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综合其他 > 鲍鹏山品水浒 > 第 5 章 《鲍鹏山品水浒》之《林冲篇》片段
第1节 泼皮太尉之开卷之人,发迹之路

      高俅,有诸多技能傍身,又会诗书词赋,为何最终不能成为有用之才?
  
  《水浒》一百单八将中,可谓悲喜遭际,结局迥异。其中,鲁智深的结局是最好的,他一生轰轰烈烈,最后在杭州六和寺圆寂,获得了人生的真正大圆满;而相比之下,林冲的结局却算是最惨的:堂堂七尺男儿,既没有战死杀场,也没有册勋封赏,衣锦还乡,他一生追求,尽皆落空。在生命的最后岁月,林冲风瘫,只有独臂武松照料,境况冷清凄惨,最终在六和寺中落寞死去,全没有了鲁智深圆寂之时的哀荣。
  
  我们对《水浒》的解读,将以悲剧人物林冲开始。那么,作者笔下这个充满着神秘和复杂的人物——林冲,走过了一段怎样的人生之路?最后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呢?让我们走进作者码下的字里行间,去深味林冲一生的跌宕起伏与无奈遭遇。
  
  在开始解读林冲之前,那个一直横在作者笔下、第一个出场的关键人物——高俅是绕不过的。他和林冲的命运,甚至与整个梁山水泊英雄的整体命运息息相关,并且贯穿始终。一个泼皮如何会飞黄腾达,旋即成为太尉?一个太尉又怎么会如此泼皮?一个高俅又如何会成为《水浒传》的开卷人物?让我们一起走近高球。
  
  历史上,高俅是宋代实有的人物。但相关记载极其简略,《宋史》上没有他的专传。仅在《徽宗本纪》上有两条极为简略的记载,其中一条提到他在政和七年正月被任命为太尉,对其生平事迹,没有特别的褒贬揄扬,可见不是什么劣迹昭彰者。
  
  《水浒传》中的高俅,大约脱胎于王明清的《挥麈后录》,王氏笔下的高俅是苏东坡书童,精通笔札,颇风流儒雅,因而深得东坡赏识,后来,归驸马王诜(字晋卿),又在驸马府上遭际端王,升官发达。但发迹之后,仍然不忘苏氏之恩,可见也不是很糟糕的人。
  
  但《水浒传》作者却把高俅与蔡京、童贯、杨戬并列为“变乱天下,坏国,坏家,坏民”的“四个贼臣”;人们习惯上又把高俅列为“六贼”之一。作者把历史上的高俅加以改造,使之成为“乱自上作”的代表人物。也就是说,《水浒》的作者只不过是借高俅这个人物来表现当时朝廷昏聩、流氓当政的现实而已。
  
  但是,《水浒》为什么单单选高俅来做这样的代表而不是比他更坏的其他人呢?实际上,选择高俅,正是看中了他在《宋史》中没有专传,记载简略。作者可以放手来编撰,因为这是小说啊。没有杜撰的自由,就不能充分展示作者的才华,更不能尽性表达作者的思想。所以作者不选蔡京,不选童贯与杨戬,正是这个原因。
  
  《水浒》虽然开始自《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但那种怪力乱神的写法不过是一个幌子,正如《红楼梦》从女娲补天说起,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的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顽石开始一样,都是“无稽之谈”、“荒唐之言”。《红楼梦》的真正开始是在姑苏城葫芦庙里。
  
  《水浒传》的真正开始,也不是什么张天师、洪太尉,而是东京开封府汴梁的那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金圣叹把从此开始的文字称作第一回,而把此前有关张天师、洪太尉的文字移作楔子,是颇有眼光的。
  
  金圣叹还在回前总批中说出了这样做的好处:“一部大书……先写高俅者,盖不写高俅,便写一百八人,则是乱自下生也;不写一百八人,先写高俅者,则是乱自上作也。”
  
  按《水浒》的写法,高俅原是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姓高,排行第二,自小不成家业,只好刺枪使棒,最是踢得脚好气毬,于是,京师人也就不叫他高二,只叫他“高毬”,发迹后,才把毛字旁的“毬”改为人字旁的“俅”。毛字旁的毬就是“球”,而这个单立人旁的“俅”,在汉语里也几乎没有什么意思,不能单独用。所以,我不知道宋代的这个太尉为什么偏偏起这个名字,按说他也是一个肚里有些墨水的人。
  
  那么,《水浒》写的高俅,在发迹之前,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水浒》是这样写的: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顽耍,样样在行,而且还胡乱写诗书词赋,按今天一般人理解的素质教育要求,他还真是一个高素质的人才,至少比《水浒传》中绝大多数的好汉有文化素养。梁山好汉中大概也只有一个浪子燕青具备他的诸多技能。
  
  可是,他既有诸多技能与多方面知识,为何最终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反而成为一个坏家坏国的人?《水浒》接着写到了,他会这么多,却偏偏有一样不会。哪一样呢?
  
  “仁义礼智,信行忠良”。
  
  这“仁义礼智”,才是一个人的本质素养。一个人的素质,决不仅仅在于是否身怀诸多技能和脑袋中知识总量的多少,还在于他是否有是非心,羞耻心,恭敬心与辞让心。可悲的是,我们今天绝大多数人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正是高俅式的教育,这是我不得不指出的。
  
  你看,特别看重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朴玩耍,诗书词赋,把这当成了素质教育,而严重忽略人格教育,忽略仁义礼智的品德教育,忽略是非判断力的培育,是不是今天很多家长的通病?我真担心这样的教育只会培养出高俅式的人物!


  
  【鲍氏心语】一个人的素质,决不仅仅在于是否身怀诸多技能和脑袋中知识总量的多少,还在于他是否有是非心,羞耻心,恭敬心与辞让心。可悲的是,我们今天绝大多数人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正是高俅式的教育,这是我不得不指出的。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