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军史乡土 > 毛泽东和他的高参们 > 第 6 章 黄埔一杰——徐向前
第1节 第一章

  蒋介石怎么都不会料到,就是这个沉默寡言、让他瞧不上眼的学生,五年后,跃然成了三大主力红军之一的总指挥;更想不到,他会成为新中国的元帅!
  
  令蒋介石怎么都不会料到,就是这个沉默寡言、让他瞧不上眼的学生,五年后,跃然成了三大主力红军之一的总指挥;更想不到,他会成为新中国的元帅
  
  1949年10月1日,可以说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最引以为豪的日子,隆隆的礼炮声,送走了黑暗的时代,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空,伟大的新中国诞生了。多少年的浴血奋战,多少年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在天安门城楼上,我们可以看得出他们每个人脸上都充满着喜悦和自信。虽然他们许多人刚刚从炮火硝烟的战场上走来,但新中国的蓝图已在他们心中升腾。就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一个战功赫赫、杰出的军事指挥家的身影没有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此时他正在青岛海滨休养治病,他和夫人黄杰坐在一台老式收音机旁,收听开国大典的实况转播。毛泽东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的洪亮声音,如同一声声春雷在新中国的大地上滚动。徐向前和黄杰这两位大革命时期入党、走上革命征程的老战士,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无比激动。
  
  徐向前作为开国元勋之一,新中国一成立他就被任命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
  
  这是一个重要的岗位,说明了毛泽东、党中央对徐向前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的肯定和信任。
  
  文雅、谦和、细致、坚韧,几乎所有见到徐向前的人都会得到这样一种印象,常常用“教书先生”或“小学校长”这样的词来形容他。的确,徐向前的外在形象和性格特征,很难使人把他与叱咤疆场、战功赫赫的军人联想到一起。然而,这种性格与职业的反差,正是徐向前作为元帅所独具的魅力。
  
  的确,青少年时代的徐向前没有想到要做军人,他的父亲——一个晚清穷秀才也没有指点儿子去从军,他唯一的要求就是让徐向前认真读书,他知道有了大学问才有前途。
  
  徐向前的家,在山西省五台县东冶镇永安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教他读《百家姓》、《千字文》、《庄农杂志》之类的书,并让他描红摹字,临帖抄仿。父亲的严格教导,给徐向前打了一个基础。
  
  入村塾读书时,学习成绩不错,先生经常称赞他。
  
  徐向前在村里读了三年私塾后,被送到东冶镇沱阳高等小学校去读书。小学里设有语文、算数、英语、历史、地理、理化和修身等课程,比较正规。每日有体操,每周末有一次“学生军”大操典。从学习内容到学校活动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的新气象。徐向前在这里住读,知道了许多自己以前不知道的东西,开阔了眼界,不断获得新的知识。
  
  但徐向前在沱阳学校只读了两年就转学了。因为他父亲认为他会写白话文,写不好八股文,怕他作文退步,又要他回村读私塾。这对他打击很大,第一次感到父亲的思想太旧,不合潮流。面对乏味的四书五经,想到沱阳小学热火朝天的生活和朝气蓬勃的同学,他也第一次为自己生活的倒退产生了自卑感。更不幸的是,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继续恶化,父亲决定只供哥哥一个人上学,要他在家干活。这一年他才15岁。
  
  生活从高潮坠入低谷,心情的压抑是可想而知的。以后由于种种原因,这种自卑感和压抑感差不多整整伴随了他一生。
  
  父母看他失学后心情忧闷,决心给他找门手艺活,一来学点技术,二是挣点钱。母亲觉得木匠在农村很吃香,提议要他学木匠。父亲不同意,几经周折,在河北阜平县一家远亲的书店找到了活,让他当学徒。在这里,他一直干到他考入山西省立师范学校。
  
  从省立师范学校毕业后,徐向前可以说是踌躇满志。因为他不仅当上了教师,而且也有了一个温馨的小家庭。
  
  徐向前任教的川至中学建于1917年,是阎锡山将五台、定襄两县的县立中学撤销,集中了两校的经费、设备办起来的。这里的条件较好,校舍二三百间,教室、宿舍、图书馆、仪器室、礼堂,应有尽有,教师力量也强(有的后来成了大学教授)。徐向前在这里教小学六年级,月薪20块白洋,生活较为稳定。乐天安命的徐向前对自己此时的处境是较为满意的,他已准备一辈子献身于乡村小学教育。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失业的打击很快降临了,这种平静的小日子变成了遥远的记忆。为摆脱生活困境,失业后的徐向前,背着父母和妻子,去广州投考黄埔军校。从此阴差阳错地走上了从军之路。
  
  他走后,妻子香蝉忧急交加,得了一种怪病,每天除了吃一点西葫芦粥之外,别的什么也吃不下,身体急骤消瘦,脸色蜡黄。可是徐向前无法抽身回来,只有写信安慰她。没有多久,善良而柔弱的香蝉,怀着一腔幽思,离他而去。
  
  一日夫妻百日恩。何况徐向前和朱香蝉也算得上是一对恩爱夫妻。徐向前没能满足香蝉可怜的心愿,也没能尽到丈夫和父亲的责任。每当念及痴心的香蝉,他总是感到深深的愧疚。
  
  徐向前可以说是黄埔军校生的“大哥大”,因为他是一期生。他与蒋介石的爱将胡宗南是同一期的同学,当时徐向前在一队,胡宗南在四队。他们曾在一个大操场上集合,一个饭堂吃饭,一起聆听孙中山大元帅的教导,一起听校长蒋介石训话,唱一样的校歌。他们还一路东征作战平定叛逆。不同的是,徐向前参加的是“青年军人联合会”,胡宗南参加的是“孙文主义学会”。那时,这两会对立,斗争尖锐,只是他们都算不上头面人物,因此并无直接冲突。从1927年“四一二”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徐向前和胡宗南才分道扬镳,各走各的路,各唱各的歌。胡宗南率军多次“围剿”、堵截徐向前的红军;徐向前多次指挥部队,把胡宗南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
  
  抗战爆发,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徐向前为了团结胡宗南一致抗日,曾写过一封信给他。在信上徐向前称他为“学兄”,而自己谦逊称“学弟”。
  
  在黄埔军校徐向前只是普通一兵,既不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员,更不是共产党员,开学时刚集体加入国民党,还没弄清这国民党是干什么的。因此,尽管他学习努力、参战勇敢,可是并没引起蒋介石注意。蒋介石每月都找些学生谈话,从学生中发现了不少人才,就是没发现徐向前这个帅才。一次蒋介石又找学生谈话,徐向前和几位同学排队在校长办公室门外,一个个进去个别谈话。轮到徐向前了,蒋介石问他:“叫什么名?”
  
  徐向前答:“徐象谦(徐向前的原名)。”
  
  又问:“什么地方人?”
  
  答:“山西五台县。”
  
  再问:“在家做什么?”
  
  答:“当过教员。”
  
  一问一答,机械没趣。受过日本士官学校训练的蒋介石,威严得像个法官。
  
  蒋介石睁大眼睛瞅瞅面前这个瘦弱的学生。平时就少言寡语,见到大人物徐向前就更加腼腆。谈话草草结束,徐向前没给蒋介石留下个好印象。可蒋介石怎么都不会料到,就是这个沉默寡言、让他瞧不上眼的学生,五年后,跃然成了共产党三大主力红军之一的总指挥;当然就更想不到,他会成为新中国的元帅!
  
  在黄埔军校期间,徐向前曾荣幸地参加过孙中山的卫队并且还为他站过岗,他是十大元帅中伴随孙中山时间最多的一位。
  
  新中国成立后,一次在北京中南海徐向前和宋庆龄等会面,徐向前无意中说道,在黄埔军校时,他就见过孙夫人,说那时他在黄埔军校曾经担任过孙中山先生的卫队。宋庆龄连忙拱手,说:“谢谢,谢谢,那时我可不认识你呀!”徐向前笑着说:“我们都认识孙夫人。我那时是普通一兵哩。”宋庆龄再次拱拱手,脸上浮现着笑容。
  
  那时黄埔军校学生兵,跟随孙中山来到韶关,几乎日夜不离大元帅的行营。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特别信任和钟爱黄埔学生兵。一天,孙中山听说军校学生当中不少人病倒了,偕夫人亲自到军营中察看。他们爬上山头,钻进士兵们住的帐篷,和一个个躺倒的士兵谈话、握手、问候。还送给士兵们水果。这天徐向前虽然也病着,因为站岗的同志少了,他接连站了半天。孙中山和徐向前说了好几句话,因为紧张、新奇、兴奋,徐向前只记着:“好好注意身体。”宋庆龄那温文大方亲切的问候,更使徐向前难以忘怀。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