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4节 漫游欧洲的爱情鸟上篇

  在宾大的学生生活期间,林徽因遭受了亲爱的父亲猝然去世的伤痛。他是为躲避北京的一次政变到东北去时被流弹击中丧命的,时年49岁。他的挚友梁启超担起了通知林徽因的责任,他写了一系列的信,开始报告了一些谣言和担心,最后则证实了林长民去世的消息。在信中,他对梁思成和林徽因说,他们现在必定已经意识到,他们今后的一切计划都将受到影响。林长民的第二个妾将带着她的孩子回福建老家,而徽因的生母将在她今后的有生之年依靠思成过活,因此思成必须尽快找到工作。从这时起,梁启超更多考虑的是思成的未来,特别是在他回国后给他找一个好的职位。
  
  年轻的梁思成对自己前途的关切丝毫不亚于他的父亲。宾大已经给了他建筑师的资格,但他还想在美国再待上几个月,以便学会怎样教书。当时他可能已经知道,父亲试图让他进清华,尽管清华那时还没有建筑系。不管怎样,梁思成明白,要教书就得对学术文献有更广泛的了解。他尤其想了解的是,关于他特别感兴趣的中国建筑,西方都出版过什么图书。因此,他在1927年8月向哈佛的科学和艺术研究生院提出了入学申请,说他的目的是“研究东方建筑。对于那些大厦的研究及其保护的极端重要性促使我作此选择”。他的申请通过了,1927年9月他将离开费城到剑桥去。早已向往演艺界的林徽因,则决定到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去读舞美设计。
  
  在耶鲁大学,聪明美丽的林徽因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她是第一位在国外学习舞台设计的中国学生,宾夕法尼亚大学三年的学习使她打下了良好的美术功底,再加上她喜爱戏剧,也演过戏剧,因此她对舞台的灯光、空间、视觉效果,都有独到的见解,帕克教授对她十分赞赏。同学们也时常找林徽因帮忙做作业,善良的徽因都会妥善地帮他们做好。年龄最小的斯蒂华特•切尼总是与别的同学发生争吵,与同学和不来,她就喜欢林徽因。徽因也像姐姐一样宠着切尼,开导切尼,跟她一起做作业,听她讲述自己的烦心事。直到十年后,徽因偶然翻开《戏剧月报》,斯蒂华特•切尼的名字跃入她的眼帘,她惊喜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在自己的文章中说:“……她成为了百老汇一名有名的设计师!想想看,那个同谁都和不来、老是需要我的母亲般保护的小淘气鬼,现在成为了百老汇有名的设计师,一次就有四部剧目同时上演……”
  
  梁思成在哈佛的研究似乎没有了头绪。因为当时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建筑非常不了解,关于中国建筑的资料也十分稀少,梁思成的研究一度进入了死胡同。他找到自己的导师,要求回国收集资料并准备自己的博士论文。导师同意了梁思成的请求,此时,林徽因也即将结束自己的舞美设计专业了。
  
  学业既已完成,一直拖延着的正式订婚的时刻来临了。梁思成的父亲从天津来的信里说得很清楚,他要求严格遵守所有的传统习俗。他请了一位朋友来给两个人对“八字”,找出两人的出生地点和时间以及上三代的名字。作为订婚典礼的信物,他买了两块名贵的玉佩和一对玉英。尽管当事人远在地球的另一面,但这丝毫不减礼仪的隆重。“因婚礼十有八九是在美举行,”父亲写道,“所以此次文定礼特别庄严慎重些。晨起谒祖告聘,男女两家皆用全帖遍拜长亲,午间宴大宾,晚间家族欢宴。”父亲将一份祭告祖先的帖子寄给了梁思成,让他保管。
  
  梁思成是梁启超的长子,林徽因又是梁启超所钟爱的孩子,因此,梁启超为他们的婚事作了详细的安排:因为徽因和思成在国外,所以婚礼按照国外的规矩进行,在教堂举行婚礼,婚后去欧洲度蜜月,同时对外国的建筑进行考察,然后回国,婚事由大女儿思顺和女婿周希哲为他们操办。两人的定亲仪式按照中国的老规矩进行,由国内的亲人为他们操办。
  
  1927年12月18日,梁启超在为两个人办完订婚仪式后,提笔写信给徽因和思成,商议两个人举办婚礼的大小事务。
  
  这几天为你们聘礼,我精神上十分愉快……婚礼只要庄严不要侈靡,衣服首饰之类,只要相当过得去便够,一切都等回家再行补办,宁可从中节省点钱作行旅费。你们由欧洲归国行程,我替你们打算,到英国后折往瑞典、挪威一行,因北欧极有特色,市政亦极严整有新意(新造之市,建筑上最有意思者为南美诸国,可惜力量不能供此游,次则北欧特可观),必须一住。由是入德国,除几个古都市外,莱茵河畔著名堡垒最好能参观一二。回头折入瑞士,看些天然之美,再入意大利,多耽搁些日子,把文艺复兴时代的美,彻底研究了解。最后便回到法国,在马赛上船,(到西班牙也好,刘子楷在那里当公使,招待极方便,中世及近世初期的欧洲文化实以西班牙为中心)中间最好能腾出时间和金钱到土耳其一行,看看回教的建筑和美术,附带着看看土耳其革命后的政治(替我)。关于这一点,最好能查得一两部极简明的书(英文的)回来讲给我听听。


  
  这一封信,体现出梁启超作为一个父亲对子女的关爱,他既像传统父母那样对孩子抱有望子成龙的想法,但是又平等、民主地对待自己的孩子,他在生活和事业上给予孩子们引导,又尊重孩子们的自主选择,他用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默默影响着下一代要走的路。他是近代中国的启蒙者,高瞻远瞩、志向深远;他也是个平凡的父亲,会为孩子们的生活操心,会为孩子的前途作细细的打算。这封信,让我们看到了梁启超真实、生活化的一面。
  
  1928年3月,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加拿大渥太华举行了婚礼。徽因不愿穿西式婚纱,但是当时的加拿大根本买不到中式婚服,美丽的徽因就自己设计了一套婚服:长长的裙摆曳地,领口和袖口都绣有中国古典盘花纹样,特别是婚服的头饰,洁白的绢纱配着秀气的冠冕一样的帽子,帽子中间的红璎珞美得摄人心魄。徽因就穿着这件别致的婚服,在美妙的婚礼进行曲中走向了思成,思成在徽因脸颊上轻轻一吻,爱情便在这吻中如春风拂过一般,开出了摇曳生姿的花。婚后,梁思成与林徽因踏上了欧洲的蜜月之旅。这次欧洲之行对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仲春的伦敦像一幅色彩明艳的风景画。
  
  泰晤士河水缓缓流淌,两岸的建筑有一种明快的色彩,这里的阳光似乎也因为春天的到来而变得新绿盎然、春风拂面,尽管有些许凉意,徽因还是忍不住扬起嘴角,在阳光如画的春天里,任由发丝飘扬,感受清新的美好。


  
  圣保罗大教堂是他们瞻仰的第一座圣殿。这是一座比较成熟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非常具有欧洲特色。教堂平面为拉丁十字形,十字交叉的上方矗立着两层圆形柱廊构成的高鼓座。教堂正门上方的人字墙上,雕刻着圣保罗到大马士革传教的图画,墙顶上立着圣保罗的石雕像,整个建筑显得雄伟而不失对称之美。梁思成拿着相机不断地变换角度拍摄着圣保罗,徽因仔细地欣赏着圣保罗的风格,她转过头对梁思成说:“我想起了歌德的一首诗:它像一棵崇高浓荫广覆的上帝之树,腾空而起,它有成千枝干,万百细梢,叶片像海洋中的沙,它把上帝—它的主人的光荣向周围的人述说。直到细枝末节,都经过剪裁,一切于整体适合。我觉得这首诗就是为圣保罗教堂而写的,这座建筑直指天空,就像是想要和天空对话一样。”思成也笑着说:“不知为什么,我第一眼看见这座教堂就觉得它很与众不同。它是人与上帝对话的地方,它有着《圣经》的智慧和包容,来教化芸芸众生。”
  
  告别了圣保罗教堂,梁思成和林徽因又去参观了带有东方情调的布莱顿皇家别墅以及别具古典内涵的英国议会大厦。最使他们倾心的还是海德公园的水晶宫。它摒弃了传统的建筑材料和构造,通体都是用铁架和玻璃制成,在夜晚,月光和灯光互相映衬,晶莹剔透,就像是真正的海底水晶宫一样。看着这座美丽的建筑,他们同周围的人一样,发自内心地赞叹和欣赏它。尤其是徽因,她对这座建筑喜欢得不得了,她在日记里写道:“从这座建筑,我看到了引发起新的、时代的审美观念最初的心理原因,这个时代里存在着一种新的精神。新的建筑,必须具有共生的美学基础。水晶宫是一个大变革时代的标志……”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