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1节 第一章

  自七月中旬以来,日军在武乡、榆社、襄垣、沁县、辽县、涉县等地连续遭到八路军总部直属部队和各部主力的沉重打击。寺内寿一不得不紧急调遣第十二军第五十九师团、第三十二师团、骑兵第四旅团和方面军直辖独立混成第九旅团前去增援。根据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部的统一部署,独立混成第九旅团主要负责辽县以南、黎城以北一带的搜索剔抉工作,其目的就是将这一地区从晋冀豫抗日根据地“蚕食”“分割”出来,并企图彻底消灭盘踞于此的敌后抗战武装力量。
  
  日本华北方面军直辖独立混成第九旅团原本驻守于长治,共有三个大队,分别为独立步兵第十一、十二、十三大队,其旅团长叫做秋山贞卫,是一个少将。接到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部的命令之后,秋山贞卫立刻安排独立步兵第十一大队负责守卫长治,自己则率领余部迅速抵达黎城,并连夜召开了军事会议。综合各方面的情报,他认为青石山周边的黄庄桥、严家集、三里沟等十几个村庄虽然地理位置比较偏远,却向来是八路军、游击队活动“猖獗”之地,必须派遣一支劲旅前往“清剿”,经过慎重考虑,遂将这一重任交给了其最为倚重和偏爱的独立步兵第十三大队。
  
  武宫义二出生在日本山形县,一九一八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三十期,随后任陆军省军务局课员。一九二五年任陆军大学教官。一九三六年来到中国,任日本华北方面军直辖独立混成第九旅团参谋。一九三八年三月晋升少佐,任独立步兵第十三大队大队长。黎城会议刚一结束,他就派出了多股小分队在其防区各地大造声势并进行了试探性的搜索,而自己却率领主力部队驻扎黎城以逸待劳,其目的除了“敲山震虎”,使八路军和游击队自行暴露之外,还暗藏了一条诱兵之计——那就以小股日军作为“诱饵”,故意吸引八路军和游击队来攻,一旦发现对方所在的具体方位,再举重兵攻之。


  
  但是,时间过去两天了,日军各小分队既没有遭到八路军和游击队的袭击,也没有得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武宫义二的美梦破灭,遂不再投机取巧,马上率领一个步兵中队和一个机枪小队,分乘十几辆大卡车出了黎城县城,沿着黎城至辽县的简易公路往前疾驰,打算亲自前往青石山一带察看地形。
  
  青石山位于黎城县城东北约六十五公里处,峰峦叠嶂,陡峭险峻,紧扼辽县、黎城之咽喉,也是从襄垣、沁县、武乡通往涉县的必经之路。日军独立步兵第十三大队初到此地,急于立威,沿途“扫荡”了几个村庄,从老百姓家里抢了一些家禽、家畜和粮食,并将几百间房屋付之一炬。当该部抵达青石山附近的时候,不觉天色已晚,当即决定在野外宿营,然而,却一直没有找到理想的驻扎地点。
  
  武宫义二精通中文,也许是因为有一段在陆军大学任教的经历,他特别喜欢研究中国古代兵法,并一向崇尚“武圣”孙武。其时,他正在翻阅一本随身携带的《孙子兵法》,读至《行军第九》,不禁拍腿叫绝,朗声诵道:“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按照他的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就是:“行军打仗的时候要选择平坦的地方扎营,但背后要依托高山,以形成背靠山险、面向平地的有利态势。”


  
  不过,黎城虽然处于太行山腹地,属于典型的山区地貌,公路两侧诸峰林立,但要找到一座符合“绝山依谷”条件的高山却是难之又难。因此,武宫义二便命令司机减慢了速度,伸长了脖子,密切地注视着窗外,一味只是生搬硬套,按图索骥。
  
  周大路和战士们所藏身的那座大山正是青石山。而说来也巧,武宫义二行至山下,猛然发现公路左侧有一较为平坦的空旷地带,并且面积宽广,足以屯兵,与《孙子兵法》的表述完全一致——正是一个“绝山依谷”的所在,顿时兴奋不已,立刻安排部队就地扎营,并随后发布了命令,要求其余各部务必于明天中午之前到青石山下集结。
  
  日军独立步兵第十三大队共有一千一百余人,下辖三个步兵中队和一个机枪中队,另外还配备了一个伪军中队。由于此次大“扫荡”的范围极广,各部集结之后,武宫义二旋即召开了全体小队长以上军官会议,正式宣布将青石山下的日军军营作为此次军事行动的临时指挥部,并制定了详细的作战方案,分别向黄庄桥、严家集、三里沟等地各派遣了一个小队或两个小队不等的兵力,命令各部一定要尽快展开搜索剔除工作,务必将那些与日军作对的各种武装消灭殆尽。

  
  当然,为了确保临时指挥部的安全,武宫义二也做了相应的部署,并且特别指定由其最初带来的第三中队具体负责日军军营的警戒和守卫工作。
  
  与武宫义二的经历不同,第三中队中队长山口纠夫从来没有读过军校,系从一名普通士兵一步步地爬到了目前的位置。他一九二三年即加入了关东军,在长期的战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昨晚在青石山下宿营,他原本就大为不满,深恐八路军和游击队突然从山上发起袭击,此番听说武宫义二居然又将这里当做了临时指挥部,便在会后主动留了下来,单独向他提出了心中的质疑。
  
  “山口君,你未免有些过虑了吧?”武宫义二冷笑了一声,自负地说道,“其一,我军驻扎于此,完全参照《孙子兵法》之所述,背倚青石山之险,前方一马平川,乃行军扎营上上之选也;其二,山下的各条道路均已严密封锁,即便有只麻雀飞过,也很难逃过哨兵的眼睛;其三,关于这一地点的选定,连本人也不曾事先预料,八路军和游击队又岂能料之如神?”
  
  “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山口纠夫虽然碰了一鼻子灰,却并不死心,“八路军和游击队行踪无定,一向习惯于隐藏在高山密林之中,如果他们恰巧昨晚也在青石山上宿营呢?”


  
  “这……”武宫义二闻之大惊,猛然意识到昨晚的确有所疏漏,心中霎时感到了一阵后怕,立即命令山口纠夫率领两个小队上山搜索,力求将这一隐患彻底清除。
  
  周大路等人深知当前环境险恶,随时都在关注着日军的一举一动。鬼子刚刚进山就被张远方发现了,并马上返回营地进行了报告。周大路临危不乱,率领战士们在林间迂回穿插,依靠熟悉地形的优势,终于成功地躲过了敌人的搜索,很快化险为夷。
  
  山口纠夫没有在山上发现任何疑点,只得空手而回。武宫义二也更加放心大胆了起来,除了保留必要的兵力以充实指挥部周边的警戒之外,将余部也分成了若干小分队,每天早晨坐着大卡车出发到附近的村子去“扫荡”,到了傍晚就会满载着抢来的“战利品”陆陆续续返回军营,过起了作威作福、逍遥无忧的日子。
  
  尽管日军封锁了青石山下所有的道路,但对于周大路和张远方等人来说,如果要想从容脱身,也绝非一件难事。然而,毕竟郑文标的伤情非常严重,一切行动必须依靠用担架抬运,由此造成整个队伍速度较慢,反应迟缓。如果贸然下山,很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大家思前想后,最终还是决定“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暂时在大山里隐蔽休整,等敌人撤走之后再继续寻找部队。


  
  在与敌人“比邻而居”的日子里,周大路和战士们所遇到的第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原本不多的干粮没有三两顿就全部吃光了。为了填饱肚子,大家只好以野菜充饥,可这座大山贫瘠得很,往往转悠了半天也挖不到几棵。另外,由于和日军相隔太近,如果起锅做饭难免会冒出烟雾和火光,一旦被敌人发现必将上山搜索,所以众人不得不生吞硬咽,过不了几天,便一个个面黄肌瘦,体质也下降了许多。
  
  这天傍晚,大家的肚子饿得咕咕直叫,浑身上下几乎连一点儿气力也没有了。周大路嚼了两根野菜,又来到了郑文标的担架旁,发现他的伤口虽然已经开始结痂,但呼吸却更加急促了起来,并且脸色蜡黄,全身发胀浮肿——这是严重营养不良的信号。据此,他初步推断大虎采集的那些草药很可能发挥了作用,而郑文标之所以病情加重,则大多是饥饿所致。想到这里,不禁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心里就像刀割般的难受。
  
  “有鱼吃了!”突然,卫生员小宋惊喜地叫了起来。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