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综合其他 >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和获奖演说(1901-2012) > 第 2 章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和获奖演说第一部分
第5节 1903[挪威]马丁纽斯•比昂松(1832—1910)授奖词

  比昂松由于“他以诗人鲜活的灵感和难得的赤子之心,把作品写得雍容、华丽、缤纷”而获奖。
  
  授奖词
  
  瑞典学院常务秘书C.D.维尔森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又有数位候选人等着瑞典学院来评定,其中有些作家在欧洲颇有名气,然而,学院首先挑选的是比昂松先生。我很高兴,今天这位伟大的作家能够光临这次颁奖仪式。按照惯例,我先客观地说明一下学院为他颁奖的原因,然后,再谈谈我个人的感想。
  
  在瑞典知识阶层中,比昂松这一名字人人皆知,他的为人和作品我不用再特别宣讲,因此,接下来的讲评我将尽量简短。
  
  比昂松诞生于挪威北部的克威内,从小和当牧师的父亲住在一起,听惯了峡谷里淙淙的流水声。在他孩提时代的后期,父亲调职,他也随着移居到罗姆斯达尔山谷的纳斯塞特。此地位于兰格岳德、爱德斯瓦哥和爱利斯岳德的通道上。这片田野在两个峡湾之中,山清水秀。在那里,他和同胞们交往,不知不觉地爱上了淳朴的农村生活。闲暇时,他喜欢到各处欣赏日落,喜欢向农民学习干农活。11岁时,他在莫尔德上学,学习成绩并不出众;当然,用这点衡量一位伟大的作家是不公平的。当时,他已经对斯特尔森、阿斯班尔生、欧林斯拉哥和司各特的小说着了迷。17岁时,他去奥斯陆参加大学入学考试,连考了三年,才被录取。
  
  比昂松本人说,他是1856年参加第一届阿普萨拉学生会议后才开始从事写作的。最初,他用精彩的文笔描写落日中的利达尔霍姆教堂和夏天的斯德哥尔摩城。后来,他用两个星期的时间完成了《战役之间》(1856),接着又创作了很多作品,其中以《阳光之山》(1857)最令人称赞。从此之后,他的作品源源不断地问世,名声传遍海内外。
  
  比昂松不但擅长戏剧和史诗,也擅长抒情作品。《阿恩尼》(1858)和《快乐的男孩》(1860)一出版,他便立刻成为当代写实大师。在这些作品中,人物以中世纪冒险英雄的形象出现,他把农民看成北欧中世纪型的英雄的确是有理由的。
  
  1861年和1862年,比昂松出版了历史剧《斯威尔国王》、《救世主斯哥德》以及《斯哥德奸雄》。写到最后一部时,由于他对神灵奥希尔德的信仰,全剧气氛变得明朗起来,救星芬尼皮德出现在北方的曙光中。《苏格兰的斯图亚特》(1864)和后来发表的反映当代生活的剧本《主编》(1874)、《破产》(1874)都受到好评。
  
  在剧本《郎格与帕司堡》(1898)中,作者描述了一种枯燥的爱情;《工作》(1901)则歌颂了生活道德,反对性欲放纵。剧本《斯托霍沃》(1902)表达了对一位成年累月含辛茹苦地操持家务的妇女的敬意。从这些作品的主题来看,作者有一颗难能可贵的热诚之心,他的人生观是积极上进的。更令人钦佩的是他一直坚持自己的这种观点,不向七情六欲妥协。


  
  如果遵循某些人的建议,把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有成就的青年作家以示鼓励,那么,今年瑞典学院的决定是符合这一建议的。我们把文学奖颁发给这位71岁仍不懈创作的文学巨匠,正是为了鼓励他的那种年轻人的活力精神,直到去年他还写了《斯托霍沃》这样的好作品。
  
  比昂松先生的抒情诗清新纯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宝藏。很多音乐家读到他那优美的韵律后,都喜欢把他的诗篇谱写成歌曲。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歌像他为挪威作的国歌《是的,我们热爱这块土地》那么动人。你听到《阿尔恩里奥•吉尔兰》这样的歌声时,会感到它像浪潮一样汹涌澎湃。当你站在挪威海岸上,想起这位民族诗人,想起自己的前途时,心里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响起他那首《月光曲》的旋律。
  
  比昂松先生:
  
  您有着最纯洁高贵的精神,即使在1883年推出的《挑战的手套》中,也对人们有着同样的期望,这种精神正是当前一般文学作品最缺乏的。您在写作方面的成就扎根在群众生活之中,融汇于群众的生命之中,再加上您的道德意识和健康清新的思想,使作品非常崇高。因此,本学院决定把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给您,以表示我们对您的尊敬和钦佩。

  
  现在,请国王陛下颁奖。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