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职场励志 > 风雨北大 水木清华 > 第 2 章 北大:从京师大学堂起步
第5节 此时幸遇先生蔡下篇

  1907年,鲁迅在《文化偏执论》中讨论怎样实现国家现代化,认为光有国会不行,光有物质不行,要“立人”,而且要“排众数而任个人”。鲁迅这篇文章发表后,个人主义思潮和科学精神暗暗涌动,开始动摇专制原则。
  
  1913年,中国出现了一次留美高潮。两年后,留学生创办《科学》杂志,第一次使用横排版,第一次使用标点符号。陈独秀在《爱国心与自觉心》中说,爱国不是爱军阀国家,要提高老百姓的自觉性,必须兴办杂志。
  
  李大钊比较法俄革命,认为法国革命是“国家主义”,俄国革命是“爱人”,中国应该走俄国道路。留美学生胡适也写文章说,一个国家没有军舰不要紧,但不能没有大学。
  
  戊戌变法刚刚失败的时候,蔡元培已经认为,靠光绪皇帝,没法振兴中国,应该为未来培养大批人才,于是他辞去翰林头衔,下江南,兴办新式教育,从此跟教 育结下一生之缘。1912年,蔡元培出任教育部长,因为袁世凯越来越专权,他决定退出内阁。4年后,袁世凯病逝,远在欧洲的蔡元培接到教育部长电报,希望 他担任北大校长。这是蔡元培施展远大抱负的天赐良机,同时他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北大校政腐败,远近遐迩,革命党反对蔡元培介入是非之地,吴稚晖和汪精卫就是反对派。当蔡元培邀请他俩同来北大相助,两人明确拒绝。
  
  支持蔡元培的,只有孙文。要想让死气沉沉的北方策应南方革命,北大能否转变,事关重大,所以孙文竭力主张让蔡元培立即赴任!
  
  1917年1月4日,是蔡元培到任的第一天。北大校工在驸马府列队行礼,蔡元培一反先前校长目中无人的老爷派头,脱下礼帽,向校工庄重鞠躬,这使校工和学生们大为惊讶。
  
  蔡元培首先要为北大物色一位文学院院长,他决定聘请陈独秀。
  
  陈独秀因为宣扬新思想和新文化,名声大噪。蔡元培入主北大的时候,陈独秀刚好进京,住在前门中西旅馆。蔡元培三顾茅庐,执意邀请,陈独秀终于答应来北大试试,同时他把《新青年》杂志一并带进北大。
  
  蔡元培是国民党元老,他完全可以预料到,陈独秀一定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但他一定没有想到,陈独秀不仅是五四学潮的总司令,而且还缔造了中国共产党。
  
  1917年左右,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担任校长后,一批精英知识分子集中在北大。蔡元培来了以后,经过别人推荐,他聘请了陈独秀作文科学长。陈独秀又推荐胡适,章士钊又向蔡元培推荐李大钊。


  
  ——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
  
  蔡元培“兼容并包”,不计门派。辜鸿铭、黄侃、刘师培思想守旧,但旧学深厚,蔡元培便聘他们在北大讲学,只要他们不鼓吹复辟。
  
  蔡元培聘辜鸿铭讲西方文学,这个身穿枣红马褂、留着小辫子的文化怪人,守旧偏激,但学生们仍能从他的言论中,感受到赤子之心。蔡元培对学生说,希望你们学辜鸿铭先生的英文和刘师培先生的国文,但不要像他们那样拥护复辟。
  
  蔡校长聘请梁漱溟做哲学系教授,同样不拘一格。梁漱溟只有24岁,没上过大学,自修的印度哲学。蔡元培让这位只有中学文凭的年轻人在北大哲学系执教,造就了一颗学术明星。
  
  实际上,20世纪20年代的时候,中国整个知识分子精英都集中在北大,它所形成的“北大精神”,实际上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某种精神,或者说北大精神代表了整个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它树立了基本的范式。
  
  ——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
  
  在中国的大学里面,相对来说有独立风格的北大,是最明显的。不见得北大出来的人都比别的地方强,但北大人走到哪儿,都能认得出来。
  
  ——北大中文系教授陈平原
  
  比较一下20世纪初的上海和北京,新文化运动似乎应该在上海爆发,但事实上却发生在北京。或许,只是因为北京有蔡元培的北大。1918年12月17 日,北大二十周年校庆,为了20年来第一次校庆,吴梅副教授谱了校歌,校歌最后一句歌词是,“喜此时幸遇先生蔡,从头细揣算,匆匆岁月,已是廿年来”。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