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综合其他 > 史客1201·一脉 > 第 4 章 叶观澜:朱启钤与雍剑秋:交通系大佬与军火贩子
第4节 第四章

  通过这种交易,交通系无疑多了一种不同于财经、外交的政治筹码,使得袁世凯、段祺瑞等人愈发倚重交通系。
  
  除了政治上给整个派系带来的巨大收益外,雍朱二人的私家财富也因此而爆增。
  
   特别是袁世凯称帝前的1915年秋天,为了对付称帝后可能遭遇的武装革命,袁世凯急需购置一批军火,于是把雍剑秋直接叫去,密嘱一番后,便递给他一张总 价千万元的军火订单,并预先支付给雍数百万元的定金。由于此事袁世凯不愿让段祺瑞控制下的陆军部经手,而是以总统府陆海军统率办事处的名义,要雍只和捷成 洋行总经理纳尔德一人密谈,所以很是机密。
  
  此时欧战已起,德国正在打仗,本身对枪械的需求量大增,袁世凯所要这笔为数甚巨的军火,艾哈德兵工厂应付甚慢,等到袁世凯身败而死,也仅制造出一部分,大约价值二百万元。随着军火交易的意外中止,雍剑秋便将剩余定金私自独吞了。
  
  这笔定金到底价值几何,外人不得而知。但黎元洪上台后,作为筹办帝制大典的主要负责人朱启钤遭到通缉,雍剑秋受其影响,与朱一起逃到天津租界后,两家生活较之先前愈加富足。
  
  雍到天津后,除了在天津租界、北戴河、上海等地购进大量地皮和房产之外,还将一些地皮赠送黎元洪总统等其他权贵要人,以堵流言,逃避追查。朱启钤从中也受惠多多,北戴河的土地,后来便由他和雍家共同经营。由此足见这笔定金的数额之巨。


  
   息影津门后,朱启钤除了1919年那一次受邀担任南北议和的北方总代表外,基本远离了政治,而是将人生兴趣转移到兴办实业和研究中国古建筑、织绣、漆器 等艺术方面去了。特别是收藏研究,著书立作,颇见成绩,从而成为近代中国的大实业家、古建筑学家和文物收藏家。不过,若论此间成绩最大、影响深远,还得要 说中国营造学社的成立。
  
  1930年2月,朱启钤在北京宝珠子胡同7号自己的寓所内,发起成立中国营造学社,主要以中国古建筑、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中国古建筑实例开展细致的调查、研究和测绘,以及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并定期编辑出版《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中国营造学社成立之初,除社长朱启钤外,只有社员三人,后来在朱启钤的努力和影响下,该社争取到中美、中英庚款的经费支持后,原有营造学社社员(除职员 外还包括挂名或不挂名的评议、校理、参校)从最初的43人到1937年翻了一番,增至86人,其中著名成员有朱启钤,梁思成,林徽因、李四光,范文照,刘 敦桢,李济,王世襄,叶恭绰、费慰梅,任鸿隽,陶湘,朱家骅,张学良、张文孚等。这些人当中,细细数来,并非都是能够贡献专业力量研究建筑的学者,还包括 许多政商两届的大腕和其他文化名流,如政界有张学良和前北洋政府交通部总长叶恭绰等,商界有中兴煤矿大股东张文孚等,文化名流有考古学家李济、史学家陈 垣、地质学家李四光,乃至后来名动京城古文物收藏界的一代玩主王世襄——也许可以说,正是加入该社,王世襄耳濡目染,乃致有后来的斐然成就。从人员构成 上,可见该社发起成立之初,朱启钤用“营造”而不用“建筑”命名,便存有兼容并包的的深意,他希望学社不局限于建筑一体,所有工艺类的艺术,比如彩绘、雕 塑、染织、髹漆、铸冶等等,都囊括其中,甚至一些民俗民歌,朱启钤也立志“旁搜远绍”,其目的就是要彰显建筑与文化之关系。


  
  只是该社成立之后,由于偏重于中国古建筑方面的调查研究,并培养了梁思成、刘敦桢两位近代中国建筑学界的泰斗人物,而被人们更多地与建筑方面的成就联系在一起。
  
  刘敦桢,为今东南大学和南京大学前身的中央大学建筑学系的开创者,其名在今,除建筑学界外,几为历史淹没,时下多有不熟悉者。相对刘氏而言,梁思成,这位清华大学建筑学系的开创者,更多地为后世建筑学界之外的人们所熟识。
  
  究其二人当年在朱启钤任社长的中国营造学社的实际,刘为文献部主任,梁为法式部主任,同为中国营造学社梁柱,其地位实在是难分伯仲。
  
  或许梁氏本人在建筑学界的贡献与影响只是其一,而其父梁启超、其妻林徽因也是其后世声名远大于刘氏的重要因素。梁思成当初得遇朱启钤,即是乃父梁启超之力。
  
  朱启钤与梁启超同为民国要人,二人早就相识,后来朱耳闻梁启超的公子梁思成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完建筑,获得了学士和硕士学位已经回国,他于1930年找到梁思成,促膝长谈,希望他出任营造学社法式部主任一职。
  
  其实早在梁思成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读书期间,朱启钤就通过梁启超影响到梁思成后来的选择。1925年梁启超寄给梁思成一本名叫《营造法式》的书,正是这本书坚定了他从事中国建筑史研究的决心。

  
   梁思成看到的这本《营造法式》,原为宋代建筑匠人李诫所著,后由朱启钤、陶湘费时7年、耗资5万多元印刷出版了陶本《营造法式》。顺便提及的是,陶洙的 哥哥陶湘是民国时期著名的藏书家,他的私人图书馆取名“涉园”,藏书30万卷。朱启钤早闻他的大名,朱在江南图书馆发现手抄本《营造法式》之后,觉得手抄 本错讹难免,遂委托陶湘遍寻天下各种传本的《营造法式》,朱启钤加以悉心疏正,最后校订付梓,这就是梁思成所看到的《营造法式》。该书为中国最早的关于建 筑规制与技术的专业书籍,正是由于这部书的原因,此后“营造”二字就专指中国传统建筑及其建筑技法和规范。这本书对梁思成的影响是重大的也是终身的。
  
  因为这层关系,梁思成与朱启钤一见如故,所以一席长谈之后,二人自然一拍即合。从此梁思成加入学社,担任法式部主任,与差不多同期担任该社文献部主任的刘敦桢,一起同为该社梁柱,为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
  
  如果可以说,中国营造学社成就了梁、刘等人,奠定了二者在中国建筑学界的地位,那么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拯救了朱启钤,使得这位民国要人,离开政治舞台和权力中枢,反而淡化了政客的面目,而让后世的国人对他,更平添了一份文化意义上的敬意和怀念。

  
  应该说,在民国,朱启钤是一个另类,也是一个异数。在他的影响下,身为军火贩子的雍剑秋,也曾积极参与类似的活动,不过论成绩和影响,却远不能与朱相比。天津解放前夕,雍氏便先于朱氏一步悄然病逝。
  
   解放后,朱启钤因为北洋元老的身份和文化艺术方面的成就,加上二女淇筠的丈夫章以吴与周恩来总理同为南开校友的渊源,重新受到社会的尊敬,先后担任中央 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市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以及古代建筑修整所顾问。值得一提的是,章以吴先生之子章文晋,早年正是在他这位外祖父的资助培养下,才得 以留学德国,日后终成新中国一任外交部副部长。1964,朱启钤先生安详谢世。
  
  对照同时代的人物,若论务实精神、办事成效、爱好风雅以及生活之欧化、转型之彻底、结局之圆满、民间知名度之高,则谁都无法与这位老先生等量齐观。
  
  这样算来,这位老先生,真的是那个时期少有的一个另类。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