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军史乡土 > 晚清第一帅:左宗棠评传 > 第 3 章 1875,西北狼烟起,军歌嘹亮
第25节 曾李路线与林左路线

  曾纪泽在谈判中虽然为中国夺回了许多权利,但如果没有左宗棠的武力支持,这是根本无法达到的。但他割让领土的心思却并不为左宗棠赞同,在他设定的底线中赔钱是可以。钱赔了还可以赚,但领土丢了则很难被收回,特别是在对手很强大的情况下。
  
  人们常说的中兴三杰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虽然同属改革派,但两派在“师夷长技”上的相同,并不能掩盖“以制夷”的分歧。左宗棠并非一个“唯战是图”者。在左宗棠眼中,是战是和不仅仅靠武器,更在于民族精神、民间协助以及当时的敌我双方国内外情况。能否胜利是综合因素,而非仅仅一方面的因素。综合说来,能否战胜要看以下因素。
  
  军事实力、经济实力、民族自信心、统帅智力、国内情况、对手情况侦查等,每个因素下面又有不少小的因素。例如军事实力包括武器、军力部署、军人素质、补给、战略等。而中兴三杰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三人在对外战争能否取胜则有着本质不同的立场。例如曾国藩和李鸿章都是“唯武器论者”;而左宗棠则对于民族精神、民间武装、补给等极为重视,同时,对于对对手的侦查情况也非常看重。
  
  例如,在对手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这一点上,曾国藩就和左宗棠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儿。例如,对待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后签订的《中英江宁条约》,二人就有截然相反的看法。曾国藩称其为“万年和约”,他说:“但使夷人从此永不犯边,四海宴然安堵,则以大事小,乐天之道,孰不以为上策哉。”
  
  左宗棠却反而认为:“和戎自惜非长算,为尔豺狼不可驯。”
  
  很显然,左宗棠一眼看出了19世纪欧洲列强的本质:得寸进尺之后完全吞并。
  
  对于豺狼最有效的武器就是:准备好猎枪和柴刀。
  
  正因为曾国藩和李鸿章“对内强硬,对外软弱”的路线,与左宗棠的“对内刚柔并济,对外张弛有道”的路线产生纷争,由此,李鸿章和左宗棠成了一对冤家,最终到了不置对方于死地誓不罢休的地步。在权势上,李鸿章的权势要比左宗棠大得多,其原因除了李鸿章会做官以外,平心而论,在西北之战前,李鸿章的战功在左宗棠之上也是不争的事实;又因为左氏手下武将学历较低,所以在地方权力分配时就处于下风;再加上左宗棠与曾国藩的矛盾,更使得一些朝中重臣不自觉地归属到了李鸿章这一边。
  
  那么,曾国藩和左宗棠的矛盾到底是什么呢?有些人认为这是曾左使的计策,是为了防止清廷因为“权力制衡”而卸磨杀驴。这种说法,本人并不坚决反对,但根本上二人即使没有这一方面的考虑,冲突也在所难免。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