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军史乡土 > 晚清第一帅:左宗棠评传 > 第 3 章 1875,西北狼烟起,军歌嘹亮
第19节 谁是中国最主要的敌人

  林左路线与李鸿章路线的纷争点就是谁是中国最主要的敌人。这一分歧出现在鸦片战争之后。
  
  在晚清,我们的敌人主要有路上之敌以及海上之敌。海上敌人危险,路上之敌同样危险。晚清时期对中国威胁最大的敌人是沙俄,这是毋庸置疑的。
  
  自晚清面对“海上来犯之敌”后,在对外战争中,谁是第一敌人的认识上,两派有所不同。林则徐认为“防俄宜先”。
  
  穆曾李一派则处于模糊状态,穆彰阿时期与穆彰阿同属阵营的琦善等人并未公开讨论这一问题。李鸿章则认为日本将是未来大敌,因此,主张联俄抗日,为了抗日可以放弃新疆等边远地区,以求和沙俄和好。李鸿章认定日本将会成为大敌的预料比较符合日后的历史发展。为此,我们可以确认李鸿章的眼光是独到的。即使如此,也不能认定李鸿章“联合沙俄抵御日本”的政策是正确的,特别是为了“联合”而甘愿放弃领土的做法。
  
  要知道主要敌人并非固定不变,而是不断变化的。既要重视当前的敌人,又要关注未来的敌人,而要以当前的为主要关注对象。因此,我完全赞同左宗棠海防陆防并重下,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主要敌人的观点。如果某甲是未来的敌人,某乙是现在的敌人,你只关注某甲,而某乙却在现在就把你干趴下了,何论未来?
  
  左宗棠主张对沙俄和日本都要关注,谁是第一敌人要看当时的形势而定:在19世纪80年代之前,沙俄是主要敌人,必须要用主力对付;对日本也不能放松。左宗棠对海防和修造轮船的重视就是明证。
  
  沙俄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领土上,这是它与欧美列强大大不同的地方。欧美列强在某种程度上,对中国的领土欲望表现得并不强烈,它们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商业上(中部东部)。然而,这并非欧美列强仁慈,反而是因为中国的与众不同。要知道,英法在非洲、印度次大陆、东南亚等国实行殖民统治。但当英法等国与中国民众、文化接触之后,他们迅速得出结论:中国与其他国家都不相同,这在于中国是有着四五千年文化延续的民族,有着很强的凝聚力。
  
  因为英法等国都不能独自吞并中国,所以采用了各个击破逐步蚕食的方式。利用经济为武器,逐步将地方与中央的利益进行区隔,从而让某个地方无论政权还是地方精英都西化,这样逐步渗入之后,再进行殖民蚕食。这主要是针对中东部地区。对于西部地区,中央政权管辖力度小的地方,除了上述政策外,就是直接采用政治区隔。例如英国对于西藏的垂涎就是政治区隔,法国对于云贵两广的垂涎则是先经济区隔后政治区隔。


  
  与英法不同,沙俄对于殖民侵略的欲望更强一些。沙俄则稍显强硬,因为与中国接壤,沙俄吞并国家众多,许多都与中国接壤,为了保证对吞并地区的统治,使其自身边疆稳定,沙俄对于商业侵略的欲望有时候被领土冲突压制住。商业利益损失可以弥补,领土损失则是永久的伤害。
  
  为此,林则徐认为,中国的主要敌人是沙俄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要知道,林则徐时代,沙俄对于中国的实质侵略还没有进行。林则徐通过观察分析就能得出这一结论,可见其睿智。为了商业利益,英法甚至沙俄在当时都是相当谨慎的。
  
  甲午战争前只要中国(地方)政府稍显强硬,在大多数情况下英法美俄诸国就会立即撤出。然而,清政府却一味妥协,这也是沙俄侵略中国众多领土的原因之一。而李鸿章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我们甚至可以认为,他也许将西藏、外蒙、黑龙江及其北部领土视为可以丢弃的领土。
  
  李鸿章的价值在于预测到了未来第一敌人是谁,但却忽略了现今的第一敌人是谁。19世纪70年代中后期,日本的实力在逐渐增强,但其总体实力(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科技等多方面)直到19世纪末才真正追上中国。李鸿章显然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而仅仅是注意到了军事方面。
  
  除了日本之外,英法美俄等国都在海上虎视眈眈。对于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来说,海上之敌确实非常厉害,但陆上之敌更不可小视。因为自始至终制海权、制空权的被剥夺,皆不能令中国、印度这样的国家政权更迭。因此,陆上之敌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权来说,大于海上。
  
  19世纪90年代,日本成为中国最大的敌人。为此,李鸿章终于找到了和左宗棠达成共识的机会,可惜,左宗棠已经去世十年了。1896年6月3日李鸿章与沙俄外务部内阁大臣、财务大臣等签订了《中俄密约》(《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其条文直到1910年才公布。该条约主要针对的是日本,即如果日本侵略俄国、中国、朝鲜,中俄两国应互相援助,任何一国不能单独与敌签订合约。
  
  两国之所以签订准军事同盟关系,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之后,俄法德三国向日本施压,日本不得不归还了辽南大部分领土。
  
  然而,结果呢?沙俄依然屡次侵略中国。德国强占胶州湾,俄国却如法炮制占领旅顺、大连。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俄国制造了海兰泡惨案,攻占了江东六十四屯。李鸿章联俄抗日的畅想,最终换来的只是俄国在东北修建了铁路,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入中国。与虎谋皮的结果就是被欺辱,而这种教训在北宋、南宋时期已经上演过。
  
  可悲的是,当时的中国统治阶层并非仅是李鸿章一人如此“决然”,包括慈禧在内的诸多高官都持此观点。例如新疆问题,自道光开始就争论不休。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