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官场财经 > 老谋子司马懿 > 第 2 章 潜龙勿用:初入仕途,司马懿先隐后等
第5节 第五章

  
  洛阳城南,坐落着陆浑山。春秋时期,秦、晋灭陕西境内的陆浑戎族,把陆浑族人迁徙到河南洛阳附近,陆浑山就此成为华夷交杂的聚居区。由于王化未开,民风淳朴而落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帝力于我何有哉?
  
  在这样一座好山里,居住着一位有经天纬地之能的隐士。
  
  此人姓胡名昭,字孔明。胡昭也曾是个少年奇才,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也许目睹了太多的荒唐,也许亲历了太多的惨剧,胡昭独自深味着这浓黑的悲凉,他只觉得他所在的并非人间。与积极入世的司马懿不同,胡昭选择了另一条道路:隐逸。
  
  世人皆走阳关道,我偏要过独木桥。谁的去路好,唯有天知道。
  
  胡昭先在冀州隐居,当时北方最大的军阀袁绍慕名而来,请胡昭出山。胡昭不想成为庙堂之上的祭品,惟愿自由地在泥涂中打滚。他连忙跑回家乡颍川,躲避袁绍的骚扰。
  
  是金子总会吸引淘金者,第二位大淘金者曹操慕名而来。曹操以他一贯的强硬风格,用行政命令强制胡昭出山。
  
  胡昭答应一见曹操。
  
  胡昭分明一介布衣,他的来访却让曹操感到仿佛是种恩赐。两人相对而坐,这是权势与风骨的较量,国家强制与个人自由的对峙。
  
  胡昭开门见山:“我胡某不过是一介野生,不堪军国之用,请放我回去。”
  
  这明明是第欧根尼面对权势滔天的亚历山大时,不屑地麻烦亚历山大“请别挡住我的阳光”的口气。
  
  曹操有成人之美的雅量,慨叹:“人各有志,义不相屈。”这是对另一种生活态度的尊重,这种尊重来自曹操,天底下最有资格表达这种尊重的人。
  
  国家的力量,终于也有无法干涉的领域。
  
  胡昭第三次搬家。这次,他索性搬进陆浑山里,过起了“源水看花入,幽林采药行”的隐居生活。相比起袁绍、曹操,还是陆浑山里未开化的山民更贴近人性的本真。
  
  胡昭结庐在人境,躬耕乐道,以经籍自娱,平时练练书法,与闲云野鹤为伴。胡昭的书法是一绝,在汉末三国是殿堂级书法大师。他擅长行草,所书作品为当时士大夫争相临摹,连平时练字扔进字纸篓的只言片字都可以卖个好价钱,史称“尺牍之迹,动见模楷”。
  
  风往北吹。胡昭隐居在陆浑山的消息,传到司马懿的耳中。司马懿难捺结识这位世外高人的少年心性,登门拜访。


  
  相见之下,格外投缘。
  
  司马懿与胡昭切磋经史、指点江山,疑义相析、奇文共赏。司马懿从这位师者身上,学到了经史的修养和隐逸的气息。成名后的司马懿一直有一种“隐逸情结”,当始于此。
  
  与司马懿一起拜访胡昭的,还有一位颍川的周生。史书上没有记载他的名字,但是这位无名氏差点儿要了司马懿的命。
  
  梁子是怎么结下的,史书没有记载。我们不妨做如下猜测:
  
  周生应该也是来拜访胡昭的。大家一起切磋的过程中,周生可能感受到了司马懿这位来自河内的少年锋芒毕露的才华。自古云汝颍之间多奇士,可是自己这个颍川士人的风头居然全被司马懿抢光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屡次遭受到来自少年司马懿的打击和轻蔑之后,周生羡慕嫉妒恨融化成一种终极的情感——杀意!
  
  周生联络了几个人,决定谋害司马懿。司马懿蒙在鼓里,消息被胡昭得知,胡昭大吃一惊。他早就发现周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但没有料到事态已经严重到了要死人的地步。
  
  司马懿今天又要来访,周生今天也要行动。司马懿打北边来,周生打西边来,凶杀现场也许将在陆浑山某个幽僻的山角。


  
  事不宜迟,胡昭迅速向西赶去。他一路徒步翻山越岭,渡河涉险,终于在崤山的山谷截住了杀气腾腾的周生一伙。周生知道胡昭的来意,自然不肯罢休,执意要杀司马懿。
  
  胡昭抱着普救众生的大慈悲,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以至于泣下沾襟。草木尚且为之摇落,何况周生一介凡躯?周生终于化解了胸中的仇忿,放下屠刀,长叹一声:要不是你,今天司马懿非死不可。
  
  胡昭心思缜密,怕周生反悔,便和周生指着道旁一棵枣树发誓。周生拔刀砍枣树说:如果我周某仍要害司马懿,下场有如此树!(昭因与斫枣树共盟而别。)
  
  起誓之后,周生打道回府。胡昭再连忙赶回陆浑山的居处,司马懿在此等候多时了。胡昭绝口不提起刚才的事情(口终不言),与司马懿言笑如常,尽欢而散。
  
  胡昭终身隐居不仕,以漫长的人生践行了自己的信念。他终年八十九岁,在司马懿死前一年去世,是三国著名的寿星(《三国志•管宁传》)。这位与诸葛亮同字的胡孔明,向我们诠释了“卧龙”的真谛。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