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职场励志 > 风雨北大 水木清华 > 第 3 章 清华:这里从工字厅说起
第9节 千秋耻,终当雪(上)上篇

  1937年7月7日,清华数学教授杨武之,被卢沟桥方向密集的枪声惊醒,他也感到甚是不安。这时,杨太太怀着杨振复,大儿子杨振宁在外读书,而杨振平、杨振汉、杨振玉几兄弟,最大的只有6岁。杨武之决定,把一家老小送回合肥老家。
  
  路经天津火车站,杨武之看到,站台上,国民革命军荷枪实弹,战争近在咫尺。
  
  此时,蒋介石不再认为日军只是想在“满洲国”南部建立“非军事安全区”,而是断定他们想要吃掉华北。他忍无可忍,决定在尚未准备好的情况下,奋力一击。7月15日,蒋介石召集庐山谈话会,邀请北大校长蒋梦麟、文学院院长胡适、清华校长梅贻琦、工学院院长顾毓秀、南开校长张伯苓同去参加。大家誓师抗战,同仇敌忾。
  
  这一天,共产党人向国民党递交《合作宣言》,认同三民主义是中国之必需,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同时,共产党人宣布,取消一切推翻国民政府的暴动政策和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方式没收地主土地,并且取消红军番号,自觉改编成革命军,接受国民政府军委统辖。蒋介石立即发表谈话,凡是中国公民,只要信奉三民主义而努力救国,国民政府既往不咎。
  
  7月28日,噩耗传来,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中将和第132师师长赵登禹中将,在北京南苑保卫战中,壮烈阵亡。8月13日,蒋介石调集陆海空三军,围攻驻上海日军。然而,这纯粹是一场没有准备好的挑战,日军很快从防守转入进攻,革命军步履艰难,很快面临南京弃守的危局。
  
  在这场苦涩的鏖战中,有两位清华校友被国人深深铭记。
  
  孙立人,1915年考入清华,后赴美留学,在弗吉尼亚军校求学。“八•一三”淞沪会战中,孙立人负伤11处之多。另一位是空军英雄沈崇诲,他因坐机故障,无法返航,便直冲日本旗舰,壮烈殉国。
  
  沈崇诲1928年考进清华,读的是土木工程,与航空和军事无关,但在国破家亡的年代,他无法成为建设者,只能划破长空,为保卫家园而牺牲。那一天,一起执行轰炸任务的飞行员,还有6位,他们清晰地看到,日舰倾斜,舰尾沉入海水,随后是火药库爆炸的巨响,一切化为灰烬。战友们欲哭无泪,只是轰鸣着向白茫茫的海水致以最后的敬礼。
  
  就这样鏖战着,北京、上海、山西大同相继陷落,首都南京也危在旦夕。
  
  有一天,教育部代表杨振声手拿一份电报,坐上汽车,去接梅贻琦、清华政治学教授张奚若和外文教授叶公超,要他们南下长沙。此时,清华校长梅贻琦、北大校长蒋梦麟、南开校长张伯苓、青岛大学校长杨振声,已合组“长沙临时大学”。
  
  国破山河在。那位讲课时两眼微闭,一只手放在椅背上,另一只手放在膝头,不时发出笑声的陈寅恪教授,再也发不出笑声。陈寅恪的祖父陈宝箴,父亲陈三立,都是戊戌变法中湖南新政的领袖。当北京被日军打下,陈三立老人悲愤交加,拒绝吃饭吃药,9月14日惨别人世。


  
  治丧完毕,陈寅恪用模糊的视力,最后看了一眼清华园,而后携妻带女,迁往长沙。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