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综合其他 > 中国刻不容缓:拯救我们的道德 > 第 2 章 盛世忧思——我们的心灵怎么了
第14节 医德底线:直面的是人类普世价值观之“良心产业”背后的良心考量

  在以上所述中,如果说“看病难、看病贵”的背后,“过度检查”、“虚高药价”、“药品回扣”是不良医院为了“创收”而采取的不义商业行为,那么“过度治疗”就已直指不良医生的人性良知了。须知“是药三分毒”,过度治疗,在病人身上加大药品的消耗量而获取利润,无异于是侵害病人的健康而谋利,这不仅仅突破了起码的医德底线,也是对人性良知底线的挑战!
  
  早在2005年,一位古稀老人在哈尔滨市的某医院“住院67天,一天之内输血94次,一天之内给病人用了盐水106瓶”的离奇遭遇,就曾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这就是当年轰动全国的“550万天价医疗费事件”。随后由卫生部组织的调查表明,这一事件中该医院至少存在伪造病历……以及过度治疗等六大问题。“过度治疗”第一次浮出水面,引起公众关注。有专家指出,医生过度治疗有两个动机:一个动机是经济利益,科室业务收入和个人收入是紧密相连的;另一个动机是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降低可能的医疗责任风险。如发生误诊、处置不当乃至重大医疗事故,则医生难免要受到追究。而过度治疗和过度开支,在现行法律架构下,医生却几乎用不着承担任何责任。“过度治疗”曾一度是医疗领域的一些不良医院的普遍现象,正如当时《中国青年报》所言:“医生过度治疗已成全社会风气。”


  
  当过度治疗遇到穷人时,大概是要受到客观限制的,但还是带来了“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难题;当过度治疗遇到富人,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于是,频频见诸媒体的“天价医疗费”事件就一个比一个“雷人”。近几年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打压下,“雷人”的“天价医疗费事件”虽然有所减少,但正如前文所述,由于当今一些从医者的医疗活动价值观的改变——把医疗活动当成了以经济利益为最终目标的商业活动,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过度治疗”问题,恐怕不是那么容易。我们在前面已谈到当今社会商业领域面临的道德问题,面对一些不法商人的道德沦丧,当医生变成商人时,你又希望一些由不法医生转化而来的“白大褂商人”的道德能好到哪里去?
  
  “过度治疗”说白了就是“小病大治”,但盘点近几年发生的一些拷问医德良知的事件,这还不是最恶劣的,真正最恶劣的是把没病的人哄成病人治。
  
  谈到这个事情,我想大多数人还能记得前几年引发全国舆论关注的“茶水发炎事件”。
  
  前几年浙江有记者为验证部分医院的医德医风,乔装成患者将同一杯茶水当做尿液的样本分送至多家医院化验,结果10家医院有6家检测出茶水“发炎”,有5家医院开出消炎药,总计药费1300元左右。事件一经公布,迅速引起了公众热议。人们联想起当今“看病难、看病贵”和某些医院开大处方、乱检查、医德滑坡等现象,纷纷谴责检出“茶水发炎”的医院是“医德发炎”。
  
  虽然也有医疗专家指出:茶叶水中的物质其实是极其复杂的,茶水中只要有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物质,就能影响红细胞分析试纸的指示剂,从而可能产生假阳性反应。因此,茶水中化验出“红细胞”等类似于尿液发炎的症状是可能的。但不管如何,记者这个行动的目的就是想验证到底有没有医院会把没病的人“诊断”成病人来“治”。事实上,这类事件在当今社会早已发生,而且并非个案。比如曾被全国媒体广为报道的2005年发生于上海某医院把孕妇“诊断”为不孕症进行“治疗”的事件,北京某著名私立女子医院“哄骗”体检合格者“住院治病”的事件等。这类事件尤其在民营医院曾一度呈现多发态势。
  
  诚然,我国现有民营医院13万多家,多数还是好的。民营医院的存在,对改善广大百姓的就医环境,支持公立医疗卫生体系的运行,是有积极意义的。尤其一些私立医院的确具有服务人性化、患者隐私保护得好等优点,已为社会普遍接受。但是,一些不法医院为追求经济利润,走向了医德失落乃至道德沦丧,无疑已越过了行医道德乃至社会道德的底线。
  
  这些形形色色的充满吊诡的“把没病的人当病人治”的事件,近几年在政府有关部门的严厉打击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遏制,但这些事件的发生,无疑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从对病人的“过度治疗”到“把没病的人当病人治”,缺失的已远远不止是医德了!作为医生,不是在为病人治病,而是在健康人身上消耗药品,以欺骗的手段,通过让健康人吃药来达到获取经济利益的目的,这可以说是天良丧尽!也是典型的商业欺诈,已触犯法律。由此我们也看到,当人类社会的某种普世价值观受到伤害以后,其反过来对社会的伤害往往是直达人性深层的!普世价值观真的是伤不起!


  
  在当前医疗领域,还有一个更反映出不法分子天良丧尽的事情就是假药的问世。我们知道,药品是救人命的东西,当这个东西也出现假冒伪劣时,就足以使我们一代中国人感到茫然了。
  
  事实上,当今社会类似曾经惊动全国的“齐二药”、“双黄连”等假冒伪劣药品危害人们健康、延误患者病情甚至致人死亡的案例已是屡见不鲜。
  
  假药泛滥、“问题药”泛滥是社会之耻,也是国家之患,因为它直逼公共安全的底线。有人说,强盗土匪有时候也只要钱不要命,而假药则是既要钱又要命。
  
  我们看到,每一次“问题药”出笼,虽然都得到了国家卫生部门的及时查处和封杀,但是“问题药”乃至“夺命药”仍是屡查不止、屡禁不绝。这是为什么?
  
  医药行业历来都被视为“良心行业”。古人云:“只要世间人莫病,何愁架上药生尘。”这也是我们医药领域的传统价值观之一。但在今天,“过度治疗”、“把没病的人当有病治”,对药品销量的疯狂追求乃至“问题药”、“致命药”的产生,无疑使我们在这“良心产业”的良心拷问面前,无颜面对老祖宗。从这里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我们今天医德及其价值观与传统医德及其价值观的差距。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