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综合其他 >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传略 > 第 34 章 1933\[俄国\]伊•布宁(1870—1953)
第1节 布宁自传

  我出身于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在我的家族中,曾经出现过许多俄国政坛和文坛上的卓越人物,其中尤为著名的是19世纪初的两位诗人:安娜•布宁娜和瓦西里•茹科夫斯基。后者是先祖阿发纳西•布宁和一名土耳其女俘萨莉哈的儿子,是俄国文学巨匠之一。
  
  我的祖先同自己的国土和人民紧密相连,他们都是领地地主。我的父母也不例外。在俄罗斯中部,他们拥有许多庄园。为了防御南方鞑靼人的入侵,历代沙皇从全国各地移民来到这富饶的草原。因此,在这个地区俄罗斯的各种方言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几乎所有俄国的伟大作家,从屠格涅夫到列夫•托尔斯泰都出自这一地区。
  
  1870年我出生于沃罗涅什。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几乎都是在我父亲的乡间庄园度过的。我年轻时,我小妹的夭折给了我极大的打击,但并未留下永不愈合的创伤。我爱好绘画,这一点,我想,在我的作品中也已反映出来。我的创作始于写诗和散文,而且这些作品很快得到出版发行。
  
  在我所发表的作品中,有诗歌,有散文,还有译著(译自英文)。如果把我的作品按体裁加以分类,你就会发现其中有几卷诗集,四卷译著和十卷散文集。\[见编者注释\]
  
  我的作品很快博得了评论家们的肯定。随后这些作品多次获奖,特别是荣获了俄国科学院的最高奖赏——普希金奖。1909年我被推选为该院由12人组成的委员会成员,相当于法国科学院的院士。列夫•托尔斯泰也是其中的一员。
  
  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的名字并不广为人知,这是有各种原因的。首先,我对政治采取冷漠的态度,在我的作品中也不涉及政治问题。其次,我不属于任何文学流派,既不是颓废派,也不是象征主义者;既不是浪漫派,也不是自然主义者。此外,我大部分时间在乡间,很少和文学界人士交往。我曾游历俄罗斯,到过国外旅行。我访问过意大利、西西里、土耳其、巴尔干半岛、希腊、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阿尔及利亚、突尼斯以及热带地区。用萨迪的话来说,我曾试图“饱览世界,把它铭刻在心”。我的爱好广泛,对哲学、宗教、伦理和历史问题都颇感兴趣。
  
  1910年我的小说《乡村》问世。这是我诸多不加粉饰地反映俄国社会的作品中的第一部。它体现了俄罗斯的性格和灵魂,反映了俄罗斯固有的复杂性及其一度既明朗又朦胧但却总是悲惨的根基。由于俄国社会的种种特殊情况,也由于俄国评论界和知识分子的无知和政治上的优越地位,他们总是把人民理想化。因此,我这些“无情的”作品在俄国评论界和知识分子中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并使我名声日隆。
  
  为了逃避布尔什维克的统治,我于1918年5月离开莫斯科。1920年2月以前,我一直住在俄国南部,此后便来到国外,侨居法国,有时待在巴黎,有时待在沿海的阿尔卑斯山地牧场。
  
  凌雪珠译
  
  除《乡村》而外,布宁(1870—1953)的著作尚有《苏霍多尔》(1911—1912)、《米佳的爱》(1924—1925)、短篇小说《旧金山来的先生》(1916)、两部自传体小说:《幸福的日子》(第一部)(1930)、《丽佳》(第二部)(1939)。
  
  布宁是一位诗文相并的多产作家。1950年他发表了自传《回忆与印象》,1953年在法国逝世。
  
  目前已经出版了的布宁作品,有12卷集的《布宁作品选》(柏林1934—1936年版)、6卷集的《布宁作品选》(莫斯科1956年版)、《布宁短篇小说选》(莫斯科1961年版)和《布宁诗集》(列宁格勒1961年版)。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