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悬疑推理 > 瞳话:一个四百年的眼疗世家传奇 > 第 7 章 马神医南市救老妇 李公子京城认义父
第4节 第四章

  青面头官呲着牙,冷冷地问道:“听说你这医卫医术了得?怕不是哪里来的妖术吧?”
  
  马医卫回话说:“回头官话,医术了得之说,实不敢当,但也绝不是妖术。本人来随军之前,是定州良医所吏目,做了三十多年的医官。”
  
  “既然是三十多年的医官,那你就替本官瞧瞧这只胳膊。看你能不能看得出什么端倪来。”掌号头官说话间,举起左臂,摇晃了两下。
  
   马医卫放下药箱,走近一步,然后一手抓住对方的肩,另一手托起他的左臂,前后摇晃了两下。虽然没有问对方,但一晃之下,马医卫已断定他和季二是一样的毛 病,当是风寒入骨所致。于是他让对方除下铠甲,用银针沿肩膀和颈大脉五针齐下,针扎定之后,再点了一支烟泡,让青面头官吸。无奈之下,青面头官只得听人摆 布,乖乖地去吸烟泡。马医卫待头官把烟泡吸完,立马便一使劲儿,将银针一支支拔出。
  
  那青面头官一手扶着刚扎过针的肩膀,回过头来恶狠狠地问:“别的医家扎针,都是慢慢地抽出针来,你却为何要用力拔针?”
  
  “头官明辨!本医卫扎针后,给大人吸了烟泡,故而能疾速拔针,并无妨碍。”


  
  “哈哈!哈哈!……”青面头官突然大笑起来,撸上肩胛,猛然说道:“神医!神医!从京城回来的老姜都说你是神医,我开始还不信。今天果然名不虚传。以后就在大帐后候叫。”说完,伸手抓起桌上的腰刀,目不斜视地出了大帐。
  
  几日下来,马医卫慢慢适应了营寨的环境。不过连续几天来,天气一直都阴沉着,朝夕寒烟弥漫,湿气凝重。空气中散发着浓重的霉变味。到了夜晚,不时有一阵阵的恶臭味飘进营寨,让人喘不过气来。他知道,那臭气是从营寨周围士兵们拉屎撒尿的干沟里飘来的。
  
   两天后,绵绵细雨终于从天而降,与细雨相伴的是不时刮过来的一阵阵寒风。寒冷随着风雨铺天盖地而来,叫人无处躲藏。寒湿的空气浸透了一切,以至于每个人 的身上都找不到一块干爽的地方。军士们的腹泻一天比一天严重,患病的士兵一日多似一日。因为阴雨,草籽也更难采集。空怀一身绝技的马医卫,却不得不一筹莫 展,坐困愁城。
  
  就在这个时候,传来了皇上要御驾亲征的消息。卫城中军奉命,亲率两千铁骑,前往大同护驾西征。临行前,中军登上点将台,将留下的步兵、火器兵一分为二,分别驻守卫城东西营寨,同时安排自己的亲信掌号头官和左哨都尉二人,负责守卫卫城。


  
  掌号头官则给中军建议说,营中马医卫医术高明,人称马神医。中军远征千里,路途遥远,又逢秋凉,风寒流行之季节,带上马神医,一路可保身体安康。他将马医卫唤到将军跟前,让中军大人过目。
  
  那蛇眼鹰鼻的中军仔细瞧了一下马医卫,偏着头问青面头官:“他这把老骨头,能行吗?”
  
  青面头官回道:“报告中军!这老家伙精神头儿足,一顿能吃两碗杂食。”
  
  “那就走吧!”中军示意启程,让马医卫跟上。
  
   旗兵拔起点将台上的中军大旗,长长的号角就在迷蒙的细雨中吹响。低沉的天空下,一支两千人的铁骑,呈游蛇形向西进发。大同只不过是西征的第一站,没有人 知道他们的目的地是哪里。他们现在是去大同与皇上亲率的五万人马汇合,汇合后再去哪儿就没有人知道了。那些犯上作乱的贱民和叛军,年初时在陕西,后来又流 窜到了甘肃,近来听说到了青海。具体在什么地方,好像没有人清楚。更令人疑惑的是,秋肥才适合打仗,可如今已快入冬,等大军到了甘肃,冬天早就来了。只要 一下雪,这仗就没法打了。
  
  两千人马在阴雨中走了两天,来到了沙漠边上。雨却停了下来。从京师传来的消息说,皇上最终被张阁老拦 了 下来。本来万历皇帝一直要御驾亲征,李太后也想让年轻的皇上历练历练,见见大场面,所以开始并没有反对。张阁老也就没有表态。最后却有言官上书批龙鳞,说 皇上不过十六七岁,还没有亲政,如果在战场上伤着了怎么办?张阁老就汤下面,把万历皇帝给拦了下来。同时为了给皇上台阶下,特意选派兵部侍郎率五万人马, 捧着皇上的画像,代皇上前去清剿。消息说这五万人马刚刚离开京师。张阁老原本是想让兵部尚书王崇古代皇上前去征剿,不巧王崇古重病,就只好派兵部侍郎了。 中军一听皇上没有出征,立马就想退兵还巢。可带消息的人又说,侍郎传令,各地的兵马继续西行,谁也不许回去。谁敢回去,以违抗军令论处。中军这才作罢。于 是下令扎营,传令全军就地休息一天。
  
  可这沙漠边上既无水又无柴,连烧水做饭都成了问题。半夜时分,又刮起了风沙。无奈之下,第 二 天一早,大军只得再次拔营。马不停蹄地走了整整一天,这支队伍才远离了沙漠,在一个依山傍水、草木茂盛的地方重新安顿了下来。此时,那些疲惫了三天的将士 们,有的寻来干柴草架锅烧火,有的就到湖边去洗脸擦澡,驱赶疲乏。
  
  这是自离开蓟州以来,吃上的第一顿饱饭。这三天可把大家折腾 坏 了,再加上许多士兵原本都在拉肚子,所以吃饱喝足后,士兵们都想找个地方好好休息一下。没有想到的是,刚刚躺下,就有探子来报,正北边出现了一哨鞑靼人 马,估计有好几百人。中军推断他们不一定会往南走,因为这里是大明的境内,再说我军兵力上占优,所以就算他们来了,也不可怕。
  
  推 断归推断,中军心里还是有点犯嘀咕。虽说自隆庆五年起,鞑靼俺答和大明修好,但有些地方仍然时不时地发生一些小规模的冲突。尽管这里是大明的地盘,可鞑靼 人四处游牧,去向难定,南下骚扰也不是没有可能,尤其是现在这个季节。若果真如此,则一场厮杀在所难免,自己的行程恐怕就会受到影响了。问两位副将的意 见,他们却坚持留下。并说比起兵部侍郎来,他们已提前了三天,就算打一仗,也不至于影响他们如期到达大同。


  
  中军无奈,只好在北面安排了三路流动哨,并令探子再探。同时传下军令,让全军戒备,收宿营地,把营盘扎在土山和小湖之间,以防鞑靼人半夜冲营。
  
  入夜,一切都安顿好了,流动哨也派出去了。人困马乏的营地一片沉寂,只有几堆篝火在黑夜中忽明忽暗地燃烧着。因为刚刚下过雨的原因,空气显得特别湿冷。除了偶尔一两声马打响鼻之外,再也没有一点儿动静。
  
  到了半夜,天上下起了小雨,一切都很正常。当换岗完毕,三路流动哨回来之后,中军心里才踏实了许多。所有的流动哨都宣称,一直没有看到鞑靼人的影子。想必鞑靼人已经离开这里很远了,或许他们根本就没发现,这里还有明朝的军队。
  
  中军大人当然希望真的如部下所报。但是凭军人的直觉,他仍是感觉到不安,似乎战斗就要爆发了。可劳顿了大半夜,他也累了。在授意值下半夜的流动哨小心警戒后,他自己又到营地转了一圈,见没有什么异常情况,便身着铠甲,和衣而卧。刀子随手就放在身边,刀把伸手就能摸到。
  
  那半夜才落下的雨,到了四更天,却又停了下来。当士兵们睡得正熟的时候,大营里突然响起了报警的牛角号声。随后,三路流动哨都奔回了营地。北方、东西两方,三面都出现了鞑靼人。
  
  营地里立刻紧张而忙碌起来。中军、副将、参军很快就冲出了营帐,组织人马,准备迎敌。因为不知道敌军的众寡,单从三面来敌推断,敌军应该有大几千人。所以中军下令摆好阵势,严守营地,不得出击。
  
  鞑靼人偷偷摸摸,原准备从三面合围过来劫营。却见营地里灯火通明,明军显然已经做好了准备。偷营不成,却又不愿就此善罢甘休,于是就在一箭开外的地方停下了来,踌躇不前。两军就这样僵持着,不发一言地对峙着。
  
   那中军见敌军迟迟不敢妄动,于是跟身边的一名副将交待了两句。副将立即策马转身,带领一队人马从南面出了营地,沿着湖边向西搜索前进。走不多远,就见一 股敌军,正从湖的西南面向营地包抄过来。副将当机立断,下令迎头痛击。号令响处,五百将士喊声震天,偷袭的鞑靼人闻声丧胆,哪里还敢迎战?一个个纷纷调转 马头,狂奔逃命,兀自丢下了几十匹马和几十具尸体。
  
  冲杀过去的明军,见鞑靼人四散而逃,也不再追击,鸣金收兵。与此同时,营地正面的鞑靼人,听到湖那边的号角声,知道包抄的人马未能得手,已经撤了。这时候天也快亮了,鞑靼人的三队人马,就从各自的来路撤走了。
  
  当副将带着五百将士回到营地,中军命令赶快烧火做饭。吃了早饭,便拔营西进。说是此地不宜久留,那鞑靼人是不会死心的,迟早还会再来。
  
   就这样,一夜都没怎么休息的官兵,吃过早饭,便再次踏上了西去的路程。这一走便又是一天。越往西走天越冷,似乎在预示未来的严寒,即将前来考验大家的意 志。冬天虽然还没有来到,但将士们仿佛都已经感觉到了前面将要到来的艰难困苦。他们只盼着早一点到达目的地,借助朝廷的威严,早日荡平那些反叛的农民军。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