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综合其他 > 中国刻不容缓:拯救我们的道德 > 第 2 章 盛世忧思——我们的心灵怎么了
第26节 “假”的概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流行

  在前文中,我们谈到过当今中国社会各个行业的造假行为,这种种“假”联系到一起,已牵扯出一个在当今中国社会持续了好多年的话题:“全民造假”。
  
  这个话题有些争议,“全民造假”的说法也许有些夸张,但“全民造假”作为一个话题引起中国人自身的强烈关注,已说明“造假”在我们的社会和生活中确已到了十分普遍的程度。
  
  事实上,今天的造假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已侵入我们生活中的吃穿住行用乃至精神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已侵入我们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的每一个环节中。
  
  比如:
  
  吃有假食品、假饮料、假奶粉等等,不一而足,凡是能进厨房、上餐桌的,能入口的,几乎没有未被造假过,食品造假已泛滥成风。
  
  穿有假名牌。你信不信?在中国随便哪一个省市的服装市场,稍有规模的也好,路边摊也好,各种名牌服装都可一抓一大把,价格不过几十元至上百元,件件都是LV、耐克等,名牌满天飞……
  
  住有“楼脆脆”。有人说,用假水泥、假河沙等假建材以及假工序、假质检等造假一条龙建起来的“脆脆楼”,市场上不知还有多少。
  
  行有假汽配、假柴油、假大桥,等等。
  
  最吓人的是偷工减料的假工程,“豆腐渣工程”一词似乎只是当代中国才有并经常出现的高频词。
  
  用的假货就更多了!假币、假药、假书、假光盘、假化妆品……真正是包罗万象、不胜枚举,它几乎已遍及我们生活的所有日常用品中。
  
  有人说,近200年来,从电视,汽车,火车,到轮船,再到电脑,网络,没有一样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但如今一些中国人造假的“科技含量”和黑心程度完全可以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就连我们日常生活中吃的鸡蛋都能用工业原料造出来,蛋壳、蛋黄、蛋清一应俱全,惟妙惟肖,只是煮熟的蛋黄剥出来像个皮球,一摔蹦起老高。中国人把自己有限的聪明才智这么无限地发挥到“造假”事业中去,似乎是有史以来,绝无仅有的!
  
  “物质”的假自不待言,更可怕的是造假已向我们的精神、文化、学术等领域渗透,并影响着我们的思想与行为价值准则,正在销蚀着我们的社会诚信。
  
  假球、假唱、假婚、假新闻、假文凭、假档案、假学术、假文化、假成果、假评选、假评判……公共文化、伦理道德、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假”造成的危害才是最大的。
  
  前不久的足球打假风暴,打出来的“成果”被披露出来后足以震惊体育界及全国球迷,原来我们那么多国人和球迷“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中国足球冲出亚洲”之梦在我们期望所系的某些足球官员、教练乃至明星球员身上,竟也是如此之假!
  
  假新闻满天飞,可以算是中国媒体界的又一大“国粹”。有利益各方合伙策划的假新闻,业内有个专用名词叫“有偿新闻”;有不良记者编造的假新闻,比如说,某煤矿发生了重大事故,哪怕死了人,记者们却可以“排队领红包”,然后在报道中此矿便会成为“安全典范”……
  
  在本书前文中,我们谈到,“假”的现象渗透进教育与学术领域,表现出来的就是假文凭满天飞和学术腐败等。但假文凭最可怕的还是“以假乱真”的假,比如有的官员所热衷的考研考博,是一件在校的莘莘学子做起来都十分吃力的事,“日理万机”的官员们却能“手到擒来”。有人说,其实从学习到单科考试,直到毕业论文大都是假的,所有环节都只不过是走过场。“手到擒来”的文凭是真的,但它与街头办证小贩手里出炉的假文凭并无实质性区别。学术腐败已是当今中国学术界的最大弊病之一,从考试作弊到论文抄袭,弄虚作假之风已是前所未有,但是一些假学术、假文化也“新鲜出炉”,就实在是令人目瞪口呆!比如:有医学专家声称“吸烟能杀死口腔细菌,预防肝癌”等;一家汽车公司资助研究机构搞环境研究,得出结论认为“自行车的污染比汽车大”……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