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2节 幼年颠沛流离

  1971年7月3日,阿桑奇出生于澳大利亚北部昆士兰州东北海岸的小城汤斯维尔市。
  
  阿桑奇这个姓氏,据说来自中国的“阿桑”(Assange)或是“桑先生”。“桑先生”是18世纪初,一位曾经流亡在靠近澳大利亚海岸的星期四岛上的中国流亡者。他的后裔后来搬到澳大利亚大陆的本土。19世纪中叶,阿桑奇母亲的祖先为了寻找更多耕地,从苏格兰和爱尔兰迁移到澳大利亚。
  
  阿桑奇出生在一个不断搬迁的家庭环境中。在他刚满周岁不久,母亲克里斯蒂娜•阿桑奇就与其父亲离婚,和一名左翼激进艺术家居住在一起。他们两个人合伙开办了一个流动演出公司,阿桑奇从小就过着吉卜赛人式的流浪生活。
  
  阿桑奇的母亲经常搬家,他们曾住在新南威尔士的一个海滨社区拜伦湾附近,也曾搬迁到磁石岛居住。这是一个布满巨大岩石的小岛,当年库克船长相信是因为岛上的岩石具有磁性,才会使他的罗盘仪读数失灵。
  
  克里斯蒂娜以每周12美元的价格,在磁石岛上租了一套小房子。在阿桑奇闻名世界之后,磁石岛的房地产开发商们打出广告,希望利用阿桑奇的名人效应,热情地招徕旅游观光者购房。


  
  在阿桑奇8岁时,克里斯蒂娜离开了她的第二任丈夫,与一个脾气暴躁的音乐家住在一起。后来,他们生下了一个男孩。但是,这段婚姻关系仍然充满动荡,那位音乐家丈夫很暴虐,不久他们就分居了。后来,有证据表明,克里斯蒂娜的这位音乐家丈夫加入了一个名为“家庭”(theFamily)的邪教组织(也叫做“圣汀尼克坦公园协会”),这个组织的教义座右铭是“未见、未知、未闻”。组织成员中有些是职业医生。他们劝说入教家庭的母亲放弃新生儿,将自己的孩子敬献给教主安妮•汉密尔顿•伯恩。克里斯蒂娜自觉不妙,于是带着两个孩子销声匿迹。
  
  从11岁到16岁,阿桑奇和弟弟,便跟着母亲东躲西藏。阿桑奇14岁时,他已经跟随母亲搬了37次家。不停顿的搬迁,让阿桑奇无法和同龄人一样接受稳定持续的学校教育。阿桑奇因此上过至少37所学校。不过,克里斯蒂娜认为,正规的学校教育会给她的孩子灌输一种对权威的盲目尊重,这对孩子是不利的,而且会压抑他的学习愿望。
  
  “我不希望他们在精神上被压制。”克里斯蒂娜说。
  
  实际上,阿桑奇父母也有着叛逆基因。克里斯蒂娜与第一任丈夫,是在一场反对越南战争的示威游行中相识的。克里斯蒂娜年轻的时候,就对正统的学校教育充满了叛逆与不屑。克里斯蒂娜与她的第一任丈夫都是意志坚定的新教徒。在克里斯蒂娜17岁那年,她做了一件胆大包天的事情。她一把火烧掉了课本,然后骑上摩托车离家出走。
  
  阿桑奇曾半开玩笑地说,他从小继承了母亲热衷流浪的激进性格,并怀疑自己的流浪倾向来自家族遗传。
  
  不过,幼年在磁石岛的生活,让阿桑奇印象最深。阿桑奇的大部分时间,就像马克•吐温笔下的汤姆•索亚。
  
  “我童年这段时期,大部分时间跟汤姆•索亚差不多。”阿桑奇说,“我有过自己的马;我自己动手扎起过木筏;我出海去钓过鱼;我还钻过矿井和隧道。”
  
  阿桑奇家在磁石岛上的房子,曾经被大火夷为平地。克里斯蒂娜用来打蛇的步枪子弹在火中像烟花般爆炸。
  
  阿桑奇有时在家里上学,也参加函授学习班,或非正式地师从大学教授。但是,他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一个人,如饥似渴地读书。他对自然科学非常着迷。
  
  “我在图书馆里度过了很多时间,一本接着一本地看书。我特别注意书中引用的文献,然后顺藤摸瓜找书看。”他回忆说。他学会了大量的词汇,却在很久之后才学会如何正确地念出那些词汇的读音。阿桑奇依靠自学读了大量书籍。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