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儿童教育 > 决定孩子未来的学习力——哈佛博士爸爸亲身实践的创意 > 第 5 章 善于想象和表达的孩子长大了: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第1节 孩子们需要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的练习

  孩子具备了提出问题、引导出自己想法的能力之后,还需要具备将那些想法表达出来的能力。无法正确表达出来的内容是没有形态的,训练孩子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目标。
  
  在韩国的课堂上,学生是极其被动的。全国的教育课程是基本统一的,虽然经过了几次变革,但其核心内容数十年来从未发生过什么大的变化。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和学习能力差的孩子所接受的教育内容也没什么区别。
  
  每个孩子的能力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在数理方面很有天分,有的孩子有优秀的空间想象力,有的孩子拥有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还有的孩子在美学方面或者体育运动方面具有良好的素质,也就是说,每个孩子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但是韩国的教育却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拥有不同能力的孩子接受的是统一的教育课程,而且还要用一样的考试去评估他们。
  
  教育是极其需要个性化的领域。这和生产玩具的工厂每天用模具打造出几万件玩具的过程是不一样的。要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就必须因材施教。认为广播或者网络视频会对所有孩子的教育产生效果是一种错误的想法。每个孩子的理解能力不同,且接受的方式也不一样。
  
  教育需要接受教育的人和实施教育的人之间互相交流。即便教的科目相同,教的主题相同,教的人必须不同,而且还要根据不同的接受者采用不同的方式。因为我们已经适应了现在这种量化教育,觉得这种教育体系是理所应当的,所以才会认为涉猎很多知识、考试考得好的人是英才。
  
  即便听相同的课,每个人提出的问题也是不一样的,而个人提出的这些问题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往往是被忽略的。但即便是英才也不可能擅长所有的领域,对所有的领域都感兴趣。自己不感兴趣就不可能投入,也就不可能创新。没有创新的社会就没有发展。因此,学生的个人观点是很重要的。
  
  一刀切的教育模式扼杀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在这种模式中接受教育,孩子们将来只能成长为没有独创精神的人。以韩国大学入学考试的重要科目论述为例,论述原本是用文章整理表达出自己想法的科目,但在这个不鼓励个人想法的教育体系中,只要能罗列出相应的知识就被认为擅长论述。不看重个人的看法或意见,而是看谁能更好地整理出别人不知道的信息。接受这种教育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自然不能奢望他们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发挥什么独创精神。
  
  要想摆脱填鸭式的教育,使教育真正引导学生产生自己的想法,就必须强调自我表达能力。要擅长自我表达,就必须有自己的内容。什么是自己的内容呢?那就是自己的意见。意见不是凭空出现的,只有对该领域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有自己的意见。而且,只有对相应的领域感兴趣,才能比别人更细致地研究,才能从多个角度去观察,从而产生自己的内容。但有了自由的内容之后,还要善于表达。人说练习能成就大家,表达也需要练习。只有自己创造机会练习的训练才能有显著的效果,上训练表达的课外补习班是很难有独创性的。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