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综合其他 >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传略 > 第 7 章 1905\[波兰\]亨利克•显克维奇(1846—1916)
第1节 显克维奇小传

  波兰小说家。1846年5月5日出生在波德拉什的奥克热雅—沃拉村,1916年11月15日在瑞士的佛维病逝,1924年遗体运回华沙安葬。
  
  显克维奇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考入华沙高等学校医学系学习,一年后转入他所喜爱的文学系学习。1871年沙俄政府将华沙高等学校改名为华沙帝国大学,显克维奇没有考完毕业考试便愤然离校。
  
  显克维奇在大学期间开始文学创作,写了中篇小说《徒劳无益》。1872年起,以李特沃斯的笔名在《波兰报》等多种报刊上发表小品文和杂文。1872年出版中篇小说集《伏尔西沃皮包中的幽默作品》,这些作品受当时波兰青年文学运动的影响,歌颂资产阶级的务实进取精神,贬斥封建贵族的空虚无聊和腐朽没落,反映出作者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乐观态度。1876至1878年,显克维奇以《波兰报》特邀记者的身份访问美国,写了《旅美书简》。回国途中,他又在巴黎住了将近一年,写有《巴黎来信》。在旅居欧美和稍后的几年里,显克维奇创作和发表了一系列中短篇小说,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有反映波兰农奴解放之后农民依然处在无权无势、任人欺压的悲惨境况的《炭笔素描》、《胜利者巴尔特克》;有描写农村儿童不幸命运的《音乐迷扬科》、《天使》;有揭露外国占领者实行奴化教育摧残波兰儿童的《一个波兹南教师的回忆》;有写波兰农民受骗到美国谋生而惨遭哀运的《为了面包》;还有抨击美国殖民者残害印第安人的《酋长》和《奥尔索》;而《灯塔看守》着重表现波兰流亡者的坎坷不平和对祖国的怀念。这些小说不仅是显克维奇的佳作,也是波兰文学中的珍品。
  
  1882至1900年,是显克维奇长篇小说创作的高峰时期。这个时期他写了五部历史小说和两部现实小说。历史小说有《火与剑》(1883—1884)、《洪流》(1885—1886)、《伏沃窦约夫斯基先生》(1887—1888)、《你往何处去》(1895—1896)和《十字军骑士》(1898—1900)。前几部小说都是以波兰17世纪的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表现了波兰人民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显克维奇创作这些小说的目的就是要“鼓舞人心”,增强波兰人民的斗争信念。《火与剑》写赫米尔尼茨基领导的哥萨克暴动(1648—1649),这次暴动的直接后果导致了第聂伯河以东的大片土地并入沙俄帝国的版图,使多民族的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遭到了肢解。显克维奇站在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立场上,对赫米尔尼茨基假借民族起义之名、勾结鞑靼和沙皇俄国来反对与分裂王国的叛卖罪行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但作者没有把赫米尔尼茨基领导的哥萨克暴动和波兰当时的农民反对贵族压迫的起义区分开来,甚至某些地方还对贵族有所美化。《洪流》以1655年瑞典入侵波兰为历史素材,反映了波兰人民的高涨的爱情热情和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瑞典侵略军在波兰卖国贼的勾结下,长驱直入,占领了大半个波兰,华沙陷落,国王出逃,广大爱国军民奋起反抗,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把瑞典侵略军赶出了波兰,小说真实地再现了这一次伟大的卫国战争。《伏沃窦约夫斯基先生》写波兰军民反抗土耳其人的斗争,英勇无畏的小个子骑士伏沃窦约夫斯基虽然战死在疆场上,但最终还是波兰军队打败了土耳其人。这三部小说互相关联又各自独立成篇,是一组完整的三部曲。它们既具有历史的真实和丰富的想象,又糅进了作者的满腔热情。在三部曲中,重大的政治历史事件与主人公的爱情故事相互交织在一起,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又各具独特的个性。三部曲的出版使显克维奇跻身于波兰一流作家的行列,并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你往何处去》则是显克维奇的一部力作,它真实反映了公元l世纪罗马暴君尼禄迫害早期基督教徒的情况。小说通过一个罗马青年将领和一个信仰基督教的少女的痛苦曲折的爱情故事,真实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深刻揭露了罗马暴君尼禄的惨无人道的罪行,多层次地展示了早期基督教徒的活动及其高尚的品德,在他们身上反映了作者对仁爱和人道的理想,而悲欢离合、缠绵悱恻的故事情节则给人以美的享受。《十字军骑士》通过波兰和立陶宛联合起来反抗日耳曼条顿骑士团侵略的斗争,以及波兰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格隆瓦尔德战役,热情歌颂了古代波兰人民的英勇斗争精神,同时借古喻今,借以揭露普鲁士对波兰民族的迫害,增强波兰人民反抗外族压迫的斗争的信心。这五部历史小说已成为波兰家喻户晓、人人必读的古典名著。
  
  《毫无准则》和《波瓦涅茨基一家》是两部反映现实的长篇小说。前者塑造了一个波兰“多余人”形象,他热衷于自我分析,遇事犹疑不决,生活缺乏准则,因而一事无成而自杀。这是“一部极为严肃的发人深思的书,又是一件精工雕琢的美妙的艺术品”。后者写一个没落贵族靠投机买卖粮食而致富的故事,宣扬了封建贵族应与资产阶级相结合才是他们的出路的思想。


  
  19世纪末,显克维奇曾访问非洲,写有《旅非书信》。他的取材于非洲冒险故事的长篇小说《在沙漠和在丛林中》(《中非历险记》)以其曲折惊险的情节和生动的描写,赢得了广大青少年的喜爱。20世纪初,由于波兰社会矛盾的日益尖锐,各派政治势力都竭力想拉拢这位名闻遐迩的作家。显克维奇一度曾和资产阶级右翼的民族民主党合作,接受该党的提名,参加了沙俄“杜马”的竞选活动,他对当时日益活跃的社会主义运动不甚理解,对无产阶级革命也持怀疑态度,他的以1905年革命为背景的小说《漩涡》就流露出了这种不理解和怀疑的情绪。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显克维奇逃亡瑞士,在那里发起组织了波兰战争牺牲者“救济委员会”,并担任该会主席。
  
  显克维奇是波兰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家之一,在波兰有“语言大师”之称。1905年由于他在小说创作方面的突出功绩而获诺贝尔文学奖。
  
  林洪亮译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