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3节 风流汉家令,文物晋诗人——晁补之的父亲晁端友和他的家庭

  晁补之的高祖父晁迪一支迁来济州之后,形成了《积善堂》所说的东眷。根据晁补之的从弟晁说之的《宋任城晁公墓表》和晁补之的《积善堂记》记载,晁迪死后曾被赠官刑部侍郎。而据王安石所撰写的墓志铭记载,他生前官至虞部郎中。晁迪生子宗简,晁宗简于淳化年间中进士,曾历官都员外郎,知婺州。后又升刑部郎中、知越州。仁宗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卒于越州任所,赠官吏部尚书。晁宗简生有五子,但可考者只有仲偃、仲参,晁仲偃官至库部员外郎,通判凤翔府,晁仲参官至虞部员外郎。晁补之的父亲晁端友便是晁仲偃的长子。晁仲偃为官是由于进士出身还是出于恩荫,我们不得而知。如果晁仲偃是考中进士做官的话,则晁补之祖孙四代皆为进士出身。
  
  晁端友生于宋仁宗天圣七年(公元1029年),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二十五岁的晁端友考中进士。而令全家人高兴的是,就在晁端友刚刚高中进士的这年夏天,晁补之便呱呱降生。因此,对于晁端友的这个家庭来说,宋仁宗皇祐五年其实是一个双喜临门的好年景。
  
  晁端友早年的仕历,今天已经不甚了解,不过,就在他赴上虞任职之前,曾有一段在洛阳隐居的经历。之所以如此,可能是因为晁端友志在山水间,的确不太愿意做官,而且此处也有晁氏家族的田产。在后来晁氏子弟名列党籍、仕途艰困的时候,晁说之、晁咏之、晁冲之都曾在这一带隐居。晁冲之的诗里曾写道:“我家京洛间,桂玉薄资产”(《东阳山人僻居》),便说明了这种情形。然而,后来晁端友还是南下去做了上虞和新城知县,并且官声不错,只是在宦途上一直十分沉滞,直到他四十七岁去世之前才被召回京师担任著作佐郎。二十余年的为官生涯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浙东做县官,因而招徕了世人的很多同情。


  
  晁端友虽然为官不显,但他的君子人格却受到了时人的好评。对于父亲晁端友的为人与品格,晁补之曾有过描述,他说:“先君怀道守志,与世龃龉,为五十而殁……为人敦厚靖恭,事亲孝,兄弟无间言,善与人交,外宽裕,人易以亲,而中介然不苟。喜宾客,家居不绝酒。不乐为吏,至累岁不调,乏无檐石,亦不以经意。旷达乐山水,意所欲往,初不以事阻,方其酣咏得意,忽然忘老,视外物无与易也。”他本来就是一个敦厚淡泊之人,而且不擅长与世逢迎。他重视亲情,喜待宾客,并且性情疏散,志在山水。所以,仕途的得失他常常不挂在心上。父亲的这种品格,对于年少的晁补之来说,可谓耳濡目染,对于他入仕后的人格影响至深。晁端友喜欢作诗,“悲欢得失一寓于此。其辞怨而不迫,有集若干卷。眉山苏公序之”。(《与鲁直求撰先君墓志书》《鸡肋集》卷五二)苏轼在给晁端友的诗集作序的时候曾说,他与晁端友交游三年,知道这个人是个君子,但却不知道他还能文会诗。可见,晁端友是一个不事张扬的人。苏轼称赞晁端友的诗“清厚静深,如其为人,而每篇辄出新意奇语,宜为人所共爱,其势非君深自覆匿,人必知之。”(苏轼《晁君成诗集引》《苏轼文集》卷十)苏轼说晁端友的诗常有“新意奇语”,并不是客套话,让我们看看他的小诗《宿济州西门外旅馆》便知:

  
  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无。
  
  小雨愔愔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
  
  这首诗写的是深秋的景象。远处是一片寒烟笼罩的树林,这时候,夕阳西下,乌鸦归巢。晚上,简陋的馆舍内,一盏油灯挂在墙壁间,微弱的灯光似有还无。入夜,淅沥沥的秋雨又下了起来,让奔波于宦途的旅人难以入眠,南窗之下,马儿时断时续的反刍之声清晰地传进耳鼓。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有新意的奇语,它传神、贴切而又具有生活气息。读此二句,让人能够体会到诗人宦游的无奈和一夜难眠。著名诗人黄庭坚非常欣赏“小雨愔愔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二句,经常把玩。后来,他干脆把这两句诗又化用到自己的诗中,有句云:“马龁枯萁喧午梦,误惊风雨浪翻江”。黄庭坚认为这两句诗写得很工整,有一天,他得意地对晁补之说:我的这两句诗实际上出自你的父亲。晁端友好做诗的习性到了临终犹自未改,晁补之回忆说:“比疾病卧昭德坊,犹为诗不辍,以指书空,吟哦枕间,神色翛然。补之从旁录之,逮启手足,尚得诗四十篇。”(《与鲁直求撰先君墓志书》《鸡肋集》卷五二)病榻上还能留下四十首诗,这是一个多么勤奋的诗人!只是晁端友的一生不显,再加上他从不张扬,因此,他的诗名才湮而不彰。
  
  晁端友于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卒于京师,时人闻悉,多为伤悼。毕仲游的《挽晁著作二首》之一道:
  
  好学五车富,轻财四壁贫。
  
  风流汉家令,文物晋诗人。
  
  门户青氈旧,穷途白发新。
  
  招魂谁解意,惭愧屈灵均。
  
  晁端友是晁补之的第一位老师,在宦海奔波之中,他一直把儿子带在身边,经常给予教导。他教给儿子应该结交怎样的朋友,指点儿子应该拜什么样的老师。在山水游历之间,更是把自己的理想、襟怀展示给儿子,并传授为政的要诀。从晁补之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父亲晁端友的种种形迹:他酷爱名山胜水并形诸吟咏,他胸有乾坤而从不事张扬,他清正孤傲从不愿意结交权贵,他为官勤勉且又精明干练,他落拓宦海却总是心系亲人和朋友。朱弦只为佳人绝,青眼都因美酒横,这就是晁氏父子共同的品格。
  
  晁补之的家庭有众多的成员,晁端友和夫人杨氏一生共育有晁补之兄弟姊妹九人。晁补之大姐嫁山南东道节度推官张元弼,二姐嫁登州防御推官知上饶县事叶助,大妹嫁进士贾硕,二妹嫁瀛洲防御推官知临江军录事参军陈琦,三妹嫁彭城县主簿阎师孟,四妹嫁进士李公裕,五妹嫁襄邑县主簿杜钦益。此外,晁补之还有一个弟弟(即晁补之诗文中经常提到的八弟晁将之)。在众多的姊妹中,晁补之的二姐晁静很值得一提。晁静于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八月去世,年仅三十岁。晁静比晁补之只年长一岁,姐弟之间的感情很深。况且晁补之的这个姐姐“自少不妄语言,作止有常度而中,洞彻事,至能辩”,父亲在世之时就很欣赏。在给她取名的时候曾说:“是女姿静甚,名之曰静。”(《晁夫人墓志铭》《鸡肋集》卷六五)晁静十九岁嫁苏州进士叶助,叶家也是文学世家,北宋名臣叶清臣就是叶助的从叔祖。晁静生前共育有一子三女。其子就是徽宗时著名词人叶梦得。叶梦得,字少蕴。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公元1048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后人对他的词有很高的评价,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晁补之生前有子二人,长子晁公为,字子莫,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七月除仓部员外郎,后以朝奉大夫直显谟阁知台州。次子晁公汝,不显。女二人,长女晁湘,适梁颐吉,次女嫁娶不明。然李维翰《巨野县志》卷二十四记载:“李植,晁无咎婿也,靖康初以都饷趋济州,士气十倍。”此处的李植也许就是晁补之的次女之婿。而且从文中所记情形来看,李植也应该不是一个平凡的人物。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