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军史乡土 > 毛泽东和他的高参们 > 第 6 章 黄埔一杰——徐向前
第4节 第四章

  在中央军委的安排下,徐向前被派往大别山领导武装斗争。在这段时间内,可以说是徐向前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时期,他成了红四方面军的创始人之一
  
  大别山脉绵亘数百里,横贯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史上,大别山与井冈山齐名。董必武、陈潭秋等一代革命家,是在大别山区最早播下革命火种的人。
  
  1923年大别山下就有了共产主义小组,相继发展为共产党支部,领导农民革命。1927年毛泽东在武汉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黄安、麻城等县都有人投奔武汉成为农讲所的学生。蒋介石背叛革命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黄安、麻城地区的共产党员,最先组织农民自卫军武力反抗。1927年11月,黄安、麻城数万农民举行起义,于14日攻占黄安城,活捉伪县长和大批贪官污吏、土豪劣绅。11月18日正式宣布成立了黄安工农政府。
  
  黄麻起义,震动了南京、上海、武汉,影响大别山区纵横几百里。它是“八一”南昌起义和毛泽东领导的湖南秋收起义后,又一次规模较大的武装起义。
  
  黄麻起义的鄂东军,占领黄安城仅21天,在反革命军队围攻下,弃城突围。中共黄安县委书记王仁志牺牲,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总指挥潘忠殉职。从黄安突围出来的革命军战士,最后只集合到72人,吴光浩、戴克敏、曹学楷、戴季英等几位忠诚革命的将领,率领着这70余人,奔向了木兰山。他们虽然不足百人,却雄心不灭,自称“工农革命军第七军”,随后又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31师。
  
  徐向前初到大别山时,看到的是这样一番景象:村庄都是破旧的草屋,人们衣不掩体。红军战士和普通老百姓外表没多少差别。没有军服,有的人也没有枪。农村比不上广东的东江,队伍比不上广州起义的红军。徐向前又和当年刚到广东一样,语言又成了交往中的大难题。他原想,湖北人讲话会比广东话好懂,哪知一进大别山区,仍是个不会本地话的“外乡佬”。
  
  他一到任就被任命为红31师副师长,当时正师长吴光浩已经牺牲,但对外是保密的。如果他牺牲的消息传下去,军心士气会大受影响,说不定有人会马上拉出去找敌人拼命。地主、豪绅和民团,都怕吴光浩,若得知他牺牲的消息,敌人也会乘机兴风作浪。实际上徐向前就是正师长。
  
  这时红31师,号称有四个团,实际上是四个大队,每个大队五六十人,四五十条枪。不少战士扛着红缨枪,提把大刀,有的连刀矛都没有,徒手兵一个。一个个都和当地农民一样,破旧的衣裤,脚蹬草鞋或打着赤脚。徐向前高兴而来,面对现实,心中不禁有些发凉。又是一次临危受命啊!一年前,在东江大山里,叶镛师长被俘牺牲,他接替师长,收拾残局,最后几乎全师覆没,被迫撤出东江地区。现在,吴光浩同志刚牺牲,对外、对下层还保守着秘密,又让他来顶替指挥。当副司令也好,副师长也罢,为革命事业,名义他不计较,可是这局面怎么坚持?


  
  幸得师党代表戴克敏是个热心人。他只有23岁,黄安本乡本土人,徐向前这位黄埔军校正牌军人一来,戴克敏高兴得像孩子似的。从早到晚,陪着徐向前说话,介绍部队的情况。徐向前对他的话听懂大半,能揣摩几分。两个人说不通了,就用笔在纸上写几个字,如人名、地名、难懂的词。
  
  徐向前到红31师不久,6月底,赶上了“李罗会剿”。广西军阀罗霖率独立第四师两个团3?000多人,和河南土匪武装李克邦暂编第二旅一个营,另加反动民团红枪会1?600多人,南北夹击,妄图把红31师一举消灭掉。敌人来势汹汹,徐向前只好“避强击弱”,率领着一部分红军和敌人兜圈子;同时,发动群众和各区自卫队日夜袭扰敌人,使敌人大部队天天扑空,夜夜受惊。徐向前选准敌人弱点,连着进行了五次战斗,每一次都把敌人打得措手不及,终于把“李罗会剿”彻底粉碎了。红31师打了漂亮仗以后,战士们才得知,吴光浩师长早在一个月前就牺牲了,他们来了位新师长。
  
  麦收刚过不几天,8月中旬,蒋介石命令刘峙亲自出马,组织湖北、河南两省的军队,发起了“鄂豫会剿”。这位刘将军,曾是黄埔军校的少校战术教官,徐向前该称他“老师”。他不但教徐向前等入伍生学战术,还和徐向前等一块东征打过仗。此人是纯而又纯的“黄埔系”,蒋介石的亲信。任过团长、师长、军长,是战功赫赫的名将。他参加过北伐战争,率军攻打过武昌城、南昌城。1928年1月蒋介石复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后,刘峙被任命为第一集团军第一军团总指挥兼第一军军长。北伐战争结束后,国民革命军缩编,第一军编为陆军第一师,刘峙为师长,并兼任徐(州)海(州)“剿共司令”。这位黄埔的老教官,此时还不曾想到,他当年的学生跑来大别山,成了他的对手。在刘峙统一指挥下,夏斗寅的13师从鄂西奔鄂东;李克邦部和河南的民团顾敬之部由北向南堵击,皖西的56师由东而西行动,四面包围,分进合击,第一步把红31师一举消灭,第二步分区“清乡”、“搜剿”。
  
  历史发展往往是“学生要比先生强”,不然,历史会倒退或停止不前。徐向前面对他“老师”刘峙的部署,采取了“与敌周旋,避强击弱”的作战方针,率领部队在内线打转转。在白沙关、鹅公山、磨角楼几个地方,抓住战机,突然吃掉敌人一部,然后跳出外线。这时活动在豫南的红32师跳过鄂东北来,两支红军会合后,互相配合行动,把敌人搞得不知东南西北,摸不透红军虚实,整天疲于奔命,跟着红军转圈圈。红军和百姓如鱼在水中游,白军行动如鱼离开水。刘峙的指挥部,看到的一份报告有这样的一些话:“红旗红枪弥山皆是,人声、枪声彻夜不绝……军队每到一处,宿营无地,问路无人……”
  
  徐向前率红军在长岭岗、柿子树店、姚家集、河口镇等地先后消灭和击溃敌四个民团,缴枪一百多支。红军声威大振,驻黄陂六指店的国民党正规军一个连投降红军。
  
  徐向前和他那支小红军,在人民群众的海洋中游动了两个多月,把敌人从肥拖瘦,从瘦拖病,从病拖垮。最后刘峙只得草草收兵。所谓的“鄂豫会剿”,就此完结。这是徐向前这个学生第一次打败“老师”刘峙。
  
  红军在粉碎敌人三次“会剿”作战中,迅速壮大了自己的队伍。从四个大队不足300人扩大为五个大队700多人。在11月召开的鄂豫边第一次党代会上,徐向前被推选为鄂豫边特委委员;在12月举行的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徐向前又被选为军革委会军委主席。徐向前回顾初创大别山的那些日子,说:“我那时能够站得住脚,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能带着部队打仗。我在黄埔军校,学了些军事知识,在海陆丰作战,积累了一些游击战的经验,有用处。带着大家打游击,不断取得胜利,没吃过大亏。另一条,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指手画脚,评头品足。”
  
  从大革命失败后,在上海、在广州、在九龙以及到鄂东北来,徐向前埋名隐姓,把“徐”字一分为三,改称“余立仁”。1929年底,他正式恢复了徐姓,改名“向前”。他不忘幼年老秀才父亲赠给的“象谦”,谐音与“向前”不差多少。他这一改,更深层的含义是:为人民的利益、为共产主义事业,要永远向前,向前!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