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2节 前言

  本书写成于1987年,那年10月发生了源自美国的“黑色星期一”(股价暴跌)事件,世人惊呼“不好了,世界经济危机又来了”。同样,2009年伊始,世界又一次陷入了全球性经济危机。先是美国受前一年9月爆发的雷曼事件冲击,金融危机日益严重,进而波及全世界,以至于美国前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艾伦•格林斯潘(AlanGreenspan)认为这是“百年或五十年一遇的事态”。
  
  就在同一时期,被称为地球一切生命力源泉的太阳活动,也发生了称得上是百年一遇的异常变动。太阳活动大致11年为一周期,其标志性的太阳黑子数量反复增减。然而上一次的极小期过去了12年之久,仍不见黑子数量增长。在2008年9月的某一时点上,完全观测不到太阳黑子的天数达到了50天以上。美国宇航局(NASA)宣布“这至少是50年一遇的静止状态”。无太阳黑子的状态,持续了2008年一整年。甚至进入2009年后,太阳黑子的静止状态仍在延续,根据日本国立天文台的观测,观测到有太阳黑子的天数,1月为4天,2月仅1天,相当静寂。
  
  最终,2008年未出现太阳黑子的天数,根据比利时皇家天文台的观测,达到了266天,这一数据的出现距1913年记录的观测史上天数最多的311天已经有95年之久,是仅次于1901年的287天和1878年的280天的历史第四低的记录。2008年的年平均太阳黑子数量2.9也是自1913年的1.4以来,95年后的最低点。而2009年8月平均太阳黑子数为0,更是创下了1913年6月以来96年内的最低记录。而且,2009年的年平均太阳黑子数只有2.4,也是96年以来的低点,这岂止是“50年一遇”。因此,就连NASA也修正为“大致百年一遇”,用来形容经济形势严峻的“百年一遇”的这种说法,完全可以套用到太阳黑子的活动上。太阳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同步状态,终于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
  
  正因如此,太阳活动及其标志——太阳黑子的变动,现在成为了热门话题。太阳活动有多重要,已经不必多言了。太阳被称为“万物之母”,是地球从外部吸收光和热的主要提供者。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有15000万公里之遥,但太阳上一平方厘米大小的面积在仅20分钟里所辐射出的能量,就足够供应地球上人类一年的活动需要。这也就意味着,太阳一直在向人类输送相当于人类全部消耗量两三万倍的能源,所以说人类现在才注意到“太阳能发电”,实在是太晚了。
  
  2009年7月22日,在日本奄美大岛等地观测到仅几分钟的日全食,也充分让人们再次认识到了太阳存在的重要和幸运。如果太阳停止活动,毋庸置疑,水源、大气和晴空,以及人类食物的来源动植物,当然还有人类自身,这一切都会从地球上消失。
  
  由此可见,对于人类来说,太阳的存在,是无可替代的。事实上,即便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每天也是按着太阳的日周运动所形成的昼夜节奏,日起而作、日落而息;依据太阳光照强度变化所形成的四季寒暑,调整生活形态。尽管如此,人们往往还是会忘记太阳的存在而谈古论今。比如,经济学的专家和学者在谈论经济时,几乎没有人会想到太阳及其相关的气象变动。这不能不说令人匪夷所思。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