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官场财经 > 钓鱼岛背后的货币战争 > 第 4 章 钓鱼岛背后的货币战争
第11节 美国为什么选择在此时挑起货币战争

  希拉里访华的意图,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就是想和中国做一次交易,拿南海和钓鱼岛等领土争议问题,逼中国购买美国国债和进行货币宽松的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但美国的政治、经济目的都没达成。一旦交易不成,美国则图穷匕见,继续让钓鱼岛问题发酵,愈演愈烈。美国选择在2012年动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一是中国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已经挑战了美元的底线。中国和美国可以是合作、互利的关系,但这是建立在人民币不能挑战美元世界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的基础上的。而2012年中国先后与巴西、澳大利亚等达成货币互换协议,并成为日本的储备货币,并与德国达成在双边贸易中使用欧元、人民币结算的声明,等等,这些都动摇了美元的霸权地位。一旦这个前提被打破,那么美国将对中国实施强力的遏制政策,必会用尽一切办法打压人民币的国际化。
  
  二是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实行了两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但经济复苏一直非常缓慢,GDP长期在百分之一点五左右徘徊,失业率更是居高不下,这给奥巴马政府和美联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美联储通过印钞购买了大量的债券,如果在这期间美国经济还不能复苏,而美元的世界货币受到挑战,那么美国的经济和社会将会破产,面临崩溃,因为美国所欠下的债务实在是过于庞大。为了避免灭顶之灾,美国必须打击任何敢于挑战美元的货币。
  
  三是美国经济复苏缓慢,必须要有新的资本流入美国,通过投资来带动经济增长。分析美联储的数据我们可以得知,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由危机前的约8000亿美元,大幅度扩张膨胀到现在的2.8万亿,增加两万亿,美国的货币供应M2由2008年底的8万亿左右增加到现在的10万亿,也增加两万亿,美联储投放的是基础货币,衍生力最强,但衍生的货币跑到美国境外去了,必须将钱赶回美国,否则量化宽松货币就是一场梦,经济复苏也是一场梦。美国需要来自欧洲、中国、日本的资本,因为这三个地方经济总量最大,尤其是中国和日本拥有大量的外汇储备,欧盟和美国都在争取这些资本。除了争取这些主权资本,美国还需要这些国家的富人资本和外资源源不断流入。当2012年第三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推出压力越来越大的时候,针对中国,美国不惜挑起地区争端甚至是战争,引发这些地区的资本快速流入,来攫取巨大利益。
  
  四是美国总统选举于2012年年底举行,在总统选举之前,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支持,对中国强硬的态度,往往成了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何况对中国的施压还带有很强的经济目的,因此,美国不惜挑起一场对人民币进行打压的货币战争,其手段不可谓不凶狠。在总统选举结束前,中国都将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钓鱼岛争端会愈演愈烈。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理解美国为什么选择2012年对人民币动手,为什么要挑起黄岩岛、钓鱼岛冲突。美国在全球有两大鹰犬,非常凶猛,在欧洲是英国,打击欧元的战役中,它最积极;在亚太地区是日本。其实美国最先并不想让日本介入,而只想让菲律宾挑起黄岩岛领土争端,因为日本这个民族一旦陷入狂热,就变得非常不理性,往往容易走极端。并且日本右翼分子也一直想借战争来摆脱长期以来仅仅是经济大国,而不是政治大国、军事大国的命运,但这样一来就容易走火,不容易控制。但是没想到菲律宾不堪重用,中国用军舰和“胡萝卜”就打发了菲律宾,美国只好启用日本。因为中国和日本过去有着太多的仇恨,一旦启用日本,中日两国间一场大的冲突就难以避免。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