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5节 长安行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中这脍炙人口的诗句,描写七巧节深夜,唐明皇与杨贵妃因感于牛郎织女被迫离散的悲剧,“凭肩而立”,“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然而,鲁迅却认为,唐明皇与杨贵妃的密誓,是预示他们的爱情开始衰竭,而并非表现他们爱情的坚贞,因为恋人在爱情浓烈的时候,哪里会想到来世呢?唐明皇以来生为约,实在是内心已经对杨贵妃厌倦了,仿佛是在说:“我和你今生的爱情是已经完了!”
  
  1921年6月,鲁迅翻译日本菊池宽的小说《三浦右卫门的最后》时,就酝酿着写一部以杨贵妃为题材的作品。《三浦右卫门的最后》揭露和讥讽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鲁迅也想借跟右卫门遭遇略同的杨贵妃的命运,写一篇抨击中国封建“名教”的作品。为此,他对于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性格,对于盛唐的时代背景、地理、人体、宫室、服饰、饮食、乐器以及其他用具,统统做了详细的考证,掌握了大量资料,以至连坊间出版的《长恨歌画意》中内容的错误他都能原原本本地指出。鲁迅还设想过具体的写法:如果用长篇小说的形式,可以从唐明皇被暗杀时写起,让明皇在刀光闪烁中回顾自己的一生;结尾是明皇与贵妃在梦中相见。鲁迅觉得,这种写法,倒是颇特别的。如果用戏剧的形式,鲁迅则计划写成三幕剧,每幕都以一个词牌为名。其中有一幕,是根据李白的《清平调》,写明皇与贵妃月夜赏牡丹。第三幕叫《雨霖铃》,鲁迅在打腹稿过程中,所感到缺憾的,只是没有到西安去实地体味一下唐代故都的风光。这部以杨贵妃为题材的作品久久没有动笔,原因就在这里。
  
  1924年夏天,西北大学与陕西教育厅合议,准备筹设一个“暑期学校”,邀请一批学者、名流来陕讲学。由于北大陕西籍学生王捷三的推荐,鲁迅也被列为邀请者之一。鲁迅因为很久没有旅行,又早有游历古城西安的夙愿,所以即刻接受了西北大学的邀请。
  
  7月7日晚,鲁迅一行十余人从北京西车站出发,乘火车赴郑州;9日上午从郑州转车,晚抵河南陕州。当时,陇海铁路不通西安。因为地方不靖,加之山路崎岖,走陆路也不安全。鲁迅一行只得溯流西上,乘黄河民船至潼关,再换汽车西行。10日晨,舟发陕州,只见两岸乱石嶙峋,浊流汹涌,十分壮观。11日,舟发灵宝,上午遇逆风暴雨。船夫们裸露着紫黑色的皮肤,摇船拉纤,趱程前进,经过四天奋战,终于征服了一百八十里黄河水道上的惊涛骇浪。13日下午,鲁迅一行抵达“信称天险”的潼关;14日晨改乘汽车,中午抵达临潼。鲁迅一行游览了风光旖旎的骊山,参观了唐代华清宫旧址;游山归来,又在水色绀碧、深甫及腹的温泉沐浴,旅途的缁尘、劳顿为之净尽。当天下午,鲁迅一行抵达西安。
  
  西安是一座历史名城,汉、唐以后叫长安。“秦中自古帝王州”。在一千余年的漫长岁月里,先后有十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这里的沃野高丘,布满了皇朝宫阙,帝王陵寝。特别是在把中国封建社会推向最高阶段的唐朝,这里是全国乃至亚洲、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兴庆宫、太极宫的宏伟精巧,未央宫、大明宫的富丽堂皇,曲江池的幽雅别致,灞桥柳的依依多情,都在古代骚人墨客笔下得到了生动的描述,鲁迅也曾费尽心机地用幻想的彩笔去描绘过古长安壮美的姿容。然而,到了近代,由于天灾战乱,这里已是瓦砾成堆,荒草没胫,呈现出一派残破凋敝的景象,余下的只有历史橱窗里的强大,地下废墟中的繁荣。
  
  鲁迅到西安之后,首先游览了碑林。碑林在西安南门内东城根,其中有大小石碑约三千余块。这是关中著名的金石府库,几千年的优秀书法,特别是唐宋名家的手迹荟萃于此。然而,碑帖商贾为了牟利,每日派人拓碑,致使有些名碑因捶击过甚而致残损。经常搜集研究碑帖拓片的鲁迅看到这种景象,感到十分痛心。碑林附近的孔庙,殿宇宽敞,古柏参天,内有很多名人碑刻、笔迹、印画。在一间房子里,鲁迅看到了关中大儒李二曲像,还有历代帝王像,其中有一张画的是宋太祖或是什么宗,身着长袍,胡子上翘。同行的一位《京报》记者王小隐看到后就毅然决然地说:“这都是日本人假造的,你看这胡子就是日本式的胡子。”对历代石刻画像研究精深的鲁迅懂得,元明以前,中国男子的胡须多上翘;拖下的胡子倒是蒙古人入侵后带来的,而王小隐却自作聪明地把这当成“国粹”了。鲁迅极度鄙薄王小隐这种不懂国学而又以“国粹家兼爱国者”自居的人,当时不屑置辩,直到返京后才在杂文《说胡须》中对他旁敲侧击了一番。
  
  17日,鲁迅与孙伏园等游览了慈恩寺与荐福寺,观赏了著名的大小雁塔。这两座古塔都修建于唐代,已有一千余年历史,后来科场得意的
  
  文人纷纷到此题名,以示风雅,叫做“雁塔题名”。但鲁迅看到的大小雁塔却是塔顶倒圮、塔身朽坏,细看重修碑记,最早也不过是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而且重修后已不尽符合原貌。
  
  18日,鲁迅等游览了市容之后,来到当时西安市内唯一的公园饮茗。公园位于南院门,与教育图书馆在一个院内,规模十分狭小。但园内保存了不少铜像、石像、陶器像,大约是隋唐时代的遗物。给鲁迅印象最深的,是陈列在这里的“昭陵六骏”。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墓,在陕西醴泉东北五十里九嵏山。昭陵寝殿东西两庑壁间有唐太宗的六匹名马的石刻浮雕像,称为“昭陵六骏”。鲁迅来陕前,曾经看到过六骏之一“飒露紫”的拓片,感到无限神往。“飒露紫”是唐太宗平定洛阳时所乘的一匹名马。它昂首翘尾,神采飞扬,胸部带着被射中的箭,仍然英姿飒爽地奔驰。旁边还有一只鸵鸟。对于唐代艺术家敢于放开度量吸取外来文化的豁达风度和闳大气魄,鲁迅曾屡次为之感叹。但是,西安公园当时陈列的“昭陵六骏”其实只有“四骏”,而且石雕已被人击碎,是用粘料勉强黏合的。鲁迅赞赏的“飒露紫”的石雕和另一匹名马“拳毛”的石雕,则被美国掠宝者盗运走了。


  
  在西安,鲁迅还看了灞桥曲江,又参观了收藏家阎甘园珍藏的古画古器。但总的印象不佳。他说,看这种古迹,好像看梅兰芳扮林黛玉,姜妙香扮贾宝玉,不仅引不起灵感,反而使过去凭书本摹想的图景幻灭了。鲁迅本来还打算到杨贵妃丧生的马嵬坡去,为避免破坏原来的想象,终于没有去。整个西安之行,对于《杨贵妃》的创作不但没有获得半点诗意的感受,反而使创作兴趣受了很大的减损。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创作《杨贵妃》的计划,也一直没有实现。
  
  7月20日,西安“暑期学校”举行了开学典礼,从21日至29日,鲁迅分十一次讲授了《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这篇讲稿虽然脱胎于他在北京讲授的《中国小说史略》,但是也提出了《史略》中未曾论及的新观点,修正了《史略》中某些欠妥或不够准确的说法。30日,鲁迅又应邀到讲武堂对下级军官士兵讲演半小时,讲题仍然是小说史。当时的西安,孔教会的势力极大,学校的教学内容大都是国粹、玄学,报刊上的作品也多用文言,而鲁迅的讲演,深入浅出,通俗严正,通过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抵制了复古倒退的逆流,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听众干涸的心田,对西安的文艺运动和政治斗争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924年7月31日,西安《新秦日报》的一篇报道指出:“周君(指鲁迅)此次来陕,虽为日无多,然对于小说方面,已灌输不少之新知识。”


  
  8月3日,暑期学校支付鲁迅讲学费并川资二百元。鲁迅想,陕西人费心劳力,用火车载,用船装,用骡车拉,用汽车装,将他接到西安来讲演,委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决定只要够旅费,其他从陕西挣的钱要多花在陕西人身上,做到“取之于陕,用之于陕”。当时西安有一个享有盛誉的秦腔剧团“易俗社”,十余年当中坚持编演新戏曲,自行撰写了两三百个剧本。鲁迅对易俗社“借娱乐以陶情,假移风而易俗”的工作表示肯定。他资助该社五十元,又为合赠给易俗社的匾额拟题了“古调独弹”四个字。
  
  8月4日,鲁迅顶着逆风,由渭水东行,踏上了返京的归程。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