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7节 公开决裂

  陈晓进入国美,黄光裕礼贤下士的姿态非常明显。但是,陈晓还是很快就发现他与黄光裕的差异,对国美,黄有着极强的控制欲,他想要的是一个绝对执行他理念的人。把陈晓引进来的黄光裕则发现,陈晓并不是一个能够完全按照他的指示忠实执行的人。
  
  陈晓的永乐旧部王可勤向媒体记者分析说,当2010年8月,黄光裕推出邹晓春而不是他妹夫张志铭来接替陈晓之时,就“非常清楚,黄光裕要的不是一个能干的人,而是一个容易控制的人”。
  
  黄光裕最吝惜的是控制权。
  
  据一位拒绝具名的知情人士透露,2009年5月前后,随着案情明朗,黄光裕曾从羁押地发出两封亲笔信,尽管只有短短两页纸,但措辞强硬、态度明确——公司缺钱他可以降低股权,但不能放弃控制权。
  
  恰恰,被黄光裕称作有野心的陈晓希望要的正是黄光裕当初对公司的控制权。
  
  无论是在永乐做老板时代,还是在国美做职业经理人,陈晓在公司的股份都相当小,在永乐时不足12%,在国美更不足1.5%。
  
  知情者透露的一个细节是,黄光裕曾私下对人念叨过“陈晓有野心”。但是,人已经引进来了,讲义气的黄光裕也不好将陈晓怎样,依旧一脸和气地对待陈晓。但这一团和气存在一个前提——黄光裕不允许任何人挑战其对国美的掌控权威。


  
  此前业内曾流传一则轶事:只要陈晓在北京办公室,黄光裕就会特地让自己家的厨子给陈晓做四菜一汤送去,风雨无阻。而这也被解读为黄光裕一来对陈晓表达关心,二来则是提醒陈晓“你正端着我给的饭碗呢”。
  
  这种解读虽然带有些许戏谑,不过也从侧面反映了黄容不得陈晓有僭越之心。
  
  最终,无奈的黄光裕成立的独立于总裁之外的8人决策委员会,尽皆心腹,也被接近国美的人士看作黄光裕架空陈晓的机构。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晓的失落感越来越明显。他曾向亲近的人提到过这种失落,但又自我安慰地说:“也能理解,任何新团队来了一个外人,防范之心总是有的。”
  
  然而,矛盾还是很快就爆发了。永乐进入国美的少壮派,在经过一年多的磨合后,纷纷辞职。其中有几个年轻敢言的中层,以到北京面见黄光裕的方式表达失望,指出那些被训练得只懂执行的国美人,很难有成长性。对此,黄光裕十分恼火,不要说是中层干部,就是管理层也没有胆量对他提出批评。据当时一位“上访直言”的当事者回忆,黄光裕当时就发飙说:“给了你们永乐人这么多,为什么还不够?”


  
  2008年5月,永乐旧将唐志斌到北京出差,特意去看望陈晓。陈晓感动得眼圈发红,永乐旧部认为他卖了企业还做CEO,没有骨气,基本不再和他往来。唐志斌说,晚上喝酒时,平时极为隐忍的陈晓提到没有多少实权的尴尬,面对黄氏风格浓重的国美管理体系,“很多事情很难推下去”。
  
  不管怎样,黄光裕对陈晓是十分客气的,给足了陈晓面子。历数每次国美电器的相关会议,往往走在前台的都是陈晓,而黄光裕似乎刻意躲在幕后。
  
  但这样,无论对黄,还是陈,都是一种无形的折磨。陈晓向唐志斌透露,他非常不适应现在的生活,准备在2008年底前卖掉所持的国美股份,换成现金,然后回上海老家做私募。
  
  然而,就是在这个时候,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黄光裕被公安机关带走了。
  
  不得不庆幸,黄光裕赶上了一个历史好机遇。过往,一个企业家倒下了,这个企业基本上也就完了。但是,现在的环境不同了。在2008年11月27日这天,北京市公安局知会国美集团,黄光裕因涉嫌经济案件接受警方调查,同时告知,黄光裕事件与国美无关。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北京公安局此举,意图很明显,就是要稳定国美电器的形势,不能因黄光裕一案而影响到国美电器的发展。媒体和公众在短暂的情绪宣泄后,也转向了理智面对,希望把黄光裕与国美区别对待的呼声日益高涨。
  
  皮海洲撰文《不应将“黄光裕事件”影响扩大化》称:“如果不是有人另有目的的话,笔者以为,把黄光裕事件的负面影响扩大化是没有必要的。毕竟黄光裕如果真的有问题,那也只是他个人的问题。即便是黄光裕真的出事了,也不意味着国美电器会出事。”
  
  这之后,情况发生明显变化。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诸多主流媒体,开始传递较为积极的信息:国美经营状况正常,未受黄光裕事件影响。
  
  黄光裕突然消失,陈晓惊愕之余,仍然没有站到主角的位置,魏秋立和王俊洲是黄光裕授权的老臣子。
  
  但臣毕竟是臣,现在需要的是一位能够力挽狂澜的新君。
  
  前文已经提到,黄光裕是绝对家长式的企业管理,在出事前,他在国美不可动摇的高度权力,从来没有受到过质疑。
  
  一切突变。正是由于黄光裕强势的管理风格,高管团队只是忠实的执行者,在应对政府、银行及投资机构关系方面,没有一个人具备执掌大旗的经验。反而是曾担任过十几年老板的陈晓,成了一个例外。
  
  据媒体报道,黄光裕出事后,黄家姐妹曾十分客气地对陈晓说:“假如永乐和国美合并后你没留下来,黄家出了这么大的事,我们姐妹去上海找你,你也是会帮忙的。”
  
  这时的陈晓表态说,对黄总负责,就是要把公司管好。
  
  然而,黄和陈终究经营理念不同。在短暂的喘息之后,陈晓开始了自己的资本操作路径,并逐渐与黄光裕走向了决裂,包括与家族经营式思维的决裂。
  
  无论是黄的强悍霸气,还是陈的隐忍、老谋深算,在“黄氏国美”和“陈氏国美”时代,体现得淋漓尽致。
  
  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看陈晓在永乐如何在股份不多的情况下全权操盘,或许就能理解他进入国美后,给自己形成最大操盘空间的想法。只是他没有料到,在国美隐忍了多年后,他会以这种方式获得公司的操盘权。
  
  紧张的应急后,2009年2月27日,国美在京郊的九华山庄召开为期3天的全国年会,推出了“优化转型”的2009年度战略,陈氏风格开始显现。
  
  在接受记者采访中,很多家电业高层均对陈晓团队带领国美渡过最艰难阶段的表现表示了赞许。
  
  “他们确实不容易,若非有陈晓等核心高管当时一面安抚供应商,一面寻求投资者救急,国美离倒闭真的只有一步之遥了。”一位彩电行业高管人士对记者表示,家电供应商们发现,过去一向强势得几乎霸道的国美,开始变得比以往温和了很多。

  
  “陈晓更有意识,也更善于与家电企业主动沟通,更会倾听意见。”上海一家厨电企业老总对记者表示,陈晓的沟通在安抚供应商,避免国美被挤兑货款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除了国美当时的处境之外,陈晓本人的性格也是国美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他把老永乐的一些好的风格带到了国美,相比黄光裕,陈晓要谦和得多了,而且沟通过程顺畅多了。”
  
  甚至国美竞争对手的一位高层亦对媒体记者表示:“国美的气质改变了不少,现在的竞争更为规范化,相比当年火药味、草莽味都消退了不少。”
  
  对于陈晓力挽狂澜的作为,黄家也有赞许之言,但是,骨子里对陈晓的戒心,终于还是让黄光裕放心不下。终于,随着贝恩资本的进入,黄光裕与陈晓之间那种非常微妙的关系被彻底打破。
  
  引入贝恩对于后黄光裕时代的国美是一个重要事件。
  
  2009年6月,国美引入贝恩资本,融资不少于32.36亿港元,黄光裕股权被稀释。
  
  这一融资行为,在随后的国美纷争,被黄光裕一方引为陈晓“狼子野心”的凿凿证据,陈晓被指醉翁之意不在酒,修补资金链是假,摊薄黄家股权是真。
  
  如果说,贝恩一事是导火索的话,那么,接下来关于管理层股权激励的争议则最终引发双方的公开决裂。
  
  2009年7月,国美公告宣布了一项股权激励方案,总金额近7.3亿港元,覆盖了分公司总经理、大区总经理,以及集团总部各中心总监、副总监以上级别,共惠及105人,为迄今中国家电业股权激励之最。
  
  据媒体报道,黄光裕当时就对陈晓的做法表示不满。黄认为,尽管表面上是为了稳定公司核心团队,但“在老板最危难的时候员工却在一边分配利益”是不合适的。而在陈晓一方眼里,黄光裕的出格行为为国美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稳定内部军心确系当时之急。
  
  陈晓说,这件事,他和黄光裕一直有文字的沟通和交流,但黄光裕一直都是持反对态度。“黄先生反对,我感觉他比较狭隘。”陈晓说。
  
  陈晓创办的永乐,是股权分散的企业,团队很多成员都有股份,而国美的管理层在此之前,并没有股权。
  
  “相比黄光裕,陈晓更懂得分享。”业界如此评价陈晓这一举措,同时认为这成为其争取到国美高管层信任与支持的关键性举措之一,为高管们带上了“金手铐”,将他们与国美的命运捆绑在一起。


  
  不赞成股权奖励,黄光裕有自己的想法。黄光裕的律师张庆方告诉记者:“黄光裕不是一个小气的人,他考察了国内搞股权激励的民营企业,没有一个是成功的。他认为中国还没有职业经理人文化,搞股权激励只是一个短期行为,职业经理人容易把精力用在短期的利益当中,关注的是股价而不是企业的发展。并且股价是有风险的,这会影响职业经理人的收入。黄光裕不想用充满风险的东西套住你。黄光裕说过大家的辛苦和努力都不是白付出的,他将来给的奖励比这个股权激励会大得多,让大家不要盯着这点小利益。”
  
  不过,从表面上看,股权激励确实爆发出惊人的力量。2006年,永乐被国美收购后,陈晓孤身一人北上出任国美电器总裁,7位副总裁均为黄光裕多年旧部。此时,在“陈黄决战”之际,国美的一众黄氏旧部高管,要么站出来“挺陈”,要么选择沉默,但作为一个整体的高管层显然已通过国美的公告作出了他们的选择——支持现有董事会的构成和决定。
  
  黄光裕不会容忍自己的“孩子”改名换姓。陈晓一系列“去黄化”行为,大大加强了对公司的控制权,被激怒的黄光裕终于出招。
  
  2010年5月11日,国美电器周年股东大会召开,黄光裕夫妇派出代表连投5项反对票:外资股东贝恩资本的3名代表进入董事会;董事会对董事薪酬的厘定;董事会以所购回之股份数目扩大所授出有关配发、发行及处置股份的一般授权。
  
  而此举也将陈晓激怒,一改往日温文尔雅,发出狠话:“黄光裕在中国的政治生命其实已经结束,但是他却一直没有看清楚,还在挣扎,这样的结果绝对是鱼会死,但网不会破!”
  
  双方矛盾公开化。
  
  或许,应该这样说,在这场争斗中,谁都没有错。错的只是双方身处资本的江湖,错的是身不由己的形势,错的只是对国美电器未来发展的过度关切。正如陈晓所说,“我和黄光裕矛盾不深。”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