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2节 你是唯一能支配自己命运的人

  有一个青年向一位禅师求教。
  
  “大师,有人称赞我是天才,预言我将来必有一番作为;也有人骂我愚蠢之极,说我一辈子不会有多大出息。我不知道该如何自处了。大师,您如何看我呢?”
  
  “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禅师反问。
  
  青年摇摇头,一脸茫然。
  
  禅师说:“一个人的价值,从不同的角度看,是会有不同的结果的。譬如同样一斤米,用不同眼光去看,它的价值也就迥然不同。在炊妇的眼中,它不过是两三碗大米饭;在收购粮食的人看来,它最多值1元钱;在卖粽子人的眼里,包扎成粽子后,它可卖出3元钱;在制饼者看来,它能被加工成饼干,卖5元钱;在味精厂家眼中,它可提炼出味精,卖8元钱;在制酒商看来,它能酿成酒,勾兑后,卖40元钱。不管这一斤米变成什么,米还是那斤米。”
  
  大师顿了顿,接着说:“同样一个人,有人将你抬得很高,有人把你贬得很低,那不过是因为他们从他们的角度去看你。不管他们得出的结论如何,你还是你。你究竟有多大出息,取决于你到底怎样看待自己。”
  
  没有人可以决定我们的价值,能支配我们命运的人,只能是我们自己。
  
  明代著名思想家袁了凡,本名袁黄,字坤仪,江苏省吴江县人。袁了凡在当时被誉为“平民思想家”。他在禅学、民生、教育、军事、历法、养生等方面都有深入研究,名噪一时。他的著作《了凡四训》融汇禅学与理学,强调自我修养从治心开始。在这本书里,他详细记叙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警示后人,告诫后人要自强不息,改造自己的命运。
  
  袁了凡幼时就失去父亲,他的母亲觉得学习医术不但可以养活自己,也能济世,又可以完成袁父的夙愿。于是他听从母亲的建议,放弃习文从仕的大志,改学医术。
  
  一日,袁了凡在慈云寺遇到一位老者,他告诉袁了凡:“你是仕途中人,明年即可中秀才,为什么不读书了呢?”
  
  袁了凡告诉了他原委,并打听老者的姓名籍贯。于是他接老人回家暂住,并告知了母亲。母亲要他善待老人,也数次考证老人的命学理数,居然都很准确。于是袁了凡便听从老者的话,开始备考秀才。
  
  老者为袁了凡起数算命,说:“县考童生,当中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到了次年,三处考试果真都考取了,而且名次也和老者算的一样。如此一来,他就更相信老者的话了。老者还算定,说他某年考试的名次,某年会补廪生,某年当贡生,贡后某年当选四川知县等等。老者还说,他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当寿终。


  
  此后,袁了凡凡遇考试,其名数先后,都在老者的预料之中,尤其是补贡生缺的时候,虽然上司提前推荐了他,但是结果还是应了老者的预言。因此,他越发相信升官发财,富贵在天,生死有命了。因此对人生心灰意冷,淡然无求。甚至读书都没有什么味道了。
  
  直到回到南京,有一天到栖霞山拜访云谷禅师,两人对坐一室,三日不曾睡觉,云谷禅师就问道:“凡人之所以不成圣贤,是因为有妄念纠缠,而你静坐三天都不起杂念,其中必定有原因。”
  
  袁了凡回答:“我被算定,一生的荣辱生死,皆有定数,即便要妄想,也没有可妄想的了。”
  
  云谷禅师笑着说:“我以为你是圣贤豪杰,没想到也是凡夫俗子一个。”
  
  云谷禅师接着说:“人若达不到无心、明心之境,终究会被阴阳起运所控制,怎不会有定数呢?但是,也只是凡人才有定数,命运约束不了极善、极恶之人。二十年来,你被命运所控制,动弹不得,怎么不是凡夫俗子呢?”
  
  袁了凡问:“一个人的命运,怎么能逃得掉?”
  
  禅师回答:“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袁了凡说:“孟子曾说‘求则得之’,自己能做到的事,自然能求得来,道德仁义是自己能做到的,但是功名富贵须是他人赏赐,怎么能求得到?”
  
  云谷禅师回答:“孟子所说并没有错,是你理解错了。六祖曾说过,‘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人只要从内心自求,力行道德仁义,自然就能够赢得他人尊重,从而引来身外的功名富贵。如若人不知道反躬自省,而只知道好高骛远,祈求身外的名利,就算机关算尽也是两头空。”
  
  袁了凡作书之时,已经69岁。
  
  这世间,原是有很多东西是自己不能掌控的,但是这并不表明我们要屈服于命运,按照命运的安排随波逐流。真实的自我,是要自己争取的,如果不努力,只能看着自己的希望越行越远而毫无办法。所以,自己想要的生活,必须由自己去争取。
  
  同样的,人生路上,最大的障碍也是自己。我们太相信外界的力量,而忽视了自己的主动性,有时候,不是外界的因素阻挡我们的脚步,而是我们自己的懦弱,阻挡了我们潜能的发挥。
  
  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有一家大型公司。一天,员工们外出吃完午餐回来,看见公司门口贴着一张告示,上面写着:“昨日,本公司一位长久以来阻碍你们晋升的人去世了。我们谨邀请各位参加正在体育馆里举行的悼念活动,向他作最后的告别。”
  
  听说有同事去世,员工们无不感到难过。继而,他们又感到非常好奇:这个让自己一直得不到晋升的人究竟是谁呢?当他们陆续到达体育馆时,忍不住有些兴奋:不管这个人是谁,从今以后,再没有人可以阻止自己升迁了!
  
  员工们排着长队,手持鲜花,一个接一个上前向死者做“最后的告别”。可是,当他们向棺材里张望时,却惊讶地发现棺材里空荡荡的,里面只有一面明晃晃的镜子。每个朝里面张望的人,都只看到自己的脸。仔细一看,镜子旁边还有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只有一个人能限制你的发展,那就是你自己!”
  
  是的,只有一个人能限制你的发展,那就是你自己。你是唯一能改变自己生活的人,你也是唯一能决定自己的幸福、梦想和成就的人,你还是唯一能给自己勇气的人。不管我们身边的人给我们多少帮助,或者给我们多少阻碍,不管他们是向你抛出鲜花还是扔出石块,你都只能依靠自己的头脑和心态走出自己的人生,在人生的大海中,你是一条独立扬帆的船只。你的航向只能由你自己掌握。
  
  在深山里有一座大寺院,寺院的方丈考虑到自己年迈,准备从弟子中选出接替方丈职位的贤才。一日,他将跟前两个得意的弟子用绳索吊放于寺院后的悬崖之下,对他俩说:“你俩如果谁能只凭自己的力量,从悬崖下攀爬上来,谁将是下任方丈的人选。”
  
  这两个弟子,一个叫明坚,一个叫明远。
  
  悬崖之下,身体瘦弱的明坚,屡次摔倒又屡次爬起来,摔得鼻青脸肿,他还在顽强攀爬。当他拼死爬至斗壁,无处着力时,摔落崖下,头破血流,气息奄奄,最后方丈和诸位师兄弟不得不用绳索将他救助,抬上山来。而身体强健的明远,攀爬几次不成功后,便沿着悬崖下的小溪,顺水流而下,遇树林,出山谷,然后游名山,访高师。一年之后,明远才回到寺中。方丈不但没有骂他怯懦怕死,反而定他接替方丈之位。
  
  众僧不解,方丈微笑解释道:“寺院后悬崖极其陡峭,是人力不能攀登上去的。悬崖之下,却有路可寻,若为名利所诱,心中则只有面前的悬崖绝壁。天不设牢,而人心有牢。在名利牢笼之内,徒劳苦争,轻者苦恼伤心,重者伤身损肢,极重者粉身碎骨。”
  
  方丈将五彩袈裟和锡杖传于明远,语重心长地对众僧说道:“师言要听,但伸缩进退变化,乃圣人之道。明者因境而变,智者随情而行。攀爬悬崖,是师出奇题,验看弟子心境如何。能不入名利牢笼,心中无牢,顺天而行者,便是我的意中人。”
  
  天不设牢,而人在心中自设牢。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犯了错,挂在口头的一句话就是:“身不由己啊!”无论是在官场还是在生意场,很多人都感叹生活的无奈,真实的原因是:那些利益、金钱、虚名,比起身心的自由来说,对他们更为重要。所以,不要总是感叹生活的无奈,说自己走进欲望的牢笼是勉为其难,其实只是自己定力不足,经受不起诱惑。


  
  能真正明了自己内心的人,才是能掌控自己命运的人。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