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官场财经 > 办公室趣味心理学 > 第 3 章 职场沟通的心理操纵术
第6节 让对方作为自己意见的代言人

  在公司常有这样的现象:内心对上司提出的方针持反对态度的部下,当受命给其他部门的人作解释说明时,虽然很不情愿,但也不得不按照上司的意见作好充分的准备,向不知情的其他部门的人详细地介绍和解释该议案,并努力使其接受。
  
  因为抽象的理论难以让人理解,为把上司的方针简要地传达下去,部下要想表达好主题,主题就不能太繁杂,而且要把主题的重点提示清楚。这不仅要用大量的数据说明,还要通过图表的形式直观地表达,才能完全地表达主题,建立简单清晰的主题脉络。同时,因为还要准备应对其他人对该提议可能提出的质疑,因此,必须尽量找出该方针的弱点,并准备足够的依据来对其解释,还要练习如何应付大家提出的反对意见。
  
  在这个过程中,部下反对上司方针的想法也许会逐渐发生变化。他会渐渐感到上司的提议其实很好,就像是自己的想法一样,觉得它是正确的。而且,向大家说明上司提议的方针,回答大家的提问,对于反对意见或疑问用资料数据和理论来进行反驳,这些行为都使部下产生“的确应该实行这方案、非这个方案不可”的感觉。结果,这个部下不仅打心眼里赞同上司的这个提议,而且在行动上也更加积极地推行这个提议了。


  
  为什么部下会发生这样的转变呢?这里面其实有一定的心理规律。
  
  有这样一个关于说服行为的心理实验。两个人一组,一个扮演说服者,另一个扮演被说服者。要求说服者将一定的说服内容试着用有效的说服方式传达给被说服者。被说服者则要仔细倾听说服者的话,并试着理解与判断其谈话内容。
  
  实验之后,组织者测定了双方对说服内容的相信程度,结果发现,说服者比被说服者更坚信这一内容的正确性。
  
  这是由角色演技的深层化使然。作为一个说服者,他必须相信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否则他就失去了向别人告知、说服别人的意义。
  
  我们知道,演员在完成角色的塑造时,对角色的体验过程非常重要。体验得越深刻、越全面,塑造的形象就越生动;反之,人物一定苍白乏味,缺少艺术感染力。又如,在我们生活中,人们常感叹,年轻的时候不知道父母的良苦用心是为自己好,而是觉得父母的唠叨好烦;但是在自己结婚有小孩后,就明白了爸妈的不易。这些都是角色演技深层化的典型现象。
  
  由这一点可以说明,对于不赞成自己意见的一方,与其用持续、强有力的方式进行说服,不如让对方作为自己意见的代言人,去向其他人说明这一意见的正确性,更容易让对方接受。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