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官场财经 > 茶叶战争:茶叶与天朝的兴衰 > 第 2 章 1840年的茶叶战争之中英对抗
第7节 英吉利与天朝上国下篇

  接着尼克想考考船长的地理知识,船长说大清自然是最大的地方,泱泱大国,剩下的世界就是散落的岛屿。尼克很快就发现,他的知识来自一本受当地官员推崇 的书——《海国闻见录》《四库全书》有收录,陈伦炯撰。陈伦炯是个海商,曾为施琅东征台湾指点航路,因军功成为碣石镇总兵、广东右翼副都统。陈伦炯少年随 父亲生活在沿海,并且经常出海,到过日本等地。《海国闻见录》是晚清前期对世界地理认识最全的一本书。。里面说“英格利乃三岛之国”,对英国人的生活也有 描述,英人富,多用呢绒,喜欢喝酒。女人待嫁前束身以求纤瘦。发辫卷曲,垂至脖颈。短衫,加衬裙。出门多披氅。抽烟,烟装金丝瓶。
  
  因为尼克是法国人,所以留意了对法国的介绍,里面说法兰西,先是信佛教,后改天主教。当然都是些错得离谱的信息,在船长的地图上,非洲紧接着西伯利亚,高丽对面为不知名的国家。
  
  压茶装箱,19世纪初,水墨尼克分析外国人不受欢迎,是因为来中国的都是商人,贪婪好财,无视家庭,是些抛弃了所有高尚情感的人。但是最后,尼克发 现,这些中国人和他套近乎也是有目的的,他们居然请求他教会他们用铅和锡造币,船长们相信英国有能力把廉价的金属变成白银和金子。
  
  越过老外的讪笑,回到马嘎尔尼访华的现场。
  
  马嘎尔尼使团访华,对大清而言,本来是一个很好的了解英国的机会。但国力强盛的乾隆完全把英国人的来华当做了微不足道的小事。他要求朝臣所做的仅仅 是:如此边远的外夷来访,你们不要失了天朝的体统和尊严。他多次下诏强调,礼仪要得体,不能轻慢,不能苟简,又不能过于隆重,在不阻挡其向慕之心和诚意的 同时,也不要助长其骄矜之风。
  
  “三跪九叩”的礼仪之争,现在还是中外史学界津津乐道的话题,和珅的机智更成为野史家书写的灵感之源。但令英国人不解之处在于,为什么康熙善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并可以让那么多传教士为他效力,而乾隆却把那些科学仪器视为“奇巧淫技”呢?
  
  英国使者向乾隆行驶跪拜礼,显然是中国人所绘乾隆朝的大将福安康甚至对英国人的火器表露出不屑一顾的态度,他是朝中唯一见识过火器力量之人。马嘎尔尼使团访华前夕,在反击尼泊尔入侵西藏时,福安康率领清军与有英国人参与武装的尼泊尔部队直接交战过。
  
  一位军事爱好者分析说,马嘎尔尼卫队当时以密集队列方式进行的火器操演,实际上也折射出当时火器在装填速度和攻击威力上的不足。装备滑膛枪的步兵必须排成特定的纵深队形,才能保证火力的持续与打击效果,其有效射程和杀伤力此时可能还赶不上东方民族的强弓硬弩。


  
  朝中重臣的看法能够影响到已经80岁的皇帝乾隆,我们往往忽视了这点。面对这些新发明,他们认为:“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 集,无所不有……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面对那些英国专家,他们也一样困惑:“此项人等,既称官员,何以名列在天文、医生之后?”
  
  马嘎尔尼等700多人一番劳苦,从天朝那里什么也没有得到,他们看到大清日薄西山的一面,获得了更多关于中国的知识,这些都为英国后来入侵中国做足了 准备。马嘎尔尼曾任印度马德拉斯总督,他应该知道尼泊尔人的骁勇善战,从清朝对尼泊尔一战大获全胜来看,他对当时中国的军事实力还是有所敬畏。即便是后来 的1840年鸦片战争投票,英国国会也仅以271对262票的微弱优势胜出。
  
  浙江大学教授龚缨晏先生在《鸦片战争前中国人对英国的认识》一文中,梳理了清朝对英国从被动到主动的认识过程,有一点是一致的:对大清而言,英国人的数次访华,只不过是在朝贡国的名册下,多了一个名字而已。
  
  到嘉庆年间,清朝政府开始注意到英国对中国的影响,最显著的就是官方文件中记录英国人强悍的事迹越来越多,吞并吕宋、单鹰、大小西洋……抵达中国的英 国船只也明显增多,上缴的税钱也占了各国向清政府缴税总额的七八成。整个英国的形象从最初的恭顺变成了凶悍狡猾,许多极为丑诋的词汇轮番上阵。龚缨晏.鸦 片战争前中国人对英国的认识[M]//东西交流论谭(第1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230264.
  
  由此,他们更不屑于去了解英国,许多错误的观念,只有在战火里才能扭转过来。参加过中英谈判《南京条约》的黄恩彤说,昔日林则徐以为英国人离不开茶叶,其实他错了,英国嗜好茶叶不假,但只是嗜其味,并非以此为生。
  
  英国出口到中国的物品,版画,刊印于《伦敦新闻画报》美国人萨义德认为,18世纪中叶,东西方的认识出现了断裂。在英国人对东方的认识过程中,有着航 海探险和地理大发现的大背景,也有贸易与战争的直接经验。但最为重要的是,18世纪中叶欧洲关于东方研究的知识被系统化,人种学、比较解剖学、语言学、历 史地理学的大规模运用,加上小说家、传教士、诗人、翻译家、旅行家的文学作品宣传,传达了一幅令人着迷的东方图景,继而助长了殖民者的野心。爱德华•W. 萨义德.东方学[M].王宇根,译.北京:三联书店,2007:49.
  
  英国人认为,没有产生牛顿的东方是幼稚的、非理性的、愚昧的、堕落乃至不正常的,只有征服它,才能完成必要的改造。晚清不知道牛顿、工业革命,更不知 道洛克的政治哲学经过孟德斯鸠的发展已经改造了英国,更缔造了一个拥有全新治理理念的美国。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时候,怎么没有想到这些呢?


  
  要说面对老外的机智,又有谁赶得上张德彝呢?晚清张德彝有一段非常漂亮的言论,显示了外交家的智慧,大长民族之气。
  
  1871年5月,张德彝在出使法国的时候,有法国人问他,为什么中国把外国人称为“鬼子”,张德彝回答说,这其实是一个误会。中国一直叫外国人“桂 子”,以前中国汉代通西方(西域)时,在“龟兹”得到了葡萄种子,所以国人对这个地方很熟悉。但老百姓不知道“龟”的正确发音是“qiū”,错误地读成了 “guī”,“龟兹”也就变成了“桂子”(鬼子)。他们也不知道那里的人相貌服饰如何,以为来自西边的人就是“桂子”,所以听说你们是从西方来的时候,他 们这样称呼你们也就不足为怪了。
  
  之所以不称呼“俄罗斯”为“桂子”,是因为俄罗斯长期与中国打交道,来中国也穿中国人的服饰。就像今天中国人出门,会被当做日本人一样。
  
  张德彝反问法国人,你们叫中国也不见得多好啊,什么“斋那”、“吉那”……中国四千年来,从未被其他国家如此叫过,你们的根据又是什么?

  
  法国人听得惊呆了,又佩服得不行,鞠躬而退。张德彝.随使法国记[M].长沙:岳麓书社,1985:460.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