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综合其他 > 中国刻不容缓:拯救我们的道德 > 第 2 章 盛世忧思——我们的心灵怎么了
第16节 师德底线:拷问一个民族的未来导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语出《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
  
  管子即管仲,中国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曾任齐国丞相40多年,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站在近3000年前的生产力水平与自然科学条件角度,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管子这句话的意思:“对一个国家而言,要种好粮食,不过是一年计划的事;要种好树木,不过是十年计划之事;而要培育好人才,则是百年大计。”用今天的话来说,教育就是这个百年大计。
  
  由此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历来就重视教育。中国人早已认识到:教育是强国之本。
  
  在中国传统社会,教师是对道德要求最高的职业之一。古语有云:“无圣贤之心无以为师。”即教师即使非圣非贤,也须有“圣贤之心”,否则不可以为师。也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教育对师德的重视。
  
  重视教育和重视师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数千年来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之一。但是今天,面对师德滑坡、学术腐败等教育领域的诸多道德乱象,我们仍要问的是,传统师德在当前社会还有多少?当代教育能真正扛起我们的“大国崛起、民族复兴”之梦吗?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