。

回归生活的最基本,从最基本的生活细节出发,从喝茶、穿衣、饮食、睡觉,过最柔软的生活,倾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找到自己。

《读完本书,才有力气完成剩下的梦想》一书告诉我:要学会修复自己行动力。不追求强迫性的成功,不代表不会成功。想要实现目标,同时又不使自己劳累,可以在开始时做一个整体的计划,然后把事情分为一个个的小阶段,每完成一个阶段就让自己放松一下。

要立足于当前的情况下可以实现的目标,而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空想。比如,你想要出版一本小说。你需要具备的条件是哪些呢?完成初稿的写作,约见出版社编辑……一旦你具备了所有的条件和资质,机会的大门就会打开,你就能冲向你的目标。这种方式能给你提供一个安心的环境,让你达成所想时,既不会疲劳,也不会失望。

刚毕业的那一年,我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做得好。从图书编辑到文案策划,再到房地产公司策划,辗转国际展览公司、广告公司,我总是待到半年,失去新鲜感,觉得没有挑战就选择离职。最后辞职的那一次,我自己一个人躲在家里,不想出去找工作。我开始反思起来。为什么我总是步履匆匆,依然对生活一无所知。两年之后,我选择留在了我最初所在的公司从事图书编辑的工作。虽然我没有自己想象中的聪慧耀眼,但是工作的时间我开始合理安排,让自己开始承担起来。下班之后我沉下心来读书,向学习身边更优秀的人学习。当我取得进步时,我也会肯定自己,奖励自己半天的娱乐时间看热门剧,或是沏一壶茶,煮一顿丰盛的晚餐。一个人的世界是由理性的思考和感性的接受所组成的,所以不但要用思考能力去做事情,也要用自己感受力去体验美妙的人生。

所以,放下你的心理包袱,在成为更好的自己之前,先回归最基本的生活,找到那个真正的自己吧!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