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综合其他 >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作家论 > 第 16 章 1916\[瑞典\] 魏尔纳•冯•海顿斯坦(1859—1
第1节 石琴娥:生动优美的语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愫

  
  魏尔纳•冯•海顿斯坦的著作涉及的领域很广,有诗歌、散文、政论和长、短篇小说,但是他的主要文学成就还是在抒情诗方面。现从他的两首著名诗歌来浅析他的诗作。
  
  瑞典
  
  瑞典,瑞典,瑞典,祖国,
  我们朝夕思念的家园,
  我们安身立命的乡土!
  雪橇铃儿叮当响,
  篝火把斧钺金戈映亮,
  军旅的业绩必定载入传奇,
  然而终究靠的手拉紧手万众一致心齐
  你的儿女一如既往
  吼出了愿作国殇的宣誓。
  
  飘舞吧圣诞节的雰霏飞雪
  呻吟吧广漠寥廓的荒原!
  闪亮吧东方的星辰
  让烈焰腾空把六月的夜空燎卷!
  瑞典,慈母!
  为了你
  我们去厮杀战斗,
  心里才能感到安宁,
  在你身上,
  我们子孙后代生育繁衍
  教堂石板下长眠着祖宗的亡灵,
  啊,你啊,我们的国度。
  
  海顿斯坦的诗歌大多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这首收集在《人民集》里的《瑞典》一首最为著名。飞雪、荒漠,萧杀的景象。篝火熊熊、金戈铁马、军旅整装待发。这是一幅何等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图画。诗人用不多的笔墨便把这个辉煌伟大的场面描写得淋漓尽致,使人恍若身历其境。落墨不在于多少,贵在传神,海顿斯坦的大手笔栩栩如生地勾勒出了瑞典壮士出征的悲壮慷慨的气氛。


  军旅往何处去?显然不是瑞典国内诸王卿公侯之间的争斗,而是奔赴同外国作战的前线。“闪亮吧,东方的星辰”这一句用含蓄的隐喻手法点明了军旅的去向,往东去。战斗的目的则是为了保卫祖国而去厮杀。于是,我们便可大致推测出来,这首诗是描写1700年瑞俄大战初期的情景。深秋彼得大帝率领四万之众的俄罗斯大军长驱直入入侵瑞典本土,11月下旬攻入北方重镇纳尔瓦,瑞典处于危急之中,年仅十八岁的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率领了一万精兵与俄军决战于城下,终于大获全胜,并于第二年夏季将战果扩展到瑞典国境之外。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诗中的军旅振臂高呼,发出了愿作国殇的吼声,表明了万众一致齐心共同抗御外侮的决心。这样的场面是悲壮慷慨的,同我们所熟悉的荆轲所唱壮别的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荆轲的离别悲哀极浓,而“愿作国殇”的吼声则是壮烈的强音,因为鹿死谁手尚未分晓,还有待于拼命厮杀。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便不难理解诗里从圣诞的大雪纷飞一下子转到了6月的烈焰烧燎了整个原野。诗人渴望胜利的强烈心情通过景物表现出来了。
  诗中寄寓了浓郁的爱国主义情绪。他放声讴歌这块安身立命的乡土,不但想到了长眠在这里的祖先,也想到了将会出生在这里的子孙后代,从而有力地说明了个人和祖国之间那种生于斯的血肉相连的关系。他颂扬为了祖国去驰骋疆场的战士,呼出了“军旅的业绩必定载入传奇”的号召。这是诗人的召唤,也是诗人的心声,他以自己的如椽大笔写下了这样瑰丽的诗篇,记载下了出征军旅战士对祖国的赤子之心。


  
  家
  
  我渴望回到森林中的家园。
  那草地上的一条小路。
  那海岬上的一座小屋啊。
  那里的果树还能采到大苹果吗?
  被风吹拂着的庄稼
  是否还在嘘嘘地响着摇晃?
  在我扎过帐篷的地方
  是否还有钟声
  有节奏地在傍晚敲响?
  
  那儿长存着我的记忆?
  那儿会活着我的死亡?
  我吝啬地用着漫长的岁月,
  那是我的命运在灰色线上摇动的岁月吗?
  我像个阴影一样生活,
  我的记忆也在阴影中活着。
  树和小屋并不靠近,
  屋门还在沉沉的锁着。
  台阶上堆积着的
  是被风吹聚在一起的
  枯叶的地毯。
  让别人去狂笑吧,
  让新的潮水
  在桥下过分宽阔的溪谷里
  去汹涌流淌,
  我不想听,也不想说,
  我坐在我的屋子里,
  在窗户旁,独自凝思。
  那里是我的王国。
  
  当他们闭着眼睛坐着,
  永远不要以为他们老了。

  我们离开的那些人,
  我们抛弃的那些人,
  很快就会失去香味和颜色,
  如同花朵和青草,
  我们从心中撕碎
  一个名字,就像从你的窗框上
  擦掉陈迹灰尘。
  他们站起来那么高大,
  就像高大的幽灵。
  他们给大地
  和所有你的思想披上阴影,
  你的命运将会如何呢,
  每晚回到家中
  如同燕子回窝一样。
  一个家!这是安全可靠的地方,
  我们筑起围墙来使它安全可靠
  ——我们自己的世界——这唯一的
  在世界上我们所建立的家。
  (石琴娥、雷抒雁译)
  
  诗人从儿童时代的故乡景色起笔,森林、草地、小路,一派北国风光顿时映在眼前。然后,他一笔宕开,以能否采到大苹果、庄稼是否飒飒摇曳、晚钟是否敲响一连三个问题由景入情,直抒故国情思,尤其是“还能采到大苹果吗?”这一句更是神来之笔,用的是天真稚气的语调,表现出诗人梦萦魂绕的乡恋,浓情淡写,显得含蓄淳雅,意境深邃。
  接下来,诗人用反诘的口气询问自己的忆想是否会长存于故乡,自己能否叶落归根安葬在本土,这样就加深了一层申说,更加表现出诗人萦怀之深。经过诗人苦苦回忆,忽然想到自己记忆有误,原来树林和小屋是不靠近的,屋门还上着锁,台阶上还有一堆风吹聚起来的枯叶。这种在细节上重重落墨的手法的运用增加了亲切之感和缠绵之情。窗外溪水流淌,人们欢笑,屋里诗人向隅独坐,在凝思冥想,这几句是重描之句,用来加叠一层,更生动地表现出诗人缱绻绵长的故乡之思。

  诗的第三段一开始便写到了人,由故乡的景物自然联想起了至爱亲朋、父老桑梓。诗人的心境是黯然的,他在悔恨,在自疚,责问自己为什么离开、抛弃了他们;把他们的名字好像是擦掉窗框上的陈迹灰尘一般从自己的心中撕碎。然而他们不像花朵和青草很快会失去香味和颜色,他们不仅活着,而且像高大的幽灵一样追逐着诗人,使诗人的思想披上了他们的阴影。这几句虽然寥寥数笔、着墨不多,然而使全篇笼罩了凄凉孤寂的气氛,进一步反衬出诗人和故乡亲人那种想忘也忘不了的亲密关系,令人感到诗人是何等渴望早日同他们团聚相会,畅诉离别衷肠的。
  诗的结尾用诗人对家的概念来收住全篇,他用燕子归窝来作比喻直抒己见,说出了家是自己安全可靠的地方,是自己的世界。诗人在这几句里没有提到故乡,然而却让人似有所悟,诗人所咏的家岂不是也包含着故乡故里吗?这样使全诗的立意更高远,富有含蓄之美。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