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综合其他 > 史上最牛思想史 > 第 3 章 自然哲学派 (下)——要到哪里去
第2节 第二章

  二
  
  那色诺芬尼为什么这么恨神呢?难道宙斯抢了他老婆?要知道,说宙斯好色不过是神话传说啊!
  
  如果你能这么想,那么恭喜你,答对了!因为色诺芬尼也是这么想的。
  
  所谓的众神,都只是传说!
  
  人们正是按照自己的形象,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创造出了神。黑人的神是黑皮肤,白人的神是白皮肤,黄种人的神自然就是黄皮肤。如果狮子老虎会说话,那它们的神肯定会有长长的鬣毛,或者额头上顶着个王字。
  
  因此这些所谓的神,压根就不存在!
  
  色诺芬尼否定了传说中或好色或好斗的神,转而提出了一个非常特别的神。这个神没有具体的形象,没有什么特别的喜好,更没有慈悲为怀、救苦救难的心态,他存在于万物之中,万物由他而来,他代表了世间万物的唯一性。
  
  色诺芬尼毕竟年事已高,他只提出了这个观点,却没来得及给出让人信服的解释,于是这个重任,就留给了他的学生们。
  
  为了公平起见,我们该给哲学系的这批新同学照样来一次考试了,考试的题目便是:“要到哪里去?”
  
  第一位参加考试的,名叫巴门尼德(Parmenides),简称小巴。
  
  公元前540年,小巴出生于爱利亚的一个豪门家族,他自小聪明好学,加上家庭关系,很快就踏上仕途,一路高歌往上爬,年纪轻轻就成为了爱利亚的市长,就在大家认为这不过又是一个普通官僚的时候,改写小巴命运的那个老人,来到了爱利亚。
  
  小巴少年得志,不愁吃喝,身居高位,但在他的内心里,一直隐隐约约觉得不满足。吃点好的,穿点好的,再找个好老婆,人生就是这样吗?
  
  色诺芬尼的到来给小巴本来安稳又混沌的生活撕开一条清晰刺目的裂口,闪烁出了思想之光,那光先是荧荧绰绰,继而窜出火苗,逐渐蔓延,直至燃烧。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他放弃了市长的高官厚禄,放弃了一切社会关系,只为跟随老师,去寻求世间的终极真理,最终,他成功了。孔子说过,“朝闻道,夕死可以。”不过我们的小巴还年轻着呢,他不仅闻了道,也没马上就去死,转而研究那个让人费解的唯一性,到底是个怎么回事。
  
  要证明世间万物是唯一的,看似很困难,因为这与我们所看到的大自然实在是格格不入,但如果纯粹从语言逻辑上去推理,其实相当简单,我们只需要证明一点即可。


  
  这就是不变。
  
  什么都变不了,什么都不会变,当然就是唯一了。比如你以处男之身娶一个老婆,日后不找小三不包二奶,不离婚不离家不搞婚外恋,那么这个老婆肯定就是你今生今世唯一的女人。
  
  这就叫做通过不变证明了唯一性。
  
  小巴认为现在的世间万物是一直存在的,而且没有任何变化。比如金鱼就是金鱼,不会变成磁铁,人就是人,永远也不会变成老虎,这辈子不行,下辈子照样也不行。
  
  当然大自然中有些事情是明显在变化的,毛都没有的小屁孩能长成肌肉发达、须发俱全的壮年男人;冬天花草树木会变枯萎,春天则会百花盛开;有时候会刮风,有时候会下雨。小巴不可能对这些显而易见的变化故意装作视而不见。
  
  对此小巴给出的解答是,变是在变,但这些靠眼睛观察到的变化全不可信,是由感官产生的“幻觉”。从理智上讲,事物就是不会变,而他作为色诺芬尼高徒的使命,就是要揭穿这种种形式的“幻觉”,还人类以理智的真面目。小巴也由此创造出了“理性”这个词。
  
  我们后世评价一个人常常用理性或感性来形容,出处就在于此。感性的人,非常容易相信眼睛看到的和耳朵听到的,比如好色的男人和耳根子软的女人。而理性的人呢?就像小巴这样,压根不相信感官认识,只凭借思考和经验来解决问题。
  
  理性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主线,日后它会遇到很多强大的敌人,比如宗教,比如皇权,但始终前行,百折不挠。
  
  所以了,如果让小巴同学回答“要到哪里去”,他给出的答案恐怕会让很多人失望,哪也不会去,哪也去不了,就这么待着吧!
  
  不过大家也不必失望太久,因为接下来要登场的这一位,比枯燥无味的小巴有趣的多,他便是小巴的弟子兼干儿子:芝诺(Zenon)。
  
  小巴虽然满口理性,貌似严谨,但他的论证完全是在想当然,你说变化全是幻觉,你凭什么这么说?
  
  芝诺就来替他干爹解决这个凭什么的问题。
  
  为了证明这个不变,芝诺设计了三个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例证。
  
  第一个叫做“飞矢不动”,矢就是箭。在人的印象中,一支射出的箭总是向前飞,但这其实是一种错觉。因为这支箭在任何一个时候都只能停止在某一个地点,不能同时抵达两个地点,所以,人眼之所以看到箭在飞,是在许许多多时刻里止于某一地点的现象积累而成的假象,但实际上,这许多的静止加起来的总和仍然是一个静止,因此,飞箭根本上是不动的。

  
  这个观点倒是有点意思,因为我们现在看到的动画片其实本身也不会动,而是借助了人眼的短暂视觉停留造成的效果。
  
  第二个叫做“二分法”。
  
  假定一个物体要达到某处,它首先须通过距离的一半;在未到这一半以前,必先经这一半的一半;而这一半之一半又有其一半,如此可以无限地分割下去,该物体也就永远挪动不了。
  
  这个观点有点类似于庄子提出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意思是拿一个木棍,每天截一半,永远都截不完。
  
  不过庄子说这个话看起来是心血来潮,并没有像芝诺那样,是为了证明一个理论而展开的逻辑推理。
  
  第三个叫做“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
  
  阿基里斯是荷马史诗中跑得最快的希腊英雄。但假如让乌龟先跑一步,那么善跑的阿基里斯就永远也追不上乌龟。因为他首先必须先达到乌龟的起跑点,这时乌龟又已前进了一段距离,当阿基里斯赶到这点时,乌龟早已又前进到别的一点,如此下去,阿基里斯就算跑得比猎豹还快,他也不是乌龟的对手。
  
  就这样,芝诺推理出,运动变化乃是虚幻,唯有静止不变才是真实。
  
  如果单纯从语言逻辑上看,芝诺的推理滴水不漏,无懈可击。但如果从常识上看,怎么看怎么他像是在诡辩,而事实上他的确是在诡辩。因为从物理学上看,运动是有连续性的,阿基里斯不必在乌龟停留的地方逗留一下再走,他会一直往前跑,在同样时间之内,二者的运动速度截然不同,所以阿基里斯会在一瞬间就赶上乌龟。
  
  这就叫做信仰归信仰,常识归常识。为了信仰而否定常识,是爱利亚学派乃至许多思想大师们的一贯作风。
  
  我们不要觉得这个荒谬,像这样荒谬的事情在今天的神州大地并不罕见,比如认为吃绿豆和泥鳅可以包治百病,比如一窝蜂的去抢盐……都是因为相信而去否定常识。
  
  但信仰和常识就必然会是矛盾吗?
  
  接下来登场的这位同学,勇敢地说了一声No!
  
  他就是爱利亚学派唱对台戏的赫拉克里特(Heraclitus),简称小赫。
  
  约公元前530年,小赫出生于地中海东岸城市爱非斯的一个贵族家庭,他家是爱非斯的世袭祭司,换句话说,爱非斯的市长宝座是被他们家长年承包的。
  
  爱非斯与米利都只有咫尺之遥,公元前494年,在强大的波斯人占领了原本是希腊殖民地核心的米利都之后,爱非斯得以接替米利都的位置,成为欧亚两大文明交汇的中心。


  
  此时小赫已经四十一岁,正当盛年,刚好轮到他来当市长了,这在普通人看来,简直是天赐良机啊!
  
  可生性高傲的小赫压根看不上,他坚决不肯干,硬是把到手的权力让给了自己的弟弟,还甩出一句让人跌碎眼镜的话:“难道和孩子们一起玩,不比当这个鸟市长强?”
  
  小赫看不上的,不仅仅只是一个市长而已,实际上他目空一切,谁也看不上,他说当时的社会现状惨不忍睹,他说老百姓们个个蠢笨如牛,他还说荷马的文笔烂得一塌糊涂。不过要数他最看不上的,是和他同时代的,盛极一时的哲学系同学小巴。
  
  小巴应该不是个自信的人,因为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明明看到了变化却硬说没变。但自信心爆棚的小赫就完全不同了,他坚信的是眼见为实,什么都在变!
  
  而且他给出了自己的证明,这便是哲学史上著名的过河说。
  
  某人于某年某月某时某分涉水过河,而当他第二次涉水的时候,时间已经流逝,无论是这个人,还是这条河,都已经与从前不同了。
  
  这个观点就比小巴的万事不动有现实意义的多,有趣的是正好可以用来诠释一个爱情现象:旧梦重温。


  
  现在很多男人和女人渴望与曾经的初恋情人重逢,这多半是因为对现实的不满,而过去的爱情又是那么美好。或者是现在已经出人头地,就觉得已经有能力能让曾经离去的恋人再次回到自己身边。
  
  但这往往只是一个美丽的幻想,时光已经过去,我们也是。无论是身材、容貌或者内心的感悟,都不再是当年的那个自己。就算真的再次遇到,也势必找不回当时的感觉。与其面对一个悲剧的现实,还不如把曾经的那份美丽珍藏在心里。
  
  “花有重开日,人无少年时。”与其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我们还是多多珍惜眼前的时光,多多在乎眼前人吧,正所谓物已不是人亦非,往事可忆不可追……
  
  不瞎扯了,我们赶快拉小赫同学过来考试,你高傲归高傲,但考试照样逃不掉!
  
  小赫给出的答案就是,要到哪里去虽然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会变。我们会变成什么样不知道,但知道的是一定会改变。
  
  那这不是废话吗?我们会变这个不难去理解,怎么变化才是关键?也就是说得找出变化的规律。
  
  不过,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小赫虽然没有直接给出变化的规律,但他却肯定了这种规律的存在,他坚信人类的思想虽然永远都不会一致,理性也不会发达到无所不知的地步,但在这个世界上,一定存在一种“普遍的理性”来指导大自然发生的每一件事,当然也能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
  
  两千多年后,一个乐观积极的德国青年横空出世,他用自己的天才思维,完美诠释了这个所谓的变化规律,他就是号称哲学之王的黑格尔。
  
  小赫更进一步指出,世间所有的事物都是相对的。如果我们从未生病,就不会知道健康的滋味;如果我们从未尝过饥饿的痛苦,我们在饱足时就不会感到愉悦。如果世上从未有过战争,我们就不会珍惜和平。如果没有冬天,那春天也不会来临。在事物的秩序中,好与坏、善与恶都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好坏、善恶两极之间没有不停的交互作用,则这个世界的次序将不再存在。
  
  正如没有了古惑仔,还要条子做什么?
  
  这恰好和中国阴阳家们提出的世界由阴阳构成的理论不谋而合。正如宇宙是由正反两种物质相撞引起的大爆炸而诞生,人性同样永远存在光明和黑暗两方面。
  
  没有坏人,哪来好人?没有好人,又哪来坏人?不懂得贪婪,怎么会懂得慷慨;没有凶恶,善良也就无处可寻。
  
  所以我们不必害怕失败,因为失败就是成功之母。要想好好做人,就必须去了解人性中黑暗的一面。说简单一点,要想做一个好人,就必须知道什么叫做坏人!
  


  说句比较伤人心的话,倘若没有高房价的压迫,大家工作还会那么积极吗?
  
  到这里,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两人给出的考试结果。
  
  爱利亚同学的代表小巴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会改变,因此我们的感官认知是不可靠的,我们只能靠理性思维去辩明改变。
  
  唱反调的小赫则说:世界上什么东西都会改变,我们的感官认知是非常可靠的。理性便是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我们必须去追寻这个规律。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