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4节 第三节

九十五

与许多我的同代人不同,笔者对中国的19701980出生后代,非常看好。这一代人和中国当年周恩来和邓小平代表的那一代人很相似,他们大多有良好的教育(包括许多在西方留学)和对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就像能说流利英文和法文的周恩来们一样,这一代的年轻人知识渊博,见多识广,但就不像19501960年出生之人,言必称欧美,物必叹洋货,盖个破房子也要欧陆风情,搞得你不知道还以为生活在法兰西城堡里。

对这些同胞对西方文明那种一看见,一听说,就开始两眼发亮,面带红光,呼吸急促,嘴角流涎的姿态,笔者只有摇头苦笑。通常一个黑人想叫自己的儿子学音乐,马上就会拿一把萨克斯风,开始吹黑人的蓝调。一个拉美人马上就会拿一把西班牙吉他,开始弹古典弗拉明戈。而我们的中国同胞,就会拿起个小提琴,开始拉莫扎特。记得一个黑人曾为此感到困惑,问笔者是不是中国没有自己的民族音乐和乐器,因为他记得走过唐人街的时候,还看到有人拉两根弦的中国小提琴。笔者答道,不是,中国的乐器比西方的还要多,中国的音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只不过这些人在西方的学校里学多了,觉得中国的东西是垃圾而已。

可以想象如果中国的社会由这帮人设计,不知道中国会不会变成19世界的欧州?反正现在整容手术和磨皮技术都很高超,完全从房屋,街道,衣物,用品,语言(反正我们都会英文,那怕多么洋泾浜),文字(记不记得汉语拼音化)和相貌(整容没问题,但是身材需要多点功夫,不过如果所有人都可以光顾美国快餐店,恶补荷尔蒙鸡)等等,都完全可以创造出沃茨沃斯笔下的英国完美乡村社会。

所幸的是,中国的社会已经呈现多元化,在民间无需论资排辈,由于这个年龄层英才奇少,对中国的影响(或说是危害)没有那么大。

而且这个年龄层中大多滞留在海外,多数经过多年的奋斗,不论是学高八斗的博士,还是一个英文都不识的草民,都混到有车有房,有地有产。这些人吃苦耐劳的韧性,倒是可以和今年初雪灾时的民工相较,毫不逊色,大有我中华民族勤劳奋发的底蕴。而他们对工作也有一种平和的态度,不论是各行各业,高低贵贱,都可以坦然的面对而不会怨天尤人,而且还可以在这些不尽人意的职业中,靠踏踏实实,埋头苦干,也算事业小成。再加上他们差不多上有老人,拖家带口,基本上能够尽孝道。由于对自己的能力通常有某种过低的评价,加上对出头的谨慎,因此有多大的头就带多大(更多是较小)的帽,不需矮子强出头,害人又害己。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国人最美好的职业道德,在工作中不偷懒和不掺假。他们的处世哲学,则带有强烈的大动乱时代的烙印,不轻易出头,因为怕枪打出头鸟,而且还有中国传统的内涵中,那种隐忍不发的沉静。

这些可爱的品格,用在对的地方,就给他们如虎添翼,而用在错的地方,就使他们自废武功。可以说他们在美国这种国家的成就相对于欧洲和日本,要大的多,但仍然是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潜力。

九十六

当然在美国乐观和夸张的文化的氛围下,他们这种深藏不露的品格,往往就成为一个包袱。当他们和美国人竞争时,人家是三分墨水上大红,一点颜料就要开全球连锁的印染超级市场,而谦逊自卑的中国人,就生怕自己显露得太多,就做不到价廉物美,不被人接受。

这种姿态非常明显的表现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上。色香味俱全,丰富文化内涵的中餐,就便宜得可以和麦当劳的汉堡包争宠。而各方面都要比中餐低几个档次的日本寿司,就居然敢以高过两倍价格叫板,而且还是门庭若市,甚至出人意料的包括这些只肯吃便宜餐的中国人。档次稍低于中餐的法国餐和意大利餐,则就敢叫天价,让你觉得花不了大钱,反而想死。试想一下一个连你自己都当垃圾对待而不珍惜的文化,又如果叫外人敬仰?当然笔者也见过这代人的豪杰,靠天不怕,地不怕的蛮劲,居然就是硬打出了一片天。尤其是以美国高科技界里那些中国人的创业者,没有他们,我们这一代人真的是无地自容,连个遮羞布都不配有。可惜的是,这些栋梁之材不一定对在中国从政有兴趣,不然真是中国现代化的一大助力。

而海外那些对从政有兴趣的少数的政治精英,如果有机会执政,就会是中国之祸。那些人既不了解西方,又不了解中国,还以为自己在将来的中国政坛上仍然有希望,对他们同辈在中国政坛开始接班,颇为不服,大有舍我其谁的自负心态。平心而论,这里面不乏一些人有点才气,但就是自视过高,眼高手低,和志大才疏。虽说现在上台的那些同辈不一定比他们有才华,但就一定比这些人要务实。如果这些人没有流落海外,估计又是批搅排泄物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不要以为笔者对他们有偏见,其实这些人除了到处寻找经济老板,基本上无一技之长可以在西方谋生。他们写篇文章倒是人权,民主,自由,平等,博爱,普世价值等等,通篇都是高屋建瓴的大鎯头,对你那个可怜的肉脑袋一顿乱砸。但是字里行间,挑灯细看,却是文化革命的大字报的水准,尽泼妇骂街的能事。最可笑的是,号称对中国文化精通,却连一篇打油诗都凑不出来,号称对西方社会了解,连美国历史都没有读过。

而中国的新一代看到的是中国高速发展的社会,经历的是划时代的变化。在他们看惯了北京,上海,广州和香港的街景,很难可以想象他们会在纽约,巴黎,伦敦和柏林,会惊奇得跌掉下巴。在看到中国不足的地方,他们也会有改变的自信,而不至于当场找个洞钻进去。对他们对中国传统的坚持,更是让笔者肃然起敬,看到他们在西藏事件后,在互联网上对西方媒体的反击,更是令人由衷钦服。本来唯一的担忧是,他们由于多是独生子女,也许太个人中心主义,对他人的处境缺乏恻隐之心,但是这种担心在他们汶川大地震的表现中,一扫而空,令人为中国的未来信心倍增。

如果一定要在他们身上挑刺的话,那就是勇猛有余,冷静不足。当然以他们的黄口白牙,青春年少,要做到心不浮,气不燥,老成持重是不现实的。他们对社会的了解还是太肤浅,对中国传统的认识,虽然有心愿但是缺功力。对西方文化的态度,也不够平和,多情感上的抵触,和情绪上的反感,但却缺乏细微的观察,和理性的直面。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