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3节 我们的财富被注水了

  菜篮子里装着大乾坤
  
  财富不仅仅是货币,虽然大部分普通人都只是简单地将二者等同起来。我们需要财富,事实上,我们却不需要过多的货币。
  
  你发现,30年间,你手里的货币增长还算快的,但是曾经的万元户,现在不足一提。可是,要知道当时的“万元户”是可以买房置地的,现在的万元户……
  
  这就是秘密——我们的财富,被注水了。因为货币膨胀了,物价膨胀的更厉害,钱变得不值钱了。
  
  作为一纸合约,货币指的是能够规定一定面值的钞票,可以在市场中换回商品和服务。市场交易中,为了获得某种商品,我们需要出售自己的产品、劳动或服务换回一张钞票,并抱有用其价值购买相应的产品或服务的预期。一旦货币的增加量超过了物品的增加量,货币的购买力就会下降,这意味着你手中的钱不值钱了,它的价值与你付出的商品或服务不等价。
  
  一旦市场中的货币量增加过多,市场就会因为某些微妙的信息对社会进行报复与调侃——反正货币过剩,买什么都是买,超额货币必然流向紧俏商品。于是,一个莫名其妙或无关痛痒的小道消息、故事、传闻,就把某个商品的价格哄抬到令人大跌眼镜的地步。“江湖骗子”张悟本一顿铺天盖地的“绿豆养生”忽悠,就可以使绿豆身价倍增。货币量壅塞已是大势,随便一个有意或无意的“暗示”,就可能引来普遍的通胀预期。通货膨胀等于财富缩水,再淡定的人也会有所忌惮,通胀预期由此快速传染、蔓延开来。


  
  有人可能会说,通货膨胀太抽象了,有没有更直观具象的指标?有,在中国,反应通货膨胀的指数莫过于CPI。
  
  然而,CPI指数也存在种种缺陷,没有与时俱进,其系统样本与体系还在沿用1992年确定的地域网点和品类权重。但是,1992年至今,中国经济和消费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1992年,房地产市场还是空白,车市也是冷清得门可罗雀,但现在无论是房市和车市都如火如荼。消费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CPI指数还按照旧有的套路,难免有失偏差。
  
  这时我们往往惊叹,为何官方公布的CPI指数处于一个很合理的水准,可真实的消费体验远远不是如此呢?直到2011年,国家统计局对CPI的权重构成进行调整,居住类权重提高422个百分点,食品类权重降低221个百分点。随着住房消费日渐成为人们生活成本的大项,住房权重的适当增加有利于提高CPI指数与真实通货膨胀的契合度。
  
  即便如此,真实的CPI数据,或许还是会让人大跌眼镜,理由只有一个——就算各种数据再合理再正常,也无法阻挡你的实际感受,钱不够花呀。
  
  这就是一个小小的菜篮子里装着的大乾坤:物价,你说不涨,它偏涨;你说涨了,它又假装没涨。唯一的结果是,财富,正在贬值。
  
  货币超发,“似蜜是水”
  
  关于贬值的最常识性的解释是——多了,就不值钱了。这话听起来有点搞笑:钱多了,就不值钱了。
  
  须知,钱,作为等价交换物,虽然不是商品,却也符合“物以稀为贵”的规律。我们的财富为什么会贬值?因为货币太多了。
  
  中国的货币供应总量一直呈爆炸式增长,到2010年,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已达726万亿元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为GDP的18倍。
  
  为什么货币会超发?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政府实施相对宽松货币政策,二是贸易顺差。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作为消费环节,政府始终在呼吁,拉动内需,可是,政府又舍不得减税,迟迟不见二次分配改革方案,大家购买一件商品要缴纳高额的交易税,消费能拉动起来吗?
  
  相比之下,投资和出口则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不二法宝。可是,这种行为无异于饮鸩止渴,短期内,甚至是30年内,投资和出口确实比消费更直截了当。放长远来看,真正能让一个国家不止有钱而且持续的,却是消费。
  
  没有内需的长期积累,一旦经济危机发生,政府就束手无策了——又不愿意减税,鼓励消费,手里的钱少了,其他国家也没钱来买你的商品,怎么办?打开印钞机,撒着欢印钞。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政府的货币政策由紧缩改为宽松,2009年中国新增信贷创下历史纪录,中国M2增速远超中国GDP增速,甚至比美国以及其他主要经济体M2增速还要快。
  
  中国投放大量信贷,对于恢复信心,逆转经济下滑的局面具有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意义。但是,这只是货币的“似蜜”期,一旦“蜜月过去”,问题又接踵而来,产生风险通胀预期、资产泡沫、资产质量等风险。
  
  除了拉动经济增长,央行还必须增发货币以兑换外汇。多年来,中国一直是贸易顺差大国。通过海量出口,企业拿回了大量外汇——尽管这未必是赚来的,有可能只是凭借进一步压缩国内本来已经低得没法再低的成本而“赔本赚来”的。
  
  无论如何,国家手里的外汇储备增加了。企业从商业银行结汇,而商业银行则把绝大部分外汇卖给中央,外汇由此流入外汇储备的蓄水池里。对于国内企业,它们需要将外汇兑换为人民币。为稳定汇率,顾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定,央行不断发行基础货币,根据“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购买外汇。至于到底需要购买多少外汇,完全不在央行的决定之内,而在于中国企业赚取的外汇数量,大量的人民币以购买外汇这一由头奔涌而出。
  
  当然,中央银行也会采取措施避免人民币过于泛滥,这就是通过发行多种短期央票购买超发的基础货币,不过央票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表示,2010年底中国外汇储备累计为285万亿美元,中国央行用近20万亿元人民币来对冲,对冲掉近80%,但仍有20%的超发人民币“逍遥法外”。为何不100%对冲,来个“一锤子买卖”?因为央行决策牵一发而动全身,回收基础货币,不是伤着经济的筋,就是动着民生的骨,各种利益博弈错综交错,所以央行的票据也不是潇潇洒洒就能发出去的。
  
  货币超发,一开始看起来很美。总之是红彤彤的票子增多,股市里的资金陡然增多,股价一路上扬,股票涨了,投资赚了,这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好处;老板手里的银子多了,顺带提了提工资,工资表也比以前丰满些许。货币一发,处处好风光,人人都给力,政府也很有面子,财经头条醒目地写道“经济快速发展,公司业绩节节开花,老百姓工资提高,过上了好日子”。
  
  事实上,这只是表象,货币超发“似蜜是水”。货币初发时是有黏度的,如同缓缓流淌的蜂蜜,在向四面八方流动的过程中会发生拥塞,而这些拥堵住的货币会拉动投资,刺激经济增长。但是时间一久,拥塞被疏通了,人们的好日子很快过到头,扑面而来的则是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与货币超发一样,不是洪水猛兽,但是如果不能及时“勒马”,结局将酿成大祸。
  
  通货膨胀了,你能挨到何日?
  
  货币超发会导致通货膨胀,但二者并非必然的因果关系。通货膨胀也并非一开始就是灾难,只是正常经济生活中再常见不过的现象,只要不是恶性通胀,我们还能继续挨下去。当然,能挨到何日?只有天知道了。
  
  实际上,这是一种非常无奈的态度——中央银行要发行货币,我们普通老百姓有什么办法?
  
  说白了,这是一盘很大的棋,也是一个类似于庄家的游戏。正如美国经济学家罗斯巴德对通货膨胀的解释:通货膨胀就是牺牲一群人的利益使另一群人获益。
  
  那些近水楼台先得,距离出钞口较近,就能最先拿到贷款,并及时在通货膨胀前将钱花出去。花钱的方式有很多种,不管消费还是投资都没问题。这些人在货币贬值前将钱花出去,剩下的时间就可稳坐钓鱼台,静等货币贬值。
  
  此投资方式,让人想起收藏界心照不宣的规则!某位书法家或画家年事已高,收藏者争先购买其作品,倒不是因为其水平有突飞猛进的提高,他们赌的是一旦这位艺术家仙逝,其作品就成绝笔,价格也会陡升。


  
  在中国,一旦发生通货膨胀,房地产商、地方政府和国有垄断企业往往是既得利益群体。为什么会是这样?一方面他们垄断了诸如政策、信贷等资源,另一方面他们有第一手信息。即使通货膨胀发生,他们依然有定价权。
  
  这些距离出钞口近的人或组织,拥有更多的渠道保值自己的财富,甚至大发“通货膨胀财”。处于货币流通链最低端的人或组织,就没这么幸运了,他们就像股市上的散户,赚钱全凭运气,一旦没跟上庄家的思路,便被迫接盘。
  
  以制造业为例,该行业的经营者们处于产业链下游,在原材料上没有太多的定价权,只得强行吞下原材料上涨的苦果。而且,由于竞争太过激烈,他们也很难将成本转移到消费者手中,利润更薄,生存也变得异常艰难。
  
  普通老百姓更是被通货膨胀洗劫财富的对象。一方面,由于户籍制度、企业用人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的不完善,大量资源被精英集团占有,他们的投资渠道较为狭窄,偏向于储蓄型投资。而且,医疗、养老、教育等的不完善,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成本,为备不时之需,人们也倾向于将钱存在银行中。一旦通胀来袭,躺在银行里的钱急剧贬值,他们的财富就缩水了。


  
  看起来皆大欢喜的货币超发,时日一长,其引发的后果是如此悬殊。当然,当结局坏到不能再坏的时候,所有人都会成为受害者。
  
  国富这块蛋糕看着大,但东切走一大块,西切走一大块,财富不知不觉被稀释摊薄,真正分到老百姓手中时,只剩下面包屑。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